论文摘要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常用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其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人工栽培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但由于栽培措施粗放和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土壤性质和环境变差,从而导致丹参产量和质量下降。本文研究微量元素铜、锌的不同施用方式及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栽培丹参的科学施肥和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铜、锌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生理特性及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探讨栽培丹参施用铜、锌的最佳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另外,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交互效应,并分析了AM真菌促进丹参酮积累的初步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单独或配合施用铜、锌均能促进丹参的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的累积,且铜、锌配合施用(无论基施、追施或叶面喷施)优于相应的铜、锌单独施用。基于单施铜组的三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铜的效果好于土壤基施及土壤追施;而基于单施锌组的三种施肥方式比较却是基施好于追施和叶面喷施。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土壤有效铜供应基本足够情况下(1mg/kg土),早期基施和中期追施对丹参生长及其某些生理指标影响不大,而在中期的叶面喷施却显现出较好效果;而当土壤有效锌处于较低水平时(0.4 mg/kg土),早期基施和追施锌明显好于中期喷施锌。因此,种植丹参药材施用铜、锌的最佳时间、施用方式和施用量的建议是:铜、锌施用的最佳时间是移苗后30天左右(返青后),在大田生产中则建议与氮磷钾基肥拌匀后作基肥施用;就施用方式而言,首选基施(尤当土壤铜、锌含量低时),其次亦可喷施(土壤有效铜、锌含量高于植物营养临界值1-2倍时);关于施用量,作基肥施用时,每公项可用CuSO4-5H2O5-10kg和每公项可用ZnSO4-7H2O 10-20 kg,若作叶面喷施时,可按每公项用CuSO4-5H2O 225-450g(喷施浓度为0.03-0.06%)、配液体积750kg,按每公项用ZnSO4-7H2O 450-900g(喷施浓度为0.06-0.12%)、配液体积750kg为宜。2.接种AM真菌的植株均有效地被感染,丹参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AM真菌后,菌根的形成扩大了丹参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收范围,使丹参植株能吸收更多养分,促进丹参生物量的积累,并通过与植物共生而引起的次生代谢变化提高了丹参药用有效成分的积累。3.不同施磷量和接种AM真菌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有效成分的积累有显著影响。适量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能增加丹参生物量,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及根部POD、PPO的活性,有效提高了丹参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对地下部三种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丹参对土壤N、K的吸收和利用,但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对土壤有效P的吸收利用无明显影响。适当施磷(80 mg P-kg-1)时,接种株菌根侵染率和PPO、POD活性最高,丹参的生物量和丹参酮成分的积累最显著;当土壤不施磷或低施磷时(0-80 mg P·kg-1),接种株的生长优势表现不明显;而高施磷(320 mg P-kg-1)处理时,接种株的丹参酮成分反而低于未接种株,在丹参酮积累方面表现出负效应。这表明,施磷量与AM真菌对丹参生长和3种丹参酮成分的积累具有交互效应。因此,应当适量施磷,以充分发挥菌根菌促进丹参生长的有益效应。本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理特性和养分吸收具有交互效应,接种株较未接种株的生理特性和营养吸收显著改善。在施磷量为80 mg P-kg-1时,AM真菌的接种效应最为明显,说明AM真菌、施磷量和丹参生长三者之间存在着最佳组合关系,使用AM真菌能在提高丹参产量的同时,减少磷肥施用量,实现磷肥的高效利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AM真菌对箭筈豌豆响应豌豆蚜取食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9(06)
- [2].接种AM真菌对金佛山方竹苗生长的影响[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AM真菌对紫花苜蓿应答蚜虫胁迫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20(01)
- [4].AM真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种间作用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2)
- [5].接种AM真菌对文冠果幼苗促生效应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01)
- [6].鹅绒委陵菜根际AM真菌侵染特性及物种多样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02)
- [7].区域创新能力对AM产业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0(02)
- [8].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4)
- [9].接种4种AM真菌对金佛山方竹生长效应的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04)
- [10].AM真菌、蚓粪及降解菌对土壤强还原灭菌法改良的作用机制[J]. 北方园艺 2020(21)
- [11].松嫩平原盐碱土AM真菌对白花三叶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7)
- [12].AM系统二次开发管支架建模及应用[J]. 广船科技 2015(05)
- [13].开关电源对车载收音机AM信号干扰的研究[J]. 汽车零部件 2016(07)
- [14].AM真菌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0(06)
- [15].基于AM二次开发生成焊接报表[J]. 机电设备 2020(04)
- [16].施用AM菌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16(12)
- [17].金佛山方竹根际土壤中优势AM真菌的鉴定[J]. 竹子学报 2017(02)
- [18].接种AM真菌对四药门花生长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7(04)
- [19].滴灌AM真菌孢子水溶液对苜蓿的促生长效应研究[J]. 草业学报 2017(09)
- [20].水分胁迫下AM真菌与解磷细菌协同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9(12)
- [21].AM真菌对紫花苜蓿茎点霉叶斑病及豌豆蚜为害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04)
- [22].AM真菌增强孔雀草耐阴性的效应[J]. 菌物学报 2020(05)
- [23].接种AM真菌对不同盐度土壤中向日葵生长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5)
- [24].油梨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7)
- [25].AM真菌对苗期棉花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7(05)
- [26].AM真菌对铅胁迫下小麦生长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4)
- [27].AM信号正交解调方法的性能分析[J]. 电子世界 2013(13)
- [28].AM菌对高山红景天植株生长及根腐病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3(02)
- [29].AM类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性树脂的室温制备与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08)
- [30].接种3种AM菌对盆栽木薯‘华南205号’的生长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