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985工程”高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985工程”高校的发展得到政府在政策和财力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其地位也是政府“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985工程”高校的定位是面向政府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扩招以后,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多,一方面生源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高等教育的消费也越来越理性化,竞争加剧,“985工程”高校的定位需要由“面向政府需求定位”到“面向消费者需求定位”转变。本文基于里斯与特劳特定位理论,通过分析“985工程”高校定位现状和美国一流高校定位的案例及启示,提出促进“985工程”高校“面向消费者需求定位”的对策。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界定了定位、高校定位的概念,阐述里斯与特劳特定位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将定位理论应用于“985工程”高校定位的原因;第三章分析了“985工程”高校定位的现状,包括“985工程”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985工程”高校定位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而建构“985工程”高校定位的SWOT模型;第四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总结美国一流高校定位对我国“985工程”高校定位的启示;第五章提出实现“985工程”高校定位的对策,即强化策略定位、比附策略定位、单一策略定位、寻找空隙策略定位、品牌策略定位和再定位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办高校定位研究回顾[J]. 教育现代化 2017(09)
- [2].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参考方略——基于高校定位综合分析框架的系统解读[J].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4)
- [3].民办高校定位系统理论与实践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4(02)
- [4].高校定位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高校的关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
- [5].中西部地方高校定位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10)
- [6].亟须改变高校定位“同质化”现象[J]. 中国人大 2010(03)
- [7].中国近年高校定位研究述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 [8].论高校定位与师资队伍建设策略选择[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02)
- [9].高校定位的价值取向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10].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26)
- [11].基于高校定位角色的本科专业建设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08)
- [12].“民办高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成果报告[J]. 大学(学术版) 2013(04)
- [13].试论产学研结合中的高校定位[J]. 煤炭高等教育 2008(04)
- [14].高等学校定位的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02)
- [15].若雷-谢尔曼高校定位模型分析及其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 [16].贵州省地方本科高校定位的个案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 2010(02)
- [17].略论地方高校定位的必要性与原则[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18].论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对地方高校定位的影响[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5)
- [19].浅析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对民办高校定位问题[J]. 中外企业家 2018(35)
- [20].西部地方高校定位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 [21].省部共建契机下的地方行业高校定位与发展战略思考——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 文教资料 2012(01)
- [22].我国高校科学定位困难的原因与对策——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定位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23].里斯与特劳特定位理论对我国高校定位的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 2009(05)
- [24].高校定位与分类评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 [25].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回乡发展三重困境的分析与破解[J]. 长治学院学报 2020(03)
- [26].进行高校定位的改革调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 [27].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定位[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 [28].我国高校定位政策的变迁及其动力[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03)
- [29].美国盈利性大学的特点及对我国民办高校定位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13(05)
- [30].强化实践环节 培养一线创新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