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李冬玲(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5285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19-02
【摘要】目的产后出血在产科最常见,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评审结果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5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研究。结果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本组病人治愈153例,子宫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产后出血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在出现产后出血时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孕妇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而以胎盘娩出后,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1]我科现在用产妇垫测量阴道流血量,既方便、估计失血量准确性较高,又可以保持会阴清洁。搞好围产期保健,开展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对高危孕妇实行高危管理和监护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例在我院分娩的15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临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标准
我院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产后出血156例,统计失血量标准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2结果
2.1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本组病人治愈153例,子宫切除2例,死亡1例。
2.2产后出血原因和评审结果见表1
表1产后出血原因
3预防措施
3.1产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解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门诊护士与接诊护士做好孕妇的健康宣教,孕期定期举办孕产妇的学习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孕妇对产前的恐惧心理。
3.1.2积极宣传和推广孕产妇的保健制度,做好孕期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建册.。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对高危孕妇实行高危管理和监护,适当增加产检次数。
3.2.3要做好手术助产或剖腹产的准备,避免当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因没有做好手术准备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3.2产时护理
3.2.1潜伏期较长的要让孕妇休息好,鼓励进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剂,使孕妇安静休息,减少疲劳。也可合理使用子宫缩剂,加快产程的进展,尽早结束分娩。我科在孕妇出现潜伏期较长时会积极处理,并安排其到监护室由专人看护。
3.2.2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密切注意胎心和子宫收缩的变化,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和推广使用产程图。在活跃期时每隔15分钟对胎心监护曲线进行评估,宫缩频时每隔5分钟评估一次。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加快,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活跃期分为3期: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3—4cm,约需1小时30分钟,最大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减速期是指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要认真描写产程图并根据产程图判断产程进展,如产程时间延长,应及时报告医生予处理以加强宫缩,如人工破膜、静脉点滴缩宫素。
3.2.3对妊高征、贫血、产程延长或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在活跃期时我科予置18G的静脉留置针,补上液体,以免发生出血过多时延误抢救时间。
3.2.4在胎肩娩出后立即在补液中加入缩宫素20U静脉输注,未有补液的予缩宫素10U肌注,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3.3产后护理
3.3.1当胎盘娩出后,要常规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适当清除遗留在宫腔内的胎盘、胎膜、血块。
3.3.2产程结束后,应详细检查宫颈、阴道壁,有裂伤的要及时予缝合。
3.3.3在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2]产妇在分娩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宫缩、会阴后-会阴侧切粉缝合处有无血肿、肛门是否有坠胀感、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鼓励在产房实行早接触,早吸吮,在离开产房时鼓励产妇排空膀胱。
3.3.4在离开产房时使用产妇垫,与爱婴区护士做好交接。嘱产妇在产后4小时自解小便,及早进食,多吃些补血、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保暖,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和喂养姿势的指导,使产妇尽快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及早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宫缩。
3.3.5指导产妇腹部按摩的方法,以便加强宫缩。
4产后出血的护理抢救预案
4.1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护士要保持镇静,通知医生,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上心电监护。
4.2抢救车推到床旁备用。
4.3建立三条静脉通路(留置针18G一条、20G二条,其中一条抽血用.如果留置针3次穿刺失败即通知医生决定:请麻醉科行静脉切开。
4.4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立即抽血完善实验室各项检查,并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并积极止血。
4.5患者病情好转,写好护理记录,继续严密观察。病情恶化,通知护长、护理部及院总值班帮助协调,全力配合抢救。(我院科内和院内都设立了一个产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
5总结
产后出血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在出现产后出血时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3]因此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产后血抢救的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提高识别产后出血的能力,并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
[3]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6,9(4):4:4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