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职教育新型教学机制

论我国高职教育新型教学机制

—基于高职院财会学生“2+1”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改革

李慧锋

[摘要]我国大部份高职院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都执行“2.5+0.5”的实训教学机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所谓实训,实际上就是到企业就业工作—领工资上班。因此,企业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设置门槛很高,要求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上班即能独挡一面及较全面地进行财会核算。当前,财会毕业生实操技能与实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难以达到“满意就业”。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着力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建立财会专业大学毕业生“2+1”的新型的教学机制,提高财会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就业的满意度。

[关键词]高职学生2+1实训新型机制教学改革

所谓的“2.5+0.5”,就是大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两年半即5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在校外企业单位进行毕业前的实践教学。所谓的“2+1”,就是大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两年即4个学期,最后一年两个学期在校外进行综合实训教学。

一、高职院校财会毕业生专业就业工作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很多的财务会计专业大学学生毕业人才就业工情况差强人意,不容乐观。每年统计的就业率指标相对于财会类专业大学毕业学生只是表面的结果,实际上这类毕业学生的很多人都存在着非专业就业工作的情况。社会企业单位、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三方均不满意。

高职院校财会学生的毕业就业实训情况

1.毕业生实习实为到单位上班就业工作。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政府及大学院校为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早在临毕业的最后学期之前就多次组织所谓的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专场招聘会。企业招聘单位对财会毕业生要求的岗位技能很高,大都要求到单位上班就能独挡一面及进行比较全面的财会核算工作。很多的财会毕业生都因此而不能找到财务会计专业岗位进行毕业实训。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等地区的历年不同场次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很多专业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但就是几乎没有企业单位主动挂牌招聘高职院应届的财会专业学生,用人单位招聘学生的条件高,要求应聘者起码具备2年以上的会计核算工作经验。互联网上招聘也是如此。而这时候的财会毕业生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每年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高职院校财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在本专业就业工作,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难以达到“满意就业”,更谈不上所谓的“优质就业”。

2.很多地方政府及高校将毕业实训当作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统计。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突出,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政府及高校都将每年的学生毕业实训情况当作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统计上报。在每年春节后大学生毕业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大多都从每年的三月份就开始要求各个专业学校统计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此后至少每月补充统计上报一次。而最后一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将作为今后年度批准各高校招生名额人数的主要参考指标。

3.时下财会毕业生就业工质量社会家长学生三方不满意。根据近年对财会毕业生的情况调研,有约9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要能从事本专业工作,不愿“改行”。对财会类毕业生的各年级抽样调研情况表明,在毕业就业实训时能够真正在财会岗位工作的大约只有一小半,很多学生离校就业上班几个月,但是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就是不安排会计核算工作,平时上班只是打杂收发资料甚至冲洗洗手间,学生及其家长都因为面子而忍耐不对外人讲,等拿到毕业证书再更换单位。学生与家长都是对会计专业毕业就业实习岗位难以选择,而且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实训单位并上报学校及主管部门,毕业生与家长无法顾及是否是在会计专业岗位进行实习,只能被动地就业。

对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岗位跟其他专业不一样,学生就业实训平时要接触到单位的资金与账簿及其经济数据等等经济机密,一不小心就会算错数记错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知道,宁愿自己重新做账也不愿意帮别人修改或清查账目。所以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的财会就业学生,很多单位的会计师傅都不愿意接受,当然也就不会教授和安排会计核算业务工作了。在调研的会计班级中,就有两个突出学生的突出事情很值得人们深思。一个学生获全国ERP大赛一等奖而且是由学校老师通过关系推荐去单位进行实训,另一学生品质兼优早于班里其他同学两个月就被熟人推荐去进行综合实训。这就会使得其他旁人的眼里肯定是就业实训的姣姣者。可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两位学生,已经离校就业实习上班四个月,但是招聘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不安排他们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平时上班只是打杂收发资料,甚至冲洗手间,学生及家长都因为面子而忍耐不对外人讲,只是等拿到毕业证书再更换工作单位。这说明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学生在全国比赛拿奖,熟人推荐介绍等等不如企业单位需要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

二、建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型的教学机制—基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2+1”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对此引起重视,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着力进行教学改革,与社会企业公司合作,建立财会专业大学毕业生“2+1”的新型教学机制,提高财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高职院校有责任在学校学生除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企业单位会计专业实际核算工作经历。高职院要切实改革财会学生现行的教学模式,真正地构建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根本、以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实践教学机制。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有企业单位比较全面的财务会计主要岗位核算实际工作经历,具备相对的能够独挡一面独立工作的财会职业实操技能,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实现“容易就业”直至“满意就业”以及“优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高职院校“2+1”的财会学生实训的新型教学机制

