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人的主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个体要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就必须以一个主体的姿态出现,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的主体性作为动力。人的主体性发挥必须以德育作为支撑,然而一些高校学生德育状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在传统德育观念影响下,高校依旧采用传统德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受教育者地位,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严重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能力匮乏,不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大力增强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时代发展和改革高校德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在前人关于主体性教育及主体性德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是构建现代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本文认为,构建现代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主要从三方面展开:首先以观念为先导,建立现代德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学生自我教育观和高校全员服务观;其次,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德育需求、唤起大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德育现实价值,实现由德育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再次,构建现代主体性德育模式,为大学生在德育中有效发挥主体性提供有力平台。也就是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改变传统德育模式,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环境方面设置上都应该考虑学生现实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本文强调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德育规范要求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德育的育人目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绪论0.1 选题目的及意义0.1.1 选题目的0.1.2 选题意义0.2 研究现状0.2.1 国外研究现状0.2.2 国内研究现状0.3 本文研究方法0.3.1 文献法0.3.2 比较研究法0.4 本文创新难点之处0.4.1 创新点0.4.2 难点1 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一般理论1.1 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相关概念1.1.1 主体与主体性的基本涵义1.1.2 德育的界定1.1.3 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定位1.2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依据1.2.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是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基础1.2.2 国内外德育研究成果为主体性德育提供理论借鉴1.2.3 高校德育工作为主体性德育积累经验1.3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必然性1.3.1 体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1.3.2 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3.3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2 高校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2.1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2.1.1 德育认知缺乏自主性2.1.2 德育过程缺乏能动性2.1.3 德育实践缺乏创造性2.2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传统德育观念原因2.2.1 社会本位的教育观2.2.2 泛政治化的德育传统影响2.2.3 德育价值认识的功利化2.3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自身原因2.3.1 德育需求被动2.3.2 德育意识淡薄2.3.3 德育能力匮乏2.4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传统高校德育模式原因2.4.1 德育目标缺乏现实性和层次性2.4.2 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2.4.3 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求2.4.4 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2.4.5 德育环境弱化3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对策3.1 坚持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原则3.1.1 学生发展性与德育规范性相结合3.1.2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3.1.3 内容系统性与方式渐进性相结合3.2 树立现代德育观念3.2.1 树立以学生为本德育观3.2.2 树立学生自我教育观3.2.3 树立高校全员服务观3.3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3.3.1 激发大学生的德育需求3.3.2 唤起大学生的德育意识3.3.3 培养大学生的德育能力3.4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3.4.1 确立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3.4.2 创新德育方法3.4.3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丰富德育内容3.4.4 改革高校德育评价体系3.4.5 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德育论文; 主体性论文; 主体性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