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不同等级质量相似性分析和主产烟区烟叶质量评价

烤烟不同等级质量相似性分析和主产烟区烟叶质量评价

论文摘要

以烤烟40等级为基础,研究了部位之间不同等级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内在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等级同一烟区、不同烟区同一等级之间烟叶质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根据烟叶的着生部位把40个烟叶等级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下部叶(X1L~X4L和X1F~X4F),第二类为中部叶(C1L~C3L和C1F~C3F),第三类为上部叶(B1L~B4L、B1F~B4F和B1R~B3R),第四类为其他类型的烟叶(剩余等级)。烟叶外观质量指数、化学成分质量指数和内在质量指数的类间均方均明显大于机误均方,F值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而物理特性指数的类间均方明显小于机误均方,烟叶物理特性对烟叶的质量作用相对较小,在烟叶质量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也较小。(2)对40个等级的四大类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内在质量综合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上部叶共11个等级分为3类,第1类包括B1L、B2L、B3L、B1F、B2F五个等级,第2类包括B4L、B3F两个等级,第3类包括B4F、B1R、B2R、B3R四个等级。下部叶8个等级分为3类,第1类包括X1L、X2L、X2F和X1F四个等级,第2类包括X3L和X3F两个等级,第3类包括X4L和X4F两个等级。中部叶6个等级分为2类,第1类包括C2L和C3L两个等级,第2类包括C1L、C1F、C2F和C3F四个等级。剩余等级烟叶相对前3类烟叶比较复杂,包含的部位、颜色、成熟度等都不尽相同,采用离差平方和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也可把这些不同等级的烟叶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为H1F、H2F、C3V和B2V,第2类为CX1K、B1K、S1、X2V、B3V和GY1,第3类为CX2K、B2K、S2、B3K和GY2。(3)为了便于在工艺配方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等级替代,特别对常用的25个烤烟等级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内在质量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总质量指数可把25个烤烟等级分为4类,第1类为:X1L、X2L、X3L、X1F、X2F、X3F、B3L、B4L、B3F、B4F、B1R、B2R、B3R,第2类为:X4L、X4F,第3类为:C1L、C1F、C2F,第4类为:C2L、C3L、C3F、B1L、B2L、B1F、B2F;烟叶的类间均方均大于机误均方,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分类是合理的。采用多个指标进行判别分析,x~2测验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根据选取指标不同可知,在选取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三个指标结合进行判别时,除C3F(由原来的第4类调整为第3类)外,剩余24个等级均未出现误判,其判对率可以达到98%。(4)对我国西南、中南、东南和黄淮4大烟区、11个省份、4个等级(B2F、C2F、C3F、X2F)的烤烟化学成分进行了差异比较。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4个省份342个样本,9种化学成分指标在4个等级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南烟区包括湖北、湖南2个省份93个样本,9种化学成分除了氯和钾氯比之外,其他化学成分在4个等级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东南烟区包括广东、福建2个省份75个样本,9种化学成分除了总氮、氯和钾氯比之外,其他化学成分在4个等级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黄淮烟区包括河南、山东和安徽3个省份95个样本,9种化学成分除了钾、氯和钾氯比之外,其他化学成分在4个等级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5)不同烟区同一等级相比较,对B2F而言,烟碱、糖碱比、总氮和氮碱比在西南、中南、东南和黄淮4大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钾、氯和钾氯比在4大烟区之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西南和东南烟区、中南和黄淮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钾离子含量以东南烟区最高,氯离子含量以黄淮烟区最高,钾氯比以中南烟区最高。对C2F而言,烟碱、糖碱比、总氮、氮碱比和氯在4大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钾和钾氯比在4大烟区之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西南和东南烟区、中南和黄淮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钾离子含量以东南烟区最高,钾氯比以中南烟区最高。对C3F而言,烟碱、糖碱比、总氮和氮碱比在4大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钾、氯和钾氯比在4大烟区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总糖含量以东南烟区最高,但东南烟区和西南烟区差异不显著;还原糖、钾氯比以中南烟区最高,钾离子含量以东南烟区最高,氯离子含量以黄淮烟区最高。对X2F而言,烟碱、总氮、氮碱比和氯在4大烟区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化学成分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钾含量以东南烟区最高,钾氯比以中南烟区最高。(6)以C3F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大烟区C3F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对152个样本汇总后计算各个样本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后按照得分的高低分为4大类:在第1类中,西南烟区样品数占该类总样品数的比例较高,为45.7%;黄淮烟区样品的比例较低,样本数较少,仅包括山东费县;在第2类中,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样品数所占比例均为50%,中南烟区和东南烟区中没有样本数划分到该类;在第3类中,东南烟区和黄淮烟区样品数所占比例的差别不大,西南烟区所占的比例最高;在第4类中,不包括东南烟区样本,中南烟区样品比例最小,仍以西南烟区样品的比例最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烟叶质量评价的内容
