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刘金波,迟铭,杨波,李健,徐波

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刘金波,迟铭,杨波,李健,徐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短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遗传

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波,迟铭,杨波,李健,徐波[1](2019)在《水稻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拓宽了两系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可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遗传及其QTL定位,并阐述了其育种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熊信果[2](2019)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差异相关的小RN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其育性光温调控机理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尽管在水稻育性调节基础研究上我国学者取得了丰富的结果,但光照和温度与育性的内在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类型光温敏不育材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水稻幼穗进行small RNA测序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筛选的miRNA及其候选靶基因的表达差异,试图获得一些与育性差异相关的内在生理指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相同光照下温度处理能够有效地诱导培矮64S的花粉育性转换;相同温度下光周期处理能有效地诱导D52S与农垦58S的花粉育性,且两个材料在相同光周期下的育性相反。(2)通过illumina HiSeqTM2500系统对不同育性下的叁期、六期和七期水稻幼穗材料进行small RNA检测,在所有重复中reads数都在1400万以上,平均长度在22-23 bp之间,正确率均在99%以上,检测到482个已知miRNA,48个新miRNA。(3)以自然温度处理作为参照进行差异miRNA筛选,六期共发现93个差异miRNA,其中46个上调、47个表现为下调;七期共发现103个差异miRNA,其中61个上调表达,42个下调表达。另外有39个差异miRNA同时在六期和七期中出现,其中已知的miRNA 29个,新miRNA 10个。(4)验证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KEGG以及GO富集筛选了一些差异miRNA,按照其候选靶基因的功能将它们分为叁类:糖基转移酶调控相关的miRNA(miR1436、miR818a和miR5494)、脂质转运蛋白调控相关的miRNA(miR1862d、miR171g和miR171b)和甲基转移酶调控相关的miRNA(miR1860-5p、miR2863a、miR5504、miR5794、miR6251和miR2876-3p)。(5)通过qPCR检测候选靶基因在培矮64S不同育性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与候选靶基因表达趋势相反的有:miR818a、miR5494、miR1860-5p、miR2863a、miR5504、miR2876-3p;与候选靶基因表达趋势相同的有:miR1436、miR1862d。(6)两个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候选靶基因在育性转换关键时期六期表达趋势相同,都是在低温处理下上调表达;miR171b和miR171g在低温诱导下都表达上调,我们认为这两个miRNA可能参与到温度的响应;四个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候选靶基因在六期都受到低温诱导下调表达,除Os02g0237100外其他叁个候选靶基因七期均是上调表达,说明培矮64S育性转换可能和甲基化相关。(7)分析筛选出的miRNA与其候选靶基因在D52S与农垦58S中的表达情况,我们将两个材料中miRNA表达趋势相同的定义为光周期响应:miR1860-5p、miR5504、miR2876-3p;表达趋势相反的定义为光周期调控:miR1436、miR171g、miR6251。关于这些miRNA参与光周期响应与调控的具体机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small RNA测序技术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基本明确small RNA在光温敏雄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有重要作用,筛选到的部分可能参与育性调节的miRNA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育性表达水平检测的分子指标及代谢过程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林艳,刘华清,付艳萍,吴明基[3](2019)在《利用TALEN技术编辑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MS3》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TALEN技术定向突变水稻pms3的原始突变区域,创制不同类型osa-smR5864小RNA编码序列突变体,鉴定不同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光温反应变化规律,为基于定向编辑水稻PMS3基因的方法培育水稻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基因编辑载体TALEN-PMS3,转化日本晴和明恢86,通过测序鉴定pms3突变体,利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鉴定T2代pms3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及自交结实率。【结果】转化获得25个转基因T0代克隆,其中日本晴有4个克隆产生了突变,明恢86有5个克隆产生了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0.0%和33.3%。在T1代非转基因材料中,日本晴背景中有3种纯合突变类型,明恢86中有5种纯合突变类型。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条件下,T2代pms3突变体能够产生正常可育的花粉,自交结实率正常,并未表现出类似培矮64S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特征。【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获得的多种类型水稻pms3突变体并不能产生光温敏雄性核不育表型,说明了pms3位点调控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分子机制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阳东[4](2019)在《开花期高温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温敏核不育为技术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是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使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率低和受精率低,导致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了解高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影响特性及如何缓解高温胁迫对其造成的损害对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一种与抗逆性密切相关的化学调节及信号传导物质,参与多种逆境响应,并促进禾本科作物颖花开放。但MeJA是否可以缓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高温危害?鲜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深08S为材料,恢复系选用扬稻6号,在开花期设置了常温+喷清水、高温+喷清水、高温+喷MeJA 3个处理,探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和结实的影响以及喷施MeJA对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显着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显着提高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结实率和制种产量。2、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的颖花开颖角度、浆片鲜重、浆片中可溶性糖、茉莉酸及MeJA含量在处理第1天均显着上升,但在处理第2天及处理结束后第1天显着下降。相较于高温+喷清水处理,高温+喷MeJA处理,于处理第1天颖花颖花开颖角度、浆片鲜重、浆片中可溶性糖、茉莉酸及MeJA含量和渗透势在开颖前显着提高,促进了颖花开放,提高了水稻颖花开颖率及柱头外露率。3、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使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着下降;叶片中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降低。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减少了水稻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的积累,增强了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水平,提高了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4、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的水稻叶温和穗温显着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则显着降低。与高温+喷清水处理比较,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降低叶温和穗温,显着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5、与常温+喷清水相比,高温+喷清水处理降低了剑叶中吲哚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的含量,增加了脱落酸的含量。与高温+喷清水处理相比,高温+喷MeJA处理显着增加了水稻叶片内吲哚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以及脱落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喷施MeJA可以减轻高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和结实的伤害。喷施MeJA通过增加浆片中茉莉酸及MeJA含量、浆片鲜重、浆片可溶性糖含量等方式来促进浆片吸水膨大,促进颖花开放、提高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在高温下喷施MeJA后,水稻叶片中其他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增强也是MeJA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1)

