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自然地理学

作者: 宁丽丹

导师: 石辉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

文献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土壤腐殖质中,腐殖质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团聚体形成有直接的贡献。土壤团聚体是鉴定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和含量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成为土壤质量高低、抗侵蚀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为了寻求土壤腐殖质组成成分对土壤抗侵蚀能力影响的原因,特进行本次研究,以期在找到土壤侵蚀过程中腐殖质作用机理的同时,也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林窗下箭竹林、高山栎这四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的数量特征和腐殖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从土壤剖面来看,由于地表生物的累积作用,土壤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腐殖质含量逐渐减少;腐殖质各个组分中,胡敏酸的含量随着土层的深度加深而逐渐变少,而富里酸含量随着土层的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多;表层土壤中HA/FA值除了高山栎土壤外均大于1,第二、三层土壤中HA/FA值小于1。 (2) 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几何标准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栎林下土壤具有较大的团聚体直径。四种植被下土壤的分维数范围在2.40~2.78之间,〈0.25mm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越大;12个样品中,暗针叶林下土壤的第二层和暗针叶林窗箭竹林下土壤的第三层的分形维数最大,说明了他们的结构最差。 (3) 四种植被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的保存机率基本上是3~1mm、1~0.5mm粒径级的团聚体的保存机率大,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小;〉10mm、0.5~0.25mm粒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3.1 土壤腐殖质的特性

1.3.2 土壤团聚体数量特征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域概况及土样采集

1.5.1 研究区域概况

1.5.2 土样采集

2 土壤腐殖质分组组成的研究

2.1 土壤腐殖质特性的研究概况

2.2 土壤胡敏酸组分和富里酸组分的测定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腐殖质含量结果与分析

2.3.2 腐殖质组分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3 土壤抗侵蚀指标——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特征分析

3.1 土壤抗侵蚀能力指标的研究概况

3.2 水稳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干筛法和湿筛法

3.3 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对数正态分布

3.4 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

3.5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转移矩阵法

3.6 结果分析与讨论

3.6.1 土壤团聚体的对数正态分布特征

3.6.2 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

3.6.3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3.7 结论

4 土壤腐殖质组分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

4.1 腐殖质组分与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4.1.1 腐殖质组分与团聚体分布规律的关系

4.1.2 腐殖质组分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4.2 结论

5 结论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8-18

参考文献

  • [1].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特性研究[D]. 褚慧.南京农业大学2013
  • [2].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D]. 关松.吉林农业大学2005
  • [3].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形成及结构的影响研究[D]. 王菊花.吉林农业大学2007
  • [4].好氧微生物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 侯博特.吉林农业大学2014
  • [5].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D]. 杨洋.沈阳农业大学2017
  • [6].CO2和O2浓度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 于水强.吉林农业大学2003
  • [7].河北省主要土壤腐殖质特征研究[D]. 安红艳.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 [8].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 王丽莉.吉林农业大学2003
  • [9].镉和石油污染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D]. 唐丽娜.吉林农业大学2008
  • [10].中国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中腐殖质的提取与表征研究[D]. 毛静春.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形成及结构的影响研究[D]. 王菊花.吉林农业大学2007
  • [2].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D]. 胡宇.西南大学2007
  • [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轻组碳的影响[D]. 王国强.福建农林大学2007
  • [4].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 王胜涛.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宁南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的影响[D]. 苏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6].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D]. 关松.吉林农业大学2005
  • [7].表征富铁土土壤侵蚀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物理学机制研究[D]. 郑晓萍.浙江大学2002
  • [8].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及其与土壤可蚀性之间关系研究[D]. 卢金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9].红壤团聚体特征与物理化学性质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D]. 张琪.华中农业大学2003
  • [10].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 王丽莉.吉林农业大学2003

标签:;  ;  ;  ;  ;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