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煤粉论文-王恒,冯俊小,李晓波

高浓度煤粉论文-王恒,冯俊小,李晓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浓度煤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浓度煤粉输送,小型煤粉燃烧器,直接还原隧道窑

高浓度煤粉论文文献综述

王恒,冯俊小,李晓波[1](2017)在《高浓度煤粉输送与燃烧系统以及在隧道窑上的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套新开发的隧道窑高浓度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煤粉的制备、储存、高浓度输送及燃烧技术。该技术适用于供热点多但每个供热点容量小,要求温度均匀、对积灰有一定宽容度且对烟气有净化设备的燃煤热工设备。本文讨论了在直接还原隧道窑上的运行经验,提出了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03期)

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孙晓林,陶顺龙[2](2015)在《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管内黏附结垢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时,会在收缩段和喉段内壁聚集黏附并形成坚硬垢层,造成相同输送压差下,输送量降低,文丘里管总压差增大。采集煤垢进行工业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煤粉,煤垢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主要矿物质元素在煤垢中富集程度较大,而且含有较多的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煤垢内表面相对平整,外表面矿物质元素含量最少,C元素含量最多。相对于普通直管部分,煤粉流经收缩段与喉段进口时强制贴近壁面运动,易形成牢固、坚硬的垢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剀[3](2015)在《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过程特征与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文丘里管在粉煤密相输送系统中的应用为背景,依托高浓度煤粉输送系统,研究了文丘里管在输送系统中的特性,操作条件和结构参数对煤粉流经文丘里管流动的影响,煤粉流经文丘里管压降模型和粘附结垢现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在高浓度煤粉输送系统中文丘里管的作用。文丘里管能在叁套输送系统中充当阻力部件,显着提升管线压力,限制煤粉流量,输送量随输送压差的变化率降低。然而,系统的能耗也会增加。中试系统,节流比依次从0.29、0.36增大至0.43,煤粉输送量依次增加0.2,1.2倍,颗粒速度依次增加0.5,1倍,颗粒浓度增加O.13,0.17倍。2.研究了气体一煤粉混合物通过文丘里管的流动特征和压降。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流动特征表现为内部压力、体积固气比沿程显着降低。即使是在扩张段,体积固气比依然较高。煤粉进入稳定流动的时间远远大于纯气体。相对于纯气体流动,当保持两者的喉部表观气速相同时,混合物流动的进口气速低,而出口气速高。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降随着表观气速、体积固气比和气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保持相同的进口压力和进口气速时,随背压的增大,文丘里管各段压差及总压差也减小,压力同升位置向喉部迁移,扩张段会从压力损失过渡至压力回升。静压回升向文丘里管出口迁移,更早进入稳定流动。随出口压力比的增大,出口速度比减小,出口下游的静压一直上升,而出口一小段的压力变化波动较大,与出口压力比无关,只在大出口压力比(>0.7)才会出现上升的趋势。文丘里管上游的压差则与出口压力比无明显联系。3.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文丘里管流动的影响。不同结构的文丘里管沿程无量纲化参数分布特征趋势相似,但是各段的流动参数变化程度不尽相同。随煤粉浓度增大,总压差及相应段的压差增大。节流比最显着地影响文丘里管的压差,节流比减小,文丘里管总压差增大,扩张段的压差显着增大。当节流比从0.7、0.55减小至0.4,总压差分别增大3.6倍和0.8倍,扩张段压差分别增大3.1倍和10.3倍。在本文结构范围内,收缩角、喉段长度、扩张角的改变对总压差的影响有限。收缩角从5°、9°变化至2.5°,总压降分别增大7%和15%。扩张角从8°、13°变化至2.5°,总压降分别增大2.5%和4%。43d和80d相对于23d,喉段长度分别增加0.9和2.5倍,但总压降增大6%、11%。2.5。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最大,8°扩张角的扩张段压差最小。80d喉段长度的喉段压差最大。本体系下煤粉的浓度较高,使得在收缩段,煤粉间的碰撞、摩擦作用,煤粉与管壁的碰撞作用较为明显,当收缩角增大后,收缩段压降随收缩段长度减小下降不明显。5°和9°的收缩段压差基本接近。在扩张段,减速程度降低的煤粉颗粒数目较多,使得扩张角从8°增大至13°,煤粉颗粒与气体动量交换的时间变短,扩张段压降增大,并接近2.5°。4.借助典型的气液流经文丘里管系统、密相气固直管系统和稀相气固流量测量系统中的压降模型,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评价了不同压降模型应用在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叁个经验公式法应用在稀相气液系统,压降表达形式相对简单。但是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差别较大。Boll模型考虑颗粒在文丘里管整段的加速以及两相摩擦压降,相对其它模型具有最完备的物理意义。但是计算结果尚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浓度气固系统。同时,模型结果属于数值解,形式相对复杂。引入附加压降法和固相动量通量法至高浓度文丘里管系统,计算结果偏差在土30%以内。不足之处在于,模型的物理意义相对不足。考虑本系统高压、高浓度特点,采用基于修正的&数的压降与流量的关系式。虽然推导过程及压降模型的最终形式相对复杂,但是模型计算结果偏差在30%至一10%以内,效果较好。5.对取得的垢物进行分析,揭示了文丘里管内的粘附结垢现象。随输送时间的增大,结垢总重增大,结垢尺寸增大,结垢现象越明显。相同输送压差下,煤粉输送量降低,文丘里管总压差占输送总压差比例增大,收缩段压差占文丘里管总压差比例增大。相对于Bs煤粉,煤垢中的矿物质含量较多,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明显富集。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相对质量分数较多。煤垢不同层外观形态以及组成存在差异。内表面相对平整,由内到外表面矿物质元素相对质量分数依次减小,C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在外表面最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5-25)

