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银厂沟景区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震后银厂沟景区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银厂沟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距成都89公里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它是龙门山大峡谷景区的精华,以悬桥栈道,峡谷怪石、飞瀑彩虹著称。由于此景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人们避暑休闲、清心养身的天然胜地。汶川大地震使得银厂沟原有的地形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的地震景观。这些地震遗迹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且类型丰富。除了自然遗迹外,还有人类改造遗迹而形成的震后建设新貌及各种纪念性的地震标志,如地震纪念馆、碑、博物馆等,使地震旧迹新貌旅游资源增加了重叠特征。这些资源不仅对地质学等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景观观赏价值、旅游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对彭州市银厂沟的资源特色及资源成景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研究措施。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目前主要利用银厂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地震遗迹资源为依托,发展地震地质公园旅游。如何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让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旅游业成为引领农民实现富民增收,以此推进彭州市旅游业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本文将探索并提出较符合银厂沟实际情况的开发战略,为地方资源开发研究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分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灾后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分析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第三部分,介绍震后银厂沟资源开发环境;第四部分,对地震遗迹资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资源特色;第五部分,对地震遗迹成景景观的成景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第六部分,是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银厂沟的资源开发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具体地区资源评价开发的研究。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首次在银厂沟区域地质背景、景区资源开发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遗迹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共识别出分为4个主类、9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并对银厂沟最具典型性的5类地震遗迹景观特征进行详细阐述。(2)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厂沟资源进行评价,全面准确得出银厂沟资源特色。(3)在地震遗迹资源成景过程和成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银厂沟地震遗迹旅游开发,根据资源的发育和分布特征,提出严格保护、“多位一体”、合理统筹规划、永续利用保护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地震遗迹景观研究
  • 1.3.2 国内外地震遗迹成景机制研究进展
  •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特色和创新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构造背景及演化
  • 2.1.1 构造背景
  • 2.1.2 构造演化
  • 2.2 地层及岩性
  • 2.2.1 A 带
  • 2.2.2 B 带
  • 2.2.3 C 带
  • 第3章 震后银厂沟资源开发环境
  • 3.1 区位条件
  • 3.2 自然环境条件
  • 3.2.1 地貌
  • 3.2.2 水文
  • 3.2.3 气候
  • 3.2.4 生态环境
  • 3.3 人文背景
  • 3.3.1 行政区划及人口
  • 3.3.2 历史文化
  • 3.3.3 社会经济
  • 第4章 地震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 4.1 主要旅游资源
  • 4.2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 4.3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发育及分布特征
  • 4.3.1 分布特征
  • 4.3.2 发育特征
  • 4.4 地震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 4.4.1 定向评价
  • 4.4.2 定量评价
  • 4.4.3 评价结论
  • 第5章 地震地质遗迹成景机理
  • 5.1 地震地质遗迹景观成景系统
  • 5.1.1 内涵
  • 5.1.2 系统特征
  • 5.1.3 运作机理
  • 5.2 地震遗迹景观成因
  • 5.2.1 地震地表破裂景观成因
  • 5.2.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迹成因
  • 5.2.3 建筑遗迹景观成因
  • 5.3 谢家店子的特大崩滑流
  • 第6章 震后银厂沟景区资源开发研究
  • 6.1 资源开发
  • 6.1.1 开发原则
  • 6.1.2 设计内容与模式
  • 6.1.3 产品设计类型
  • 6.1.4 开发构思
  • 6.1.5 开发建设重点
  • 6.1.6 旅游线路设计
  • 6.2 项目产品策划
  • 6.2.1 自然观光产品体系
  • 6.2.2 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 6.2.3 地震资源产品开发体系
  • 6.3 保护对策措施
  • 6.3.1 保护对象及目标
  • 6.3.2 保护策略
  • 6.3.3 保护措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震遗迹[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10)
    • [2].去可可托海看地震遗迹[J]. 十万个为什么 2017(01)
    • [3].地震遗迹景观研究进展及其分类方案探讨[J]. 热带地理 2011(03)
    • [4].不能忘却的记忆——关于地震遗迹景观的思考[J]. 四川戏剧 2009(03)
    • [5].海相地层中地震遗迹宏观特征与鉴别[J]. 自然杂志 2010(02)
    • [6].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地质学刊 2011(03)
    • [7].探寻古地震的奥秘——古地震遗迹与古地震记录解读[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04)
    • [8].汶川Ms 8.0地震遗迹景观初析[J]. 四川地质学报 2009(S2)
    • [9].河南荥阳薛村商代前期(公元前1500~1260年)埋藏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 2009(12)
    • [10].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J]. 地球学报 2010(04)
    • [11].东京:关东大地震遗迹[J]. 风景名胜 2011(05)
    • [12].宁夏西吉县地震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J]. 宁夏工程技术 2013(03)
    • [13].武汉阳逻古地震遗迹研究取得新进展[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1)
    • [14].地震石从何而来——青川东河口地震遗迹地质公园[J]. 四川地质学报 2011(01)
    • [15].依托葛仙山镇独特山地旅游资源和地震遗迹 四川将建中国最具影响地震地质公园[J]. 资源导刊 2008(09)
    • [16].都江堰深溪沟地震遗迹现状及初步保护方案[J]. 敦煌研究 2010(06)
    • [17].汶川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2)
    • [18].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综合评估[J]. 灾害学 2008(04)
    • [19].地震遗迹景观体系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遗址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S1)
    • [20].地震遗迹资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研究——以银厂沟景区为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 [21].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在汶川地震遗迹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06)
    • [22].炉霍地震遗迹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科学价值[J]. 四川地质学报 2016(02)
    • [23].郯庐断裂带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遗迹[J]. 地震地质 2012(01)
    • [24].关于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选址保护的若干建议[J]. 四川地震 2010(03)
    • [25].日本神户地震遗迹保护与科普教育[J]. 中国应急救援 2013(03)
    • [26].地震频发的新疆,风景如斯[J]. 城市与减灾 2012(04)
    • [27].汶川地震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6(01)
    • [28].大观园[J]. 检察风云 2008(23)
    • [29].213国道,毁灭与抢通[J]. 人与生物圈 2009(Z1)
    • [30].亲历灾区:谁在感动我们[J]. 青春 2008(10)

    标签:;  ;  ;  ;  

    震后银厂沟景区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