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在金属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理论研究

气体在金属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气体原子、分子在过渡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的吸附是异相催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对它的研究也是了解整个催化系统的基础,一直以来也都是表面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理论也越来越多的被证实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手段。在解释吸附的微观机理,说明实验现象,以及去除实验结论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和氧原子在Pd、Au及合金PdAu(111)表面的吸附,得到了覆盖度为0.25 ML时的最稳定吸附位、吸附几何和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在纯金属(111)面上,fcc洞位是最稳定吸附位;而在不同Au组分的合金(111)面上最稳定吸附位则是随着Au组分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氢原子来说,随着表面中Au组分的增加,氢原子最稳定吸附位的结合能下降,即合金表面的活性随之降低,使得氢原子更不易吸附,从而更有利于其参与氢化反应。对于氧原子来说在不同组分合金(111)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其结合能顺序为Pd3(-4.83 eV)>Pd2Au(-4.16 eV)-PdAu2(-3.57eV)>Au3-fcc(-3.0 eV)。进一步,我们用d-带模型来分析氧原子在表面的吸附强度与表面组分的关系:即d-带中心离费米能级越远,氧原子与表面之间的成键能力就越弱。同时还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的研究了氧气分子在Pd(111)及1Au/Pd(111)合金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并获得了氧气分子在这两个表面的解离路径,计算出的解离能垒分别为1.06 eV和1.50 eV。通过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了在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路线中,与纯金属Pd(111)催化剂相比,在合金1Au/Pd(111)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一个Au原子能很明显的抑制氧气分子的解离,从而避免了副产物水的生成,而直接提高了主产物—过氧化氢的合成产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固体表面吸附的基本概念
  • 1.1.1 吸附类型
  • 1.1.2 描述吸附的主要物理量
  • 1.2 表面吸附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
  • 1.3 表面吸附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 2 理论研究方法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2.1.1 Born-Oppenheimer近似
  • 2.1.2 单电子近似
  • 2.2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 2.2.1 Thomas-Fermi模型
  • 2.2.2 Hohenberg-Kohn定理
  • 2.2.3 Kohn-Sham方程
  • 2.2.4 局域密度近似(LDA)
  • 2.2.5 广义梯度近似(GGA)
  • 2.3 赝势理论
  • 2.3.1 模守恒赝势
  • 2.3.2 超软赝势
  • 2.4 周期性边界条件
  • 2.4.1 Bloch定理
  • 2.4.2 Brillouin区k点的选取
  • 2.4.3 平面波基础
  • 2.4.4 非周期性结构体系
  • 2.5 计算模型的选取
  • 2.6 CASTEP模拟软件的特点
  • 3 氢原子在Pd、Au及PdAu合金(111)表面的吸附
  • 3.1 引言
  • 3.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3.3 结果和讨论
  • 2分子'>3.3.1 计算金属Pd、Au和H2分子
  • 3.3.2 氢原子在纯金属Pd(111)、Au(111)表面的吸附
  • 3.3.3 氢原子在nAu/Pd合金(111)表面的吸附
  • 3.4 本章小结
  • 4 氧原子在Pd、Au及PdAu合金(111)表面的吸附
  • 4.1 引言
  • 4.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4.3 结果和讨论
  • 2分子'>4.3.1 计算金属Pd、Au和O2分子
  • 4.3.2 氧原子在纯金属Pd(111)、Au(111)表面的吸附
  • 4.3.3 氧原子在nAu/Pd合金(111)表面的吸附
  • 4.4 本章小结
  • 2在Pd(111)及1Au/Pd(111)表面的吸附和解离'>5 O2在Pd(111)及1Au/Pd(111)表面的吸附和解离
  • 5.1 引言
  • 5.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氧气分子在Pd(111)的吸附和解离
  • 5.3.2 氧气分子在1Au/Pd(111)上的吸附和解离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晶体表面寻找最佳吸附位点的高通量算法[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6(05)
    • [2].NO在Pt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3].N_2O在Pt(111)表面的吸附结构[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4].N_2在Co掺杂Ru(001)表面吸附的DFT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0(04)
    • [5].MOVPE生长GaN的表面反应机理[J]. 发光学报 2015(07)
    • [6].三氯苯酚在TiO_2(101)面吸附特征的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0(03)
    • [7].不同固液两相吸附平衡常数的局限含义及其与吸附位覆盖度θ的关系[J]. 环境化学 2010(04)
    • [8].CuNaY分子筛的有效吸附位与其脱硫性能的关联性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8(04)
    • [9].CO在Pt(111)和Pt-M(111)(M=Ni,Mg)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1)
    • [10].调控强活性位点的智能光响应CO_2吸附剂[J]. 化学学报 2020(10)
    • [11].H_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2].CH_x(x=2~4)在Co(111)表面吸附的DFT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3].CH_x(x=2~4)在Fe(110)表面吸附的DFT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0(05)
    • [14].C_2H_x(x=4~6)在Co(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5].多吸附位点席夫碱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效果[J]. 现代化工 2016(03)
    • [16].乙烯在丝光沸石和改性丝光沸石孔道内的吸附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04)
    • [17].甲烷在蒙脱石狭缝孔中吸附行为的分子模拟[J]. 石油学报 2016(08)
    • [18].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煤吸附水机理[J]. 煤炭学报 2017(11)
    • [19].石英吸附甲烷的蒙特卡罗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8)
    • [20].Cu@CNT在甲醇裂解反应中构效关系的DFT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0(06)
    • [21].δ-Pu(111)表面CO吸附位的第一原理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0(03)
    • [22].H_2O和CH_4在煤表面竞争吸附机理[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6)
    • [23].SAPO-34上甲醇及二甲醚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测量与分析(英文)[J]. 催化学报 2013(12)
    • [24].亮点介绍[J]. 有机化学 2018(12)
    • [25].VOCs和水在Y型分子筛表面的竞争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5)
    • [26].N_2O在Rh(100)表面吸附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J]. 云南化工 2010(06)
    • [27].新型泡沫材料可吸附干细胞并促进其成熟分化[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3(01)
    • [28].噻吩在Ni(100),Cu(100),Co(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0(01)
    • [29].H-STI分子筛吸附特性的模拟研究[J]. 化工科技市场 2010(12)
    • [30].Be_n(n=1~6)团簇吸附H_2的密度泛函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0(12)

    标签:;  ;  ;  

    气体在金属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