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气-液搅拌槽广泛应用在工业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许多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和传统的采用强制分散方式实现气体分散的气-液搅拌槽不同,自吸式搅拌槽由于不用气体输送机械,而以搅拌桨的机械搅拌产生的压差吸入气体,在氧化反应、氨解反应、烷基化反应以及工业中的烟道气脱硫、泡沫浮选法选矿、废水处理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对自吸式搅拌槽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其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功耗、气含率、氧传递等气-液分散性能,充分认识自吸分散的优点,为自吸式搅拌槽的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利用CFD方法对自吸式搅拌槽进行单相流数值模拟,考察了不同气体分散通道叶片角度、不同下层桨类型、不同桨叶间距对搅拌槽内宏观流动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气体分散通道叶片角度、下层桨类型、桨叶间距对搅拌槽内宏观流动场有显著的影响。气体分散通道叶片角度为30。时,流体在上层桨所在平面处的流动没有出现较大的扭曲流动,漩涡较小,能量损耗较少。下层桨为六叶上斜叶桨时,下层桨具有较强的泵送能力,能够将液体有效的泵送到上层桨周围。桨叶间距增大,使槽内轴向循环流动范围增大,但是有可能造成下层桨泵送能力的降低。数值模拟结果为实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对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内气-液分散性能进行研究,并和表面充气分散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比了不同桨叶组合、不同桨叶间距的气体吸入临界转速、功率消耗、气含率和传氧性能。结果表明:自吸式搅拌槽可以有效地降低功率消耗;P+PDTU(抛物线型桨和六叶上斜叶桨)组合的功率消耗小于DT+PDTU(六直叶圆盘桨和六叶上斜叶桨)组合,相对功率消耗更接近于1,气含率和容积传氧系数小于DT+PDTU组合;桨叶间距L2=0.1 m时的功率消耗小于L2=0.15 m时,相对功率消耗较高,下层桨泵送液体的效率较高,气含率和容积传氧系数较高。研究表明,对于自吸式搅拌槽,当桨叶组合为DT+PDTU,桨叶间距L2=0.1 m时,有利于气液分散和混合,吸气量和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效果较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搅拌槽内流动的实验研究
  • 2.1.1 径向流搅拌桨的实验研究
  • 2.1.2 轴向流搅拌桨的实验研究
  • 2.1.3 组合桨的实验研究
  • 2.1.4 新型搅拌设备的实验研究
  • 2.2 搅拌槽内流动的数值模拟
  • 2.2.1 搅拌槽内单相流数值模拟
  • 2.2.2 搅拌槽内多相流数值模拟
  • 2.3 搅拌槽内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 第三章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2.1 搅拌槽内单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 3.2.2 搅拌槽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 3.3 研究方法
  • 3.3.1 数值模拟
  • 3.3.2 实验研究
  • 第四章 搅拌槽内单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 4.1 模拟计算的前处理
  • 4.1.1 建立几何模型
  • 4.1.2 划分网格
  • 4.1.3 设置边界条件
  • 4.1.4 湍流模型
  • 4.1.5 求解方法
  • 4.1.6 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解决方法
  • 4.2 搅拌槽内不同气体分散通道叶片角度的数值模拟
  • 4.3 搅拌槽内不同下层桨时的数值模拟
  • 4.3.1 下层桨形式不同时搅拌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 2不同时搅拌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4.3.2 桨叶间距L2不同时搅拌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 d/L)不同时搅拌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4.3.3 下层桨尺寸(即Dd/L)不同时搅拌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 4.4 小结
  • 第五章 搅拌槽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与讨论
  • g'>5.1 气体吸入临界转速Ng
  • 5.2 功耗性能
  • 5.2.1 影响搅拌功率的因素
  • 5.2.2 各种桨叶组合的功耗性能
  • 5.2.3 搅拌功率的拟合公式及其与CFD模拟结果的比较
  • 5.3 气含率
  • 5.3.1 不同浓度搅拌介质中的气含率
  • 5.3.2 清水中各种桨叶组合的气含率
  • 5.3.3 各种桨叶组合气含率的计算比较
  • 5.4 传氧性能
  • 5.4.1 容积传氧系数
  • 5.4.2 比功耗传氧系数
  • 5.5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符号说明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Ф6m×6.5m新型氰化搅拌槽工业试验[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3(S1)
    • [2].用复合型取代桨式及带导流桶的螺旋桨式搅拌槽[J]. 中国有色金属 2011(S1)
    • [3].多相搅拌槽内宏观混合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 2011(06)
    • [4].高固含固液搅拌槽内颗粒悬浮与混合特性[J]. 工程科学学报 2017(01)
    • [5].双层桨搅拌槽的混合过程研究[J]. 中国有色冶金 2017(01)
    • [6].新型自吸式多相搅拌槽临界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J]. 过程工程学报 2014(02)
    • [7].斜叶桨搅拌槽内通气量对轴端力矩的影响[J].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7(03)
    • [8].大型搅拌槽筒体制造的焊接质量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5)
    • [9].搅拌槽反应器内宏观和微观混合及过程强化[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3(03)
    • [10].双层桨搅拌槽内部流场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11)
    • [11].偏心组合桨搅拌槽内层流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J]. 化工进展 2014(12)
    • [12].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固液流动研究[J]. 轻工机械 2015(04)
    • [13].不同导流筒结构的调浆搅拌槽流场分析[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4(06)
    • [14].顶入式与侧入式搅拌槽内混合特性的比较[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5].桨叶类型对搅拌槽固液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20(06)
    • [16].层流搅拌槽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J]. 石化技术 2017(12)
    • [17].高效搅拌槽搅拌系统的优化设计[J]. 现代矿业 2017(01)
    • [18].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的延迟同步[J]. 物理学报 2008(10)
    • [19].螺带-螺杆搅拌槽内流动与剪切特性的数值模拟[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0].沉淀搅拌槽的优化设计[J]. 铀矿冶 2014(01)
    • [21].V型桨搅拌槽内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 制造业自动化 2013(18)
    • [22].三层桨搅拌槽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07)
    • [23].稀土萃取搅拌槽内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J].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6)
    • [24].槽体几何形状对大型搅拌槽内部流场影响的研究[J]. 机械制造 2018(09)
    • [25].卧式组合搅拌槽内固液混合物多相流模拟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13(05)
    • [26].双层桨搅拌槽内流场的数值模拟[J]. 食品与机械 2011(01)
    • [27].双层桨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3)
    • [28].连续搅拌槽内假塑性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9].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J]. 石油化工设备 2019(04)
    • [30].沉淀搅拌槽三维流场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师 2015(03)

    标签:;  ;  ;  ;  ;  

    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