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望城县为例

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望城县为例

论文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从1996年开始建设县域生态示范区,实践证明生态示范区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比较成功的途径。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生态县建设试点,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县建设的初级阶段,而生态县则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继续、发展和最终目标。为指导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推动生态县建设,本文开展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生态学的新认识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方法论属性、渗透性特征四个方面以及“生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来论述生态学的新认识。自然属性是指生态学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社会属性是指生态学研究人与环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之间以及内部的相互关系;方法论属性是指生态学研究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生态学渗透性特征是指生态学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论,其原理、观点、方法、技术向其他学科、领域、社会、特别是政区渗透,形成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生态县是生态政区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有“住所、居住地、住房”,“生物的生存之状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涵义,又有“和谐、健康的、多样性”、“方法论”的概念。2)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体系定义了生态社会与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内涵,阐述了传统社会与生态社会、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传统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本质差异,从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指标、规划程序、规划内容诸方面,对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理论、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理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理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初步建立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体系。3)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法体系(1)在William Rees&Wackernagel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生态足迹模型,辩识与评价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环境污染生态足迹,生态服务功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2)提出生态县建设规划三种基本模式:“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横向复合规划模式、“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三级耦合纵向规划模式、“生态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管理”动态发展规划模式,并提出了模式基本内涵、基本框架与基本内容。(3)提出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案编制方法与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县建设规划总则、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辩识、规划框架(规划范围、规划时段、规划目标、规划指标)、社会经济环境三大规划领域、重点建设任务与工程、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4)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案优化方法。建立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模型、农业行业结构调整模型、第三产业行业结构调整模型。通过模型的运行得到生态县建设规划优化方案。4)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性评价2004年望城县社会系统生态足迹为1.622893326 hm2/人,经济系统生态足迹为0.828442816 hm2/人,环境系统生态足迹为0.077114914 hm2/人,全县总生态足迹为2.528551459 hm2/人,其中资源消费生态足迹为1.86423223 hm2/人、能源消耗生态足迹为0.262449773hm2/人、环境污染生态足迹0.401773496hm2/人,环境污染生态足迹占整个生态足迹的15.89%。生态承载力为1.271155189 hm2/人,其中环境承载力0.395065481 hm2/人、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为0.83658316 hm2/人,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增加的生态承载力为0.039506548 hm2/人。生态赤字为1.25739627 hm2/人,生态承载度为0.503<1,“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5)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仿真模型、多目标优化与结构调整模型根据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及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之子系统以及子系统内部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借助Vensim语言,在系统仿真模型基础上,构建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回顾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与强壮性,能用于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相互关系分析。利用Lingo语言,在线性规划模型基础上,构建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望城县工业结构调整模型、望城县农业结构调整模型、望城县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模型。6)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优化方案把经过多目标模型以及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模型运行的结果,代入SD模型运行,得到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优化方案:到2013年(第一阶段:2004年——2013年末),全县人口规模为86.4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324.6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农业增加值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亿元,固定资产值212.8亿元,接待旅游人数90万人/年,污水处理能力为5.02万t/d,CODcr去除量为9738 t/a,SO2去除量为17059t/a,工业累计投资200亿元,第三产业累计投资294亿元,环境保护累计投资18亿元,禽畜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头(生猪)。到2020年(第二阶段:2014年——2020年末),全县人口规模为101.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701.5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15.6亿元、农业增加值5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固定资产值638.7亿元,接待旅游人数130万人/年,污水处理能力为14.1万t/d,CODcr去除量为23315 t/a,SO2去除量为39667 t/a,工业累计投资590亿元,第三产业累计投资967亿元,环境保护累计投资67亿元,禽畜养殖规模达到284万头(生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生态县建设
  • 1.1 生态示范区建设
  • 1.2 生态县建设
  • 1.3 生态县建设规划
  • 2.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 2.1 生态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 2.2 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 3.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法研究进展
  • 3.1 生态规划方法研究进展
  • 3.2 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法研究进展
  • 4.研究目的与意义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意义
  • 5.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探讨
  • 1."生态学"的新认识
  • 1.1 生态学的属性分析
  • 1.2 生态学渗透性特征分析
  • 2.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理论
  • 2.1 传统社会与生态社会的比较
  • 2.2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
  • 2.3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 2.4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目标
  • 2.5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原则
  • 2.6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程序
  • 2.7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 2.8 县域生态社会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 3.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理论
  • 3.1 生态经济的内涵
  • 3.2 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
  • 3.3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的内涵
