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肌动蛋白是真核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细胞内的许多重要功能活动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在其感染过程中,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相互作用。这是病毒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说明肌动蛋白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杆状病毒是一类大型环状双链DNA病毒,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杀虫剂、真核表达系统以及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和应用,其分子生物学和侵染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杆状病毒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病毒自身的了解,而且为更好的利用杆状病毒提供了契机。像许多病毒一样,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复制过程中,也与肌动蛋白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如核衣壳的向核运输,基因组的表达和复制,子代核衣壳的装配,晚期多角体的形成等。本文首先对重组病毒AcMNPV-GFP-actin(ph-)进行分析。实验发现表达的外源肌动蛋白并不影响病毒对Sf9细胞的感染性,但在感染晚期,受染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先从细胞质转运到核内,然后又从核内转运出来。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晚期的作用,我们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多角体基因、肌动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vAc-ph/70GA和vAc-ph/PGA,同时构建对照病毒vAc-ph。重组病毒vAc-ph/70GA感染Sf9细胞后能持续表达肌动蛋白,但不能形成多角体;vAc-ph则能形成多角体,说明所克隆的多角体基因是能够正常表达的。SDS-PAGE显示vAc-ph/70GA感染晚期,细胞内没有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而RT-PCR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多角体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没有影响vAc-ph/70GA对细胞的感染力。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晚期持续表达的外源肌动蛋白抑制了多角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导致多角体不能正常产生。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对杆状病毒作了概括性介绍,包括杆状病毒的分类命名、结构、复制周期、基因组复制和表达及其调控、杆状病毒的应用等,并重点介绍了本实验的研究背景,即杆状病毒与细胞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和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本实验中应用的所有材料与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本实验研究的结果,以及我们对结果的讨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试验[J]. 蚕业科学 2018(03)
- [2].BmCPV多角体蛋白对异源蛋白的包埋[J]. 蚕业科学 2011(04)
- [3].多角体蛋白对植酸酶的包埋[J]. 江西科学 2016(02)
- [4].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J]. 蚕业科学 2014(06)
- [5].家蚕膜蛋白基因BmMFS的组织表达特征和重组蛋白的表达[J]. 蚕业科学 2014(03)
- [6].BmMP54基因在家蚕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与Bm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分析[J]. 蚕业科学 2017(04)
- [7].多角体包埋异源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2)
- [8].AcNPV polyhedrin与cry3Aa基因的重组与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菌中的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S1)
- [9].杆状病毒包涵体蛋白的共同抗原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06)
- [10].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与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比较[J]. 蚕业科学 2011(05)
- [11].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05)
- [12].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S10片段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 江苏蚕业 2009(03)
- [13].宜春生物农药填补江西昆虫病毒杀虫空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3(12)
- [14].家蚕BmNPV多角体蛋白与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Ⅱ的融合表达[J]. 中国蚕业 2011(02)
- [15].诱导表达极早期基因ie-1反义序列抑制杆状病毒复制的试验[J]. 蚕业科学 2012(05)
- [16].家蚕膜蛋白基因(BmTmC27)的序列分析及组织特异性和原核表达[J]. 蚕业科学 2012(01)
- [17].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61基因缺失对病毒复制和各时期基因转录的影响[J]. 蚕业科学 2017(06)
- [18].家蚕BmNPV多角体蛋白与外源蛋白共包埋入多角体的研究[J]. 病毒学报 2011(04)
- [19].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可视化快速核酸检测方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