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

论文摘要

道德敏感性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包含着认知与情感的复杂交互作用。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有关道德敏感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道德敏感性是在个体的道德生活和道德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道德价值的优先反应趋向和对道德问题的敏锐觉察与解释能力。道德敏感性包含着倾向性道德敏感和情境性道德敏感两个重要成分。其中,倾向性道德敏感是建立在道德价值优先的态度基础上的反应倾向性,是道德敏感性的静态结构成分;情境性道德敏感则是个体在情境中自觉觉察道德线索和发现道德问题,以道德思考来审视情境的心理能力,是道德敏感性的动态结构成分。围绕上述两个成分及其关系,论文展开了两个部分的实证研究。第一部分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倾向性道德敏感及其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一分析了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研究二提取了公众对道德敏感性的特质理解维度,并比较了其与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研究三考察了内隐倾向性道德敏感和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变量;研究四检测了个体对不道德现象的道德觉察及其与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情境性道德敏感及其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五从方法学视角分析了情境性道德敏感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研究六探讨了情境的问题特征和问题呈现方式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研究七考察了概念启动和情绪启动对于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唤醒激活作用。上述实证研究所获得的若干结论如下。1.倾向性道德敏感是一个由道德主题、角色卷入、道德敏感性内在特征等多维嵌含关系构成的道德心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所编制的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DMSQ)包含移情内疚、惩罚倾向、移情烦扰、觉察频率和共感想象等五个因子,且具有较理想的心理测量学指标特征。2.大学生关于道德敏感性的内隐特质观可以概括为积极特征、消极特征、内省特征与外倾特征等四个因子;大学生被试对于道德敏感者的评价总体上倾向于积极肯定;大学生对道德敏感性的内隐特质观与其自我报告的倾向性道德敏感在多个侧面有着显著的相关性。3.大学生被试外显的倾向性道德敏感与内隐的倾向性道德敏感没有显著相关。与道德态度强度相比,自我监控变量更能预测大学生被试内隐倾向性道德敏感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分离。4.刺激呈现速度、任务等外部因素与个体内在的倾向性道德敏感都能直接影响个体对道德问题的选择性注意和识别;个体的倾向性道德敏感对觉察与识别道德问题的作用要受到时间、任务等外部因素的制约。5.在无结构性情境故事基础上所编制的道德敏感性测评系统兼具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的特征,反映了情境性道德敏感的本质。部分心理测量学指标符合要求。该测评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6.情境的问题特征和问题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德敏感性。在本研究中,问题的道德强度的接近性维度比后果可能性维度对情境性道德敏感有更显著的效应,而道德问题框架只在较表浅的加工层面上影响到个体对非无结构性问题的认知方向。7.道德概念在特定的无结构性故事情境中具有启动效应,而认知方式则主要通过道德概念启动发挥其唤醒和注意偏向作用。在本研究中,诱发性情境故事的情绪启动对情境性道德敏感没有显著效应,而倾向性道德敏感和特质移情对情境性道德敏感具有协变量主效应。本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项有关道德敏感性的心理学研究,着重在其结构成分、测评手段、启动激活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在丰富道德心理学学科体系,促进道德社会化心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实践,促进人员测评中的德性考核手段的丰富化与科学化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子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1 道德敏感性概念解析
  • 1.1 四成分模型与道德敏感性
  • 1.2 道德敏感性的内涵理解
  • 1.3 相关概念辨析
  • 1.4 道德敏感性概念内涵的综合认识
  • 2 道德敏感性的机制分析
  • 2.1 道德敏感性的神经生理机制
  • 2.2 道德敏感性的道德想象过程
  • 2.3 道德敏感性的外部制约:道德强度与背景
  • 3 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 3.1 学龄前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 3.2 学龄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 3.3 天才儿童的道德敏感性
  • 3.4 有关的影响因素
  • 4 道德敏感性的测量
  • 4.1 从确定问题测验到牙医伦理敏感性测验
  • 4.2 Volker 的道德敏感性量表
  • 4.3 无结构性道德问题和生成性测验
  • 4.4 道德敏感性测验的评估系统
  • 4.5 基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范式的道德敏感性测定
  • 5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研究的构思、内容与假设
  • 5.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部分 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与特征
  • 研究一 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及问卷编制
  • 1 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分析
  • 2 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 3 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二 道德敏感性的内隐特质观及其与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三 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源分析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四 倾向性道德敏感与道德觉察的关系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情境性道德敏感及其启动机制研究
  • 研究五 基于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的开发
  • 1 引言
  • 2 分研究一:测评工具的初步开发
  • 3 分研究二:测评工具的测量学检验与试用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六 问题特征与呈现方式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
  • 1 引言
  • 2 分研究一:道德强度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
  • 3 分研究二:问题框架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七 概念启动与情绪启动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
  • 1 引言
  • 2 分研究一:概念启动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道德敏感的影响
  • 3 分研究二:诱发性情绪启动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关于选题的思考
  • 2 关于研究结果的总讨论
  • 2.1 作为心理倾向的道德敏感性
  • 2.2 表现为情境实践能力的道德敏感性及其启动激活机制
  • 2.3 倾向性道德敏感与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关系
  • 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3.1 创新点
  • 3.2 不足与缺憾
  • 4 总结论
  • 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2].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愤怒的关系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2)
    • [3].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校园心理 2017(03)
    • [4].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J]. 编辑学报 2016(05)
    • [5].敏感性肌肤的女性如何正确护肤[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21)
    • [6].父母“低头族”与青少年攻击性:社会排斥与人际敏感性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09)
    • [7].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培育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09)
    • [8].女服刑人员道德敏感性的调查[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4)
    • [9].强化敏感性量表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1)
    • [10].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5)
    • [11].现金持有水平与职工薪酬的业绩敏感性[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5(03)
    • [12].审计意见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5)
    • [13].教师道德敏感性:概念、框架、问题与改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8)
    • [14].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特点研究[J]. 中小学德育 2013(12)
    • [15].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关系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6(04)
    • [16].儿童拒绝敏感性与自我知觉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6)
    • [17].公正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2)
    • [18].教育敏感性——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学与管理 2008(20)
    • [19].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与人际敏感性的关系[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03)
    • [20].拒绝敏感性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自尊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12)
    • [21].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J]. 心理学报 2016(03)
    • [22].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 [23].对高职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J]. 职教论坛 2013(08)
    • [24].12~18岁福利院孤儿身份拒绝敏感性的测量及发展特点[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6)
    • [25].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J]. 特殊钢 2012(05)
    • [26].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27].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4)
    • [28].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8(09)
    • [29].焦虑敏感性及其预测作用[J]. 武警医学 2014(12)
    • [30].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  ;  

    道德敏感性 ——基于倾向与情境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