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刘一,潘响明[4](2015)在《文丘里管结构对高浓度煤粉流动特征及压差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高压、高浓度煤粉通过不同节流比(0.44、0.55、0.7)、收缩角(2.5°、5°、9°)、扩张角(2.5°、8°、13°)、喉段长度(23d、43d、80d)的文丘里管的流动特征和压差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参数的文丘里管的量纲1化压力分布趋势一致,但程度不一。其中节流比影响最为显着,并最直接地影响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差。节流比越小,总压差越大,扩张段压差显着增大。其他结构参数在各自的结构序列下主要改变文丘里管内压力分布,而对总压差改变不大。2.5°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最大,高浓度体系下5°和9°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差别不大。80d喉段长度的喉段压差最大。8°扩张角的扩张段压差最小。引入固相动量通量,获得本系统内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降经验方程,大部分实验点的计算偏差在30%以内,方程计算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学斌,张利孟,谭厚章,徐通模,阎维平[5](2014)在《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煤粉火焰对装有浓淡燃烧器的煤粉燃烧系统的着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一简化的燃烧系统和一配备浓淡燃烧器的1 MW切圆煤粉炉内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C_(opt)的影响规律,在该最佳煤粉浓度下燃烧系统具有最高的火焰温度及最低的飞灰含碳.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的高浓度煤粉火焰均存在一最佳的煤粉浓度,着火特性差的无烟煤的最佳煤粉浓度显着高于着火特性更佳的烟煤,该最佳煤粉浓度随着煤质发热量Q与挥发分V乘积的增大而降低,并存在一经验公式C_(opt)=1.069-0.051·10~(-5)·V·Q。(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占方[6](2011)在《煤粉高浓度气力输送稳定性的控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铁新区2800m3高炉喷煤系统在高浓度直接喷吹过程中出现的过滤器堵粉和泄漏、速率波动大等问题,通过采取改造煤粉过滤器、调整工艺运行参数等措施对其进行优化,确保了煤粉的稳定喷吹,使每小时喷煤量误差率稳定控制在±3%范围内,瞬时喷吹速率稳定,波动幅度小,为高炉炉况顺行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天津冶金》期刊2011年06期)