  • 1.1.1 外观质量
  • 1.1.2 内在质量
  • 1.1.3 化学成分
  • 1.1.4 物理特性
  • 1.2 烤烟各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 1.3 烟草质量指数的确定
  • 1.3.1 外观质量指数
  • 1.3.2 化学成分指数
  • 1.3.3 物理特性指数
  • 1.3.4 内在质量指数
  • 1.3.5 总质量指数
  • 1.4 烟叶等级相似性的研究
  • 1.5 不同地区烟叶质量相似性研究
  • 1.6 烟叶质量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来源
  • 3.2 测定项目
  • 3.2.1 外观质量
  • 3.2.2 物理特性
  • 3.2.3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3.3 统计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部位烟叶质量指数的平均表现
  • 4.2 同一部位不同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的聚类分析
  • 4.2.1 上部叶不同等级聚类分析
  • 4.2.2 下部叶不同等级聚类分析
  • 4.2.3 中部叶不同等级聚类分析
  • 4.2.4 其他烟叶等级聚类分析
  • 4.3 常用烤烟等级质量的相似性分析
  • 4.4 同一烟区不同等级烤烟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分析
  • 4.4.1 我国四大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统计分析
  • 4.4.2 同一烟区不同等级烟叶化学成分的多重比较
  • 4.4.2.1 西南烟区
  • 4.4.2.2 中南烟区
  • 4.4.2.3 东南烟区
  • 4.4.2.4 黄淮烟区
  • 4.5 同一等级不同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多重比较
  • 4.5.1 B2F等级
  • 4.5.2 C2F等级
  • 4.5.3 C3F等级
  • 4.5.4 X2F等级
  • 4.6 我国四大烟区C3F质量综合评价
  • 5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参加撰写的有关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烘烤凋萎期失水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20(01)
    • [2].从三个主体视角思考实践烟叶稳规模问题[J]. 湖南烟草 2020(01)
    • [3].五莲烟叶质量改进的初步探索[J]. 广东蚕业 2019(11)
    • [4].烟叶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9)
    • [5].云南省烟叶生产问题探析——以云南省A市为例[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05)
    • [6].统筹把握好几个因素 助推湖南烟叶高质量发展[J]. 湖南烟草 2018(06)
    • [7].省政府召开全省烟叶工作会议[J]. 湖南烟草 2018(06)
    • [8].哈尔滨烟叶产业“5622”技术体系探索与建立[J]. 黑龙江科学 2019(04)
    • [9].省政府安排部署2018年全省烟叶工作[J]. 湖南烟草 2017(06)
    • [10].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9)
    • [11].牢记使命 谱写湖南烟叶发展新篇章[J]. 湖南烟草 2018(02)
    • [12].浅谈如何加强烟叶质量管理[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10)
    • [13].烟叶评级以及直觉思维的运用[J]. 低碳世界 2017(32)
    • [14].湖南郴州烟叶质量安全工作实践与认识[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09)
    • [15].基于大数据的烟叶质量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24)
    • [16].RFID技术在打叶复烤烟叶质量追踪追溯中的应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5(16)
    • [17].张明体同志在全市烟叶收购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 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9)
    • [18].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2016年烟叶工作的通知[J]. 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8)
    • [1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烟叶收购工作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22)
    • [20].烤烟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8)
    • [21].山区烟叶技术员队伍建设[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7)
    • [22].影响利川烟叶质量提升的烟叶工作管理模式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4)
    • [23].分选后烟叶室外保管模式探究[J]. 云南科技管理 2019(04)
    • [24].变黄程度对不同成熟档次烟叶质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12)
    • [25].以精益理念促进烟叶生产提质增效[J]. 现代农业 2017(12)
    • [26].提高延安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率的对策探讨[J]. 南方农业 2017(20)
    • [27].贵州中烟典型原料产地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特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3)
    • [28].以新气象新作为拥抱新时代 努力推动烟叶生产向更高质量发展[J]. 湖南烟草 2018(01)
    • [29].关于烟叶科技创新管理的思考[J]. 绿色科技 2018(11)
    • [30].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烟草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  ;  

    烤烟不同等级质量相似性分析和主产烟区烟叶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