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隋国民,徐正进[5](2019)在《光温条件对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LY156S育性转换的影响及其育性鉴定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育系应用区域气象条件的分析,选择不同光温条件处理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LY156S,研究光温变化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及育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不育系制种区域辽宁盘锦,2011—2017年的7—8月日平均温度大于23℃,最低温度为20℃,低于23℃的天数较少,适合临界温度为21℃左右的两系不育系制种;在不育系繁殖地区海南叁亚,2011—2017年冬季低于20℃天数较少,且比较分散,较适合两系不育系繁种。在长日照14.5h低温处理下,不育系的抽穗期滞后,22和21℃处理下育性没有恢复,但20和19℃处理花粉不育度降低到82.36%和78.45%,育性发生了转换。在日照长度为11.5和12.5 h条件下,22和24℃处理的育性均得到恢复;在日照长度为13.5 h条件下22和24℃处理的花粉不育度仍都大于99.5%,育性没有恢复。为提高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在《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规程》(NY/T 1215—2006)的基础上,可将14.5 h长日照条件下的处理温度降至21℃,11.5、12.5和13.5 h等短日照条件下的处理温度降低至22℃,以提高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准确性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2期)

舒冰,王莹莹,段洪波,李志新,徐明建[6](2019)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荆11-2S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荆118S作母本、粤光S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荆11-2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配合力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性。对荆11-2S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及繁殖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02期)

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杜雪树,殷得所[7](2018)在《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农1S海南高产繁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农1S的光温反应特性,繁种所需气温条件,总结了E农1S在海南繁种的适宜播种期、培育高产群体结构,加强大田管理措施等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S2期)

费震江,董华林,周鹏,游艾青,郑兴飞[8](2018)在《水稻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EK2S的选育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EK2S是以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E农1S作母本,以不育系材料QFS156为父本杂交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低温池加压选择,培育出的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株型好、米质优、易繁好制、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的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初步测配组合表现产量较高、米质较优、稻瘟病抗性较强等。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组合参加各级产量试验,性状优良。(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杨保昌,吴文祥,郭昌恒,陈多璞[9](2018)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欣9066S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欣9066S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矮秆、抗性好、米质优、配合力好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介绍了欣9066S的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分析其与亲本的主要性状区别,并探讨其可繁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徐俊英,胡旭,侯大平,陈义忠,李志新[10](2018)在《优质抗病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惠34S的选育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惠34S系武汉惠华叁农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为母本与海南地方品种小白稻杂交后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病性好、配合力强等特点。2012年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鉴定,目前已有5个杂交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8年06期)