宋国良,周俊虎,岑可法[7](2011)在《高浓度煤粉燃烧过程中燃料N释放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煤粉燃烧是一种新型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具有高效低污染排放特性。在一维火焰炉与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对不同煤种、粒径、炉温在不同煤粉浓度下燃料N的释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煤种不同,燃料N的释放特性差异明显。挥发分越高,燃料N最大释放率对应的煤粉浓度越低;煤粉粒径越小,燃料N在不同煤粉浓度下的释放率越高;炉温越高,燃料N越容易释放,燃料N主要以挥发分N的形式释放出来。随着煤粉浓度的递增,NOx转化率与燃料燃尽率均呈单调递减趋势,高浓度煤粉燃烧有利于低NOx的排放,但煤粉浓度过高,对煤粉的燃尽不利。在高浓度煤粉燃烧过程中,煤粉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及合理选取过量空气系数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门学臣,刘祥,穆海芳[8](2009)在《高浓度煤粉长袋脉冲收尘器在1750m~3高炉喷煤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高浓度长袋低压脉冲收尘器在济钢1 750 m3高炉喷煤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从本体结构、工作原理、安全防燃防爆性能及自动控制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庆钊,赵长遂,武卫芳,李英杰,陈晓平[9](2008)在《高浓度CO_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及其孔隙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炉相近的沉降炉,获取了不同环境气氛、不同燃烧温度下的煤焦试样并采用低温氮吸附仪测定了其吸附曲线。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相同O2浓度的O2/CO2气氛下煤焦的燃尽率较低,各试样的孔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均较小,在O2/CO2气氛下所取煤焦试样的分形维数均小于相同O2浓度的O2/N2气氛下所取煤焦试样的分维,表明大量高比热性CO2气体的存在不利于煤焦颗粒燃烧反应的进行及其孔隙结构的发展。同时,吸附等温线及其回线的形态表明,所取的试样具有完整且连续的孔结构体系,孔径范围小至分子级孔,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2/CO2气氛下煤粉的孔隙结构与其燃烧特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32期)

王洪成,刘颖[10](2008)在《GMF-12高浓度煤粉袋式收集器防爆门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本钢炼铁厂 GMF-12高浓度煤粉袋式收集器防爆门改进,增加了滤袋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中速磨的台时产量,净化了环境。(本文来源于《全国高炉喷煤技术研讨会文集》期刊2008-10-01)

高浓度煤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时,会在收缩段和喉段内壁聚集黏附并形成坚硬垢层,造成相同输送压差下,输送量降低,文丘里管总压差增大。采集煤垢进行工业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煤粉,煤垢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主要矿物质元素在煤垢中富集程度较大,而且含有较多的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煤垢内表面相对平整,外表面矿物质元素含量最少,C元素含量最多。相对于普通直管部分,煤粉流经收缩段与喉段进口时强制贴近壁面运动,易形成牢固、坚硬的垢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浓度煤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恒,冯俊小,李晓波.高浓度煤粉输送与燃烧系统以及在隧道窑上的应用实践[J].山东化工.2017

[2].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孙晓林,陶顺龙.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管内黏附结垢现象[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刘剀.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过程特征与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刘一,潘响明.文丘里管结构对高浓度煤粉流动特征及压差特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5

[5].王学斌,张利孟,谭厚章,徐通模,阎维平.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

[6].张占方.煤粉高浓度气力输送稳定性的控制与改进[J].天津冶金.2011

[7].宋国良,周俊虎,岑可法.高浓度煤粉燃烧过程中燃料N释放特性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

[8].门学臣,刘祥,穆海芳.高浓度煤粉长袋脉冲收尘器在1750m~3高炉喷煤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9].李庆钊,赵长遂,武卫芳,李英杰,陈晓平.高浓度CO_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及其孔隙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10].王洪成,刘颖.GMF-12高浓度煤粉袋式收集器防爆门改进[C].全国高炉喷煤技术研讨会文集.2008

标签:;  ;  ;  

高浓度煤粉论文-王恒,冯俊小,李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