  • 3.4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 3.5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目标
  • 3.6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原则
  • 3.7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程序
  • 3.8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 3.9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 4.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理论
  • 4.1 环境问题、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深层次思考
  • 4.2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 4.3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 4.4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原则
  • 4.5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
  • 4.6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程序
  • 4.7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 4.8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 5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
  • 5.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 5.2 传统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比较
  • 5.3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
  • 5.4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 5.5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原则
  • 5.6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目标
  • 5.7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程序
  • 5.8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 5.9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 第三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法探讨
  • 1.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辩识
  • 1.1 规划对象辩识
  • 1.2 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 2.生态县建设规划模式构建方法
  • 2.1 "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三位一体横向复合规划模式
  • 2.2 "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三级政区耦合纵向生态规划模式
  • 2.3 "生态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管理"动态发展规划模式
  • 3.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案编制方法
  • 3.1 规划总则
  • 3.2 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辩识
  • 3.3 生态县建设规划框架的构建
  • 3.4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 3.5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 3.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4.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案优化方法
  •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4.2 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程序与方法
  • 4.3 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 4.4 县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
  • 4.5 县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
  • 4.6 生态县建设规划方案优化
  • 第四章 湖南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实证研究
  • 1.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辩识
  • 1.1 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现状调查分析
  • 1.2 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 2.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动态仿真
  • 2.1 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及求解
  • 2.2 望城县"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求解
  • 2.3 望城县工业结构调整模型及求解
  • 2.4 望城县农业结构调整模型及求解
  • 2.5 望城县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模型及求解
  • 3.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优化方案
  • 3.1 望城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优化方案
  • 3.2 望城县生态工业规划方案
  • 3.3 望城县生态农业规划方案
  • 3.4 望城县生态第三产业规划方案
  • 4.望城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建议
  • 4.1 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
  • 4.2 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体系
  • 4.3 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体系
  • 4.4 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
  • 4.5 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1.研究结论
  • 2.主要创新点
  •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D模型参数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生态县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4)
    • [2].甘肃省崇信生态县建设能力评价[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3].生态县建设指标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06)
    • [4].湖北远安生态县建设经验[J]. 中华环境 2017(09)
    • [5].保障生态县建设落实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1)
    • [6].安溪茶乡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 福建农业科技 2014(06)
    • [7].生态县建设与发展任务研究[J]. 北方环境 2013(07)
    • [8].劳模为妫川添绿、为生态县建设献策[J]. 工会博览 2008(06)
    • [9].南召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与潜力评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10].关于生态县建设的几点思考[J]. 吉林农业 2013(03)
    • [11].盂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5)
    • [12].基于资源环境条件分析的生态县建设目标和重点确定[J]. 海峡科学 2009(07)
    • [13].山东省沾化生态县建设探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02)
    • [14].以江西龙南县为例浅析县域生态文明建设[J]. 科技与企业 2014(24)
    • [15].青阳生态县建设规划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9)
    • [16].东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1)
    • [17].山区生态县建设规划探析——以凉山州德昌县为例[J]. 北方环境 2011(04)
    • [18].望城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探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8)
    • [19].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6)
    • [20].生态县建设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3)
    • [21].以华安县为例浅析生态县建设规划[J]. 广东科技 2012(11)
    • [22].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记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J]. 中国生态文明 2016(05)
    • [23].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J]. 办公室业务 2013(18)
    • [24].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5)
    • [25].宝应建设生态县对策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3)
    • [26].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及措施[J]. 低碳世界 2016(04)
    • [27].生态桑植,绿色海洋[J]. 环境经济 2016(Z9)
    • [28].柳城县着力加强“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 力争2020年完成生态县建设任务[J]. 广西经济 2016(02)
    • [29].龙山:规划不按程序提请不予审批[J]. 人民之友 2011(09)
    • [30].试析生态县建设的对策框架——以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2)

    标签:;  ;  ;  ;  ;  ;  ;  

    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望城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