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高-高原训练期间,世居高原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机体造血机能的变化规律,及铁营养补充对Hb生成的影响。评价海拔3300m高-高原能否对世居高原个体造成必要的缺氧刺激。方法:以世居云南的8名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为期两周的高-高原拉练式训练前、中、后血清EPO、Hb、Ret等指标,研究造血机能的变化规律。比较补铁与否,对负荷与行程安排相同的两次高-高原训练前后SF及高-高原期间Hb的影响差异。实验期间受试者进行常规训练,饮食和训练安排相同。结果:1.血清EPO在高-高原训练第4日晨(即3300m暴露第3日晨)显著上升,但个体差异明显,离开高-高原1周后回到初始水平。2.与高-高原训练前相比,离开高-高原1周后不同成熟度的红系细胞变化程度不同:RBC和HCT没有显著变化,Ret有下降趋势,IRF显著下降;MCH显著升高。高-高原训练前后血液中均不含有有核红细胞。3.高-高原训练第3日Hb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小幅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第9天增加具有显著性,且这种显著增加的效应持续到第14天。Hb峰值的出现时间具有个体差异。4.高-高原训练第4日晨血清EFO变化量与其后第10天的Hb变化量显著正相关。EPO变化率与Hb峰值出现时间显著正相关。5.高-高原训练后,不补铁组SF显著下降,补铁组显著上升。结论与建议:1.高-高原训练对世居高原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机体造血机能产生有益影响,3300m海拔高度能够对世居高原个体造成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但个体差异明显,高-高原训练实施中应考虑训练计划的个体化。2.高-高原训练后,机体铁贮备下降,补充铁营养后得以改善。高-高原训练期间铁营养的补充能够使Hb的峰值增加,但峰值出现时间推迟。3.建议高-高原训练前进行铁贮备状况的评价,良好的铁贮备对高-高原训练期间Hb合成有重要作用。4.高-高原训练期间,应加强对Hb偏高者的血象指标监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依据1.2 研究目的2 文献综述2.1 竞走运动2.1.1 竞走运动的定义及其发展2.1.2 竞走运动的项目特点2.1.2.1 竞走运动的技术特点2.1.2.2 竞走运动的代谢特点2.2 高原训练2.2.1 高原训练的概况2.2.2 竞走项目的高原训练2.3 低氧环境与造血机能2.3.1 促红细胞生成素概况2.3.2 红系细胞概况2.3.3 低氧环境与EPO和红系细胞2.3.4 低氧环境与铁代谢3 研究一:高-高原训练对EPO和红系细胞的影响3.1 研究对象3.2 实验方案3.2.1 行程和训练方案3.2.2 血液采集方案3.3 主要指标测试方法及仪器3.3.1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3.2 网织红细胞(Ret)及其参数3.3.3 血红蛋白(Hb)3.4 统计学处理3.5 研究结果3.5.1 高-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清EPO的影响3.5.1.1 高-高原训练期间血清EPO平均值的变化3.5.1.2 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个体血清EPO的变化3.5.2 高-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网织红细胞(Ret)及相关参数的影响3.5.3 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3.5.3.1 高-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均值的变化规律3.5.3.2 高-高原训练期间重点运动员血红蛋白的个体变化规律3.5.4 高-高原训练期间EPO和Hb的相关性3.5.4.1 高-高原训练期间血清EPO和Hb两者变化量的相关性3.5.4.2 高-高原训练中血清EPO变化率和Hb峰值时间的相关性3.6 分析与讨论3.6.1 高-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清EPO的影响3.6.2 高-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影响3.6.3 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规律3.7 小结4 研究二:高-高原训练期间铁营养补充对Hb生成的影响4.1 研究对象4.2 实验方案4.2.1 行程和训练安排4.2.2 测试方案4.3 指标测试方法及主要仪器4.3.1 血清铁蛋白(SF)4.3.2 血红蛋白(Hb)4.4 统计学处理4.5 研究结果4.5.1 两组运动员血清铁蛋白的变化4.5.2 两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变化4.6 分析与讨论4.6.1 两组运动员血清铁蛋白的变化4.6.2 两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变化4.7 小结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2 建议6 致谢7 参考文献8 缩略词9 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原训练论文; 竞走论文; 造血机能论文; 铁贮备论文; 世居高原论文;
高—高原训练对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造血机能影响及补铁干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