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其育性光温调控机理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尽管在水稻育性调节基础研究上我国学者取得了丰富的结果,但光照和温度与育性的内在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类型光温敏不育材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水稻幼穗进行small RNA测序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筛选的miRNA及其候选靶基因的表达差异,试图获得一些与育性差异相关的内在生理指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相同光照下温度处理能够有效地诱导培矮64S的花粉育性转换;相同温度下光周期处理能有效地诱导D52S与农垦58S的花粉育性,且两个材料在相同光周期下的育性相反。(2)通过illumina HiSeqTM2500系统对不同育性下的叁期、六期和七期水稻幼穗材料进行small RNA检测,在所有重复中reads数都在1400万以上,平均长度在22-23 bp之间,正确率均在99%以上,检测到482个已知miRNA,48个新miRNA。(3)以自然温度处理作为参照进行差异miRNA筛选,六期共发现93个差异miRNA,其中46个上调、47个表现为下调;七期共发现103个差异miRNA,其中61个上调表达,42个下调表达。另外有39个差异miRNA同时在六期和七期中出现,其中已知的miRNA 29个,新miRNA 10个。(4)验证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KEGG以及GO富集筛选了一些差异miRNA,按照其候选靶基因的功能将它们分为叁类:糖基转移酶调控相关的miRNA(miR1436、miR818a和miR5494)、脂质转运蛋白调控相关的miRNA(miR1862d、miR171g和miR171b)和甲基转移酶调控相关的miRNA(miR1860-5p、miR2863a、miR5504、miR5794、miR6251和miR2876-3p)。(5)通过qPCR检测候选靶基因在培矮64S不同育性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与候选靶基因表达趋势相反的有:miR818a、miR5494、miR1860-5p、miR2863a、miR5504、miR2876-3p;与候选靶基因表达趋势相同的有:miR1436、miR1862d。(6)两个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候选靶基因在育性转换关键时期六期表达趋势相同,都是在低温处理下上调表达;miR171b和miR171g在低温诱导下都表达上调,我们认为这两个miRNA可能参与到温度的响应;四个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候选靶基因在六期都受到低温诱导下调表达,除Os02g0237100外其他叁个候选靶基因七期均是上调表达,说明培矮64S育性转换可能和甲基化相关。(7)分析筛选出的miRNA与其候选靶基因在D52S与农垦58S中的表达情况,我们将两个材料中miRNA表达趋势相同的定义为光周期响应:miR1860-5p、miR5504、miR2876-3p;表达趋势相反的定义为光周期调控:miR1436、miR171g、miR6251。关于这些miRNA参与光周期响应与调控的具体机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small RNA测序技术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基本明确small RNA在光温敏雄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有重要作用,筛选到的部分可能参与育性调节的miRNA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育性表达水平检测的分子指标及代谢过程研究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波,迟铭,杨波,李健,徐波.水稻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遗传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熊信果.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差异相关的小RNA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

[3].林艳,刘华清,付艳萍,吴明基.利用TALEN技术编辑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MS3[J].福建农业学报.2019

[4].许阳东.开花期高温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结实的调节作用[D].扬州大学.2019

[5].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隋国民,徐正进.光温条件对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LY156S育性转换的影响及其育性鉴定技术探讨[J].杂交水稻.2019

[6].舒冰,王莹莹,段洪波,李志新,徐明建.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荆11-2S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9

[7].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杜雪树,殷得所.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农1S海南高产繁种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8

[8].费震江,董华林,周鹏,游艾青,郑兴飞.水稻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EK2S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8

[9].杨保昌,吴文祥,郭昌恒,陈多璞.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欣9066S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8

[10].徐俊英,胡旭,侯大平,陈义忠,李志新.优质抗病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惠34S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8

标签:;  ;  ;  ;  

光温敏核不育性论文-刘金波,迟铭,杨波,李健,徐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