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

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

论文题目: 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市政工程

作者: 王关平

导师: 张智,丁吉震

关键词: 开采沉陷,生态环境,恢复,对比试验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矿山开发中造成的地表沉陷、农田损失、植被破坏、土地荒(石)漠化、水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甚至也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构成威胁。重庆地区具有特定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特征及植被类型,其矿山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着自身的特点。研究矿山开采前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地面植被的生长变化规律及植被群落的演替特征,对深入了解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区生态恢复措施,维护矿区生态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认识矿山开采沉陷的基本规律入手,分析了矿山开采沉陷对矿区地形地貌、水文状态土壤、植被等的各种影响,通过对甑子岩铝土矿植物群落学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动态调查、物种多样性研究、年轮生态学研究;对逢春煤矿地面乔木、灌木、草本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初步掌握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生态环境影响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改善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矿区健康持续地发展。 铝土矿生态环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已采矿区与未采矿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近,已采矿区比未采矿区的物种多样性还稍大些,看不出开采沉陷对甑子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影响;②年轮生长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③人为影响对调查区群落影响非常大,无控制的放牧,对树木的砍伐破坏,使甑子岩的植物群落成为了严重退化的群落。本该密布高大乔木的样地,仅形成灌木密集的矮林。 煤矿地面植被对比研究表明,矿区的树林为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都比较差,这是人为砍伐的结果,与矿山开采关系不大;矿区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灌木草本种类繁多,其物种多样性在已采空区和非采空区差别不大;未采区物种多样性较小,也是当地人为干扰的结果。 由试验结果,重庆地区矿山开采对地面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开采沉陷区生态恢复措施,应针对本地区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进行重点防治,同时应加强矿区水土保持和矿山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开展沉陷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农业建设,以维持矿山健康和谐地发展。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际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现状及趋势

1.3 课题提出的理由

1.4 课题的技术路线

2 矿山开采沉陷规律

2.1 地表沉陷特征

2.1.1 连续变形

2.1.2 非连续变形

2.2 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

2.2.1 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规律

2.2.2 覆岩破坏特征

3 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

3.1 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影响

3.2 地表沉陷对水文状态的影响

3.3 地表沉陷对土壤的影响

3.3.1 地表沉陷与水土流失

3.3.2 水土流失预测

3.4 地表沉陷对植被的影响

3.4.1 供水状况改变对植被的影响

3.4.2 土地破坏对植被的影响

4 铝土矿生态环境对比试验研究

4.1 样地概况

4.2 植物群落学调查

4.2.1 调查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3 物种多样性研究

4.3.1 研究方法

4.3.2 研究结果

4.3.3 物种多样性研究小结

4.4 年轮生态学研究

4.4.1 研究方法

4.4.2 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逢春煤矿张狮坝扩区植被调查

5.1 样地概况

5.2 调查方法

5.2.1 样方法

5.2.2 样线法

5.2.3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5.3 调查结果分析

5.3.1 乔木层的主要种类数量特征比较

5.3.2 灌木层和草本层数量特征比较

5.3.3 物种多样性比较

5.3.4 线路调查结果

5.4 小结

6 改善开采沉陷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6.1 合理进行矿山开采规划

6.1.1 合理采区划分及巷道布置

6.1.2 合理布置各矿层开采边界的位置

6.1.3 干净回采

6.1.4 采取部分矿层开采措施

6.2 工程修复措施

6.2.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2.2 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

6.3 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6.3.1 矿山植被补偿的生态功能当量

6.3.2 沉陷区耕地和林地破坏的补偿方案

6.3.3 开采沉陷区土地复垦及生态综合整治方案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6

相关论文

  • [1].矿山环境效应影响评价系统的研究[D]. 刘亮.西安科技大学2006
  • [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研究[D]. 王上辅.四川大学2006
  • [3].广安市某矿山环境地质恢复治理的研究[D]. 徐伟.吉林大学2006
  • [4].攸县煤矿矿山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D]. 谭鹏.中南大学2007
  • [5].河北邢隆石膏矿开采沉陷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李勇.武汉理工大学2007
  • [6].煤矿开采沉陷损害评价方法研究[D]. 潘拥军.山东科技大学2004
  • [7].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 钟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 [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理论与制度研究[D]. 朱茜.中国政法大学2006
  • [9].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以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D]. 崔立昌.河北师范大学2003
  • [10].开采沉陷区环境影响及其预计评价系统[D]. 娄宁.西安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