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概念分析就是找出概念的必然的本质属性,并在哲学上对这种必然属性给出成功的说明,概念分析的理论作用在于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概念背后的世界本身,加深我们对世界的哲学认识。对法律的概念分析是普遍的概念分析方法针对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具体应用。法律的概念问题往往被认为是讨论“法律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是,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转换了提问的方式,不再笼统地问“法律是什么”,而是问“法律必然是什么”、“法律与什么有着概念上的联系”。增加了“必然”和“概念”这两个关键词为法理学借鉴语言哲学的成果开辟了可能性。在《法律的概念》中,哈特具体探讨了“强制性”和“道德性”是不是可以作为法律的必然属性,他对两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认为,强制性不能揭示法律与纯粹暴力的差异,作为替代,他提出的“规范性”这一法律的必然属性是可以揭示两者差异的;同时,哈特用一种表达主义的方式从哲学上说明规范性,即把规范性等同于事实性的主观认知和态度。由此得出法律的规范性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这就是“法律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分离命题)的根据所在。在哈特之后,拉兹提出了权威理论来说明法律的规范性,正当性权威建立在正当的实践理由之上,因此,权威意味着具有道德正当性。拉兹认为,法律的规范性既然不能脱离权威而得到说明,那么,这意味着法律的规范性本质上是涉及价值的,而非事实性的。针对同样的问题,德沃金提出“解释性概念”,试图从哲学上来说明规范性这一法律的必然属性,“解释性概念”意味着法律具有特定目的,即正确地指导人的行为,使公共行为符合政治道德。德沃金的这一理论把规范性与道德必然地联系在一起。总之,拉兹和德沃金两人都认为法律的必然属性——规范性不能脱离道德而被说明,因此,法律与道德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他们眼中,哈特的分离命题是站不住脚的。围绕着分离命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理论交锋,但是关于这些理论交锋的研究大多忽略了他们各自理论背后隐含着的一个根本问题,即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然”。概念理论是哈特及相继的所有讨论法律概念问题的学者未予明言的语言哲学背景;普遍法理学具体结论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背后的概念理论正确与否。概念理论不仅告诉我们“必然”、“概念”意味着什么,还可以用来分析“道德”这个概念,对道德概念的正确理解将成为我们正确回答“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致力于提炼出“概念理论”这一法理学的语言哲学主线,进而深入语言哲学,推荐一种较为成功的概念理论,这就是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分别独立提出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在根本上解决法律的概念问题。可能世界语义学认为,概念不等同于观念,概念处于形而上学的层面,它直接对应于世界中的对象;而观念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具有可错性,也就是说,不是必然为真,它处于认识论的层面。可能世界语义学清楚地在语言层面上揭示出了形而上学/认识论这一重要的区分。在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对比下,我们将看到,哈特坚持了一种错误的概念理论——经验语义学,这种概念理论使得他把法律与对法律的认知混为一谈,违背了可能世界语义学中“形而上学/认识论”这一重要划分。哈特这种错误的概念分析方法导致了错误的道德概念和法律概念:表达主义的道德概念和描述的、价值无涉的法律概念。在这些错误的前提上,他坚持的“分离命题”岌岌可危。反观拉兹和德沃金的理论,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表述自己的概念理论,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法律理论和价值理论中看到形而上学/认识论这一关键性的划分。以此种概念理论为方法论背景,他们都坚持一种客观主义的道德观和规范性的法律概念,都承认法律与道德有着必然的、概念上的联系。概念理论的提出不仅仅是为法理学引入了语言哲学这种研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带来了如下的理论益处:(1)使我们对当代法理学中的重要争论有了更为系统的梳理和认识,明确了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并以该问题为主线澄清了那些流行的对排他性实证主义和德沃金法理学的误解;(2)为我们提供了判断各种理论优劣的标准,可以作为普遍法理学讨论的试金石,也就是使我们认识到了哈特理论的根本缺陷是语言哲学上的缺陷,以及拉兹和德沃金的理论开辟的正确方向指向了什么样的语言哲学和道德理论。当然,深入地研究概念理论也为我们自己在法律的概念问题上做出贡献开辟了可能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哈特《法律的概念》之法律思想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5)
- [2].评析《法律帝国》在西方法哲学上的界碑性地位——以《法律的概念》为对照[J]. 法大研究生 2016(02)
- [3].对哈特“法律规则说”的思考——读哈特的《法律的概念》[J]. 智富时代 2017(03)
- [4].哈特法律规则理论评述——读哈特的《法律的概念》[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3(Z1)
- [5].哈特之法理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新思路——读《法律的概念》有感[J]. 法制与社会 2017(08)
- [6].读哈特的《法律的概念》[J]. 法制与社会 2011(05)
- [7].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解释[J]. 法律方法 2011(00)
- [8].如何诠释法律的概念[J]. 法制与社会 2008(03)
- [9].哈特法哲学的风格与方法——解读《法律的概念》[J]. 西部法学评论 2008(05)
- [10].《法律的概念》读书札记[J]. 中国检察官 2014(17)
- [11].读《法律的概念》有感[J]. 法制与社会 2013(06)
- [12].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的概念》第八、九章读后[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1)
- [13].论内在观点是什么——读哈特的《法律的概念》[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6)
- [14].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J]. 法制博览 2016(35)
- [15].再谈《法律的概念》——基于哈特对预测论的考虑[J]. 法制博览 2017(01)
- [16].法律的概念与逻辑[J]. 北大法律评论 2016(02)
- [17].法律与自由的对立与统一[J]. 法制博览 2020(32)
- [18].论法律的概念分析——普遍法理学方法论研究[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08(00)
- [19].“法律”的语境分析及其限度——以哈特及其《法律的概念》为考察重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11)
- [20].法律义务观念的来源——从《法律的概念》出发[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03)
- [21].语义分析研究法学的先导——阅读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之感想[J]. 人民检察 2012(17)
- [22].论问题意识视野下的哈特——读《法律的概念》[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 [23].新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6)
- [24].论性法律概念的滥用与性关联法律概念的提出[J]. 中国性科学 2013(12)
- [25].全球治理的法律渊源及其合法律性问题[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02)
- [26].再访法的概念 一场知识考古学的思辨之旅[J]. 东方法学 2013(05)
- [27].论法律理论的方法及其性质——基于分析法理学的视角[J]. 北方法学 2012(02)
- [28].犯罪构成概念的分歧与优化——基于法理学法律概念的理解[J]. 青年文学家 2012(16)
- [29].施米特论法治国的概念与法律的概念[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3)
- [30].论由主权者产生的法律[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