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院应届的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要求起码具备2年以上的会计核算工作经验。因此,现在的财会学生应聘就业上岗工作普通反映有“三怕”:一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硬着头皮应聘上岗,心中没底,怕不胜任;二是若不硬着头皮应聘上岗,又怕找不到单位就业工作;三是硬着头皮应聘上岗,出了差错怕别人小看自己,甚至会因此而被就业工作单位“炒尤鱼”。

高职院校应该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就业质量。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基于“2+1”财会专业毕业学生新型教学机制,就是指高职院校对现行的“2.5+0.5”教学改革,即将现行的高职院教学机制改革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两年后到校外企业实训一年”。这一年的两个学期中,第五个学期学校与校外企业公司单位联合,将学生有计划地统一组织派往企业单位进行一个学期的企业第一线财务会计实际工作实训;第六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或集中或分散分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实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统计大学生就业率上报各教育主管部门。称之为“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新型的教学机制-财会学生‘2+1’校企合作实训教学”。

1.基于高职院校“2+1”的财会专业学生新型就业实训机制的校内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着力于建立基于财会专业学生“2+1”的教学机制,使学生从最初的会计理论实践学习,到最后一年的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经济业务帐务核算处理,这在最后毕业离校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社会财会专业工作实践经历。基本符合企业单位的要求,就可以使学生再无上述的“三怕”之忧了。

高等职业教育“2+1”的财会专业学生新型机制的教学改革,首先是财会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目前“2.5+0.5”机制下五个学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课程大约为40门共105学分计1900学时,每学期平均课程约为八门共21学分计380学时。很显然,“2+1”的财会专业学生新型机制教学改革,减少了一个学期的在校学习时间,就是说最要减少课程约八门共21学分计380学时。除开如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应用”、“管理会计”等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外,一些不必要以及重复课程就应该停止开课,比如所谓的“税收实务”、“出纳实务”、“人文艺术”、“财政与金融”等等课程。这些教学改革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了。这些课程的减少也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所谓的实践知识结。笔者有丰富的实际企业单位的纳税核算申报工作经验,也曾经多参加过税务部门的网上纳税申报的模拟培训,并且都于培训当场就能够很熟练地进行模拟操作,但每次也都是在没有实际工作的应用而很快就忘记了,这种情况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的效果也就是由此可见一斑了。像类似的事倍功半、“水过鸭背”式的实操,还不如将其所耗用的时间用于第五学期的校企合作的实际工作中进行,而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很好的效果。鼓励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基于高职院校“2+1”的财会专业学生新型就业机制的校外校企合作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会毕业大学生专业就业工作情况不佳,并不是当前社会已经不需要财会专业人员,实际上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求量还是比较大,每年社会上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考培训人员很多,都是非财会专业人员即将有机会或已经从事会计工作而参加考试。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财会毕业生所要从事的工作专业技能实操性很强,财会毕业生实习具有核算专业性强、上岗规范性高与工作直接接触单位账目及资金经济机密以及支付工资等特殊因素,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条件高,要求应聘者起码具备2年甚至3年以上会计核算工作经验等等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时候的财会毕业生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经验,而由此引起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供需的社会矛盾的种种原因也就显而易见。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进行财会毕业大学生专业就业工作校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年半后到校外就业企业实训半年”教学机制改革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年后到校外企业就业实训一年”。这一年的两个学期,第五个学期学校与校外企业公司单位联合,将学生有计划地统一组织派往企业单位进行一个学期的企业第一线财务会计实际工作实训;第六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或集中或分散分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实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统计大学生就业率上报各教育主管部门。在第五个学期的学生校企合作实训,企业不需要给学生支付任何报酬工资。因为这是企业给学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场所,并负责日常学生实践实习的指导,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学校应该从收取的本学期学费中,拿出一部份资金来投资实习合作企业,这就会使得企业单位在既有责任又有义务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真正地安排及指导好让学生到会计等核算岗位的实训,企业也不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校企合作与安排学生毕业与就业及工作无关,纯属于合作办学性质的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教学,实习结束,全部学生离开单位回到学校或者另行寻找就业工作单位。这是一种双盈的皆大欢喜的校企合作。

注:

[1]教职成〔2011〕1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邮编:528000;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班学员,邮编:430072。

(责任编辑陈佑清)

标签:;  ;  ;  

论我国高职教育新型教学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