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研究

论文摘要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在我国理论界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而在国外理论界却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理论演变过程,但这并不是说我国银行业不存在资产配置实践,只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银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从而没有有意识地把银行资产配置作为一个经济理论来研究。本文在提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概念后,以资产配置理论的演变为研究起点,回顾了国外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轨迹,并基于资产配置模型的要求,介绍了资产组合的理论基础,Markowitz模型和VaR方法。效率是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追求的目标。银行的效率表现为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是资产配置水平的集中体现。从长远来看,银行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为此在整个理论分析的最后介绍了银行效率理论。理论的阐述既为研究奠定了基石,也为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启示。随之,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制度模式进行了评析,具体考察了美、英、日、德的资产配置实况,总结出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共性特点。进行资产配置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目的无非是为我国资产配置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在国外运行得较好的制度直接移植到我国,因为制度比技术具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一种新的制度的传播或移植,不仅受既定的利益格局的制约,而且还受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基于这种考虑,对建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制度变迁历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认识到信贷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向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基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变迁的考察,认识到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础性内容,是一种潜在的资产配置,该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内在制度是银行支撑资产配置行为的基础和配置效率的来源,与现实资产配置能力之间有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创造一个银行资产配置持续发展的平台。由此,探讨了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与产权效率,指出了产权安排从根本上规定着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规定着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与竞争力。相比金融制度,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其变化决定了银行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化,从而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变化。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层次识别是成功进行资产配置决策的基石。为此,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针对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由于金融制度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作为身处其中的中枢企业,具有与其他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不同的特殊性质。描述商业银行的理论模型,必须能够较好地解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资产组合选择、资本价格(利率)决定、风险规避、不确定性预测等不同的银行资产配置行为方式。基于这种情况,以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模型化管理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了资产配置模型化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方法,研究了每一模型建立的思想、方法和具体应用。模型化管理是针对银行的所有资产的管理,对于其中占比最大资产——贷款而言,资产配置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就是需要对贷款组合结构进行优化,对目前采用分业经营制度的我国来说,银行持有一个具有尽可能高的收益率和尽可能小的风险的贷款组合,更具有重要性。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了贷款组合的二次规划模型,给出贷款组合的有效边界。另外,通过建立模型得到了在VaR约束下贷款组合的有效边界,并且求出了对应的每种贷款权重。不管采用何种资产配置方式,其最终要体现在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上,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商业银行是一个在安全性、流动性、合规性约束之下的、以盈利性为最终目标的一个系统。资产配置效率评价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为控制对象,因而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是实现这一系统目标的基本手段。本文运用系统方法中的层次分析原理设计综合评价模型,找出了综合评价时科学排序的具体方法,解决了银行资产配置综合评价不能合理排序的难题,从而有利于考核资产配置效率,提高资产配置水平。研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在更广阔的视野内探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思路和政策选择、因此,在理论探讨、历史考察、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为落脚点,概括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质量的对策。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详尽的和可直接实施的操作方案,而是力求使对策性规范研究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瞩性,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提供切实的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理论背景—金融资源论
  • 1.1.2 现实背景—银行危机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
  • 第2章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相关理论分析
  • 2.1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的演变
  • 2.1.1 资产管理理论
  • 2.1.2 负债管理理论
  • 2.1.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2.2 资产组合优化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1 投资多元化与资产组合
  • 2.2.2 Markowitz模型
  • 2.2.3 VaR方法
  • 2.3 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2.3.1 银行效率的有关理论
  • 2.3.2 银行效率的前沿分析方法
  • 2.3.3 非参数前沿分析方法
  • 2.3.4 参数前沿分析方法
  • 2.4 小结
  • 第3章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 3.1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制度模式
  • 3.1.1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模式
  • 3.1.2 制度基础及比较优势
  • 3.1.3 模式之争的核心是资产配置的效率与风险
  • 3.2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考察
  • 3.2.1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形式及特点
  • 3.2.2 西方主要国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
  • 3.2.3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发展趋势及特征
  • 3.3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管理分析
  • 3.3.1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管理的制度变迁
  • 3.3.2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4章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制度效率因素分析
  • 4.1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与产权效率
  • 4.1.1 商业银行产权安排、效率与资产配置
  • 4.1.2 国外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迁:从自然人产权制度到法人产权制度
  • 4.1.3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效率的比较分析
  • 4.2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与效率:组织效率考察
  • 4.2.1 企业组织结构与效率:分工、协调、激励
  • 4.2.2 国有商业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的缺陷及有效设计
  • 4.2.3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缺陷及有效设计
  • 4.3 小结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 5.1 金融生态环境构成
  • 5.1.1 金融生态环境的涵义
  • 5.1.2 金融生态环境各因素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 5.2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分析
  • 5.2.1 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分析
  • 5.2.2 法制环境分析
  • 5.2.3 信用环境分析
  • 5.2.4 市场环境分析
  • 5.3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 5.3.1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 5.3.2 环境变化对银行的影响
  • 5.3.3 我国银行未来风险暴露的诱因分析
  • 5.3.4 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
  • 5.4 小结
  • 第6章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模型化管理分析
  • 6.1 线性规划模型
  • 6.1.1 线性规划模型的运用
  • 6.1.2 线性规划模型的优缺点
  • 6.2 存续期缺口模型
  • 6.2.1 模型的建立
  • 6.2.2 实例分析
  • 6.2.3 模型的改进
  • 6.3 多约束MV模型
  • 6.3.1 经典MV模型的缺陷
  • 6.3.2 修正MV模型的构建
  • 6.4 免疫策略的运用
  • 6.4.1 免疫理论
  • 6.4.2 免疫策略的设计
  • 6.5 小结
  • 第7章 商业银行贷款组合优化决策分析
  • 7.1 组合方法在贷款中的应用
  • 7.1.1 贷款组合管理的主旨
  • 7.1.2 组合理论在贷款中的应用
  • 7.1.3 信用计量方法
  • 7.2 基于有效边界的贷款组合优化决策模型
  • 7.2.1 通过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确定贷款组合的有效边界
  • 7.2.2 实例分析
  • 7.3 基于VaR约束的贷款组合优化决策模型
  • 7.3.1 通过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确定基于VaR的贷款组合的有效边界
  • 7.3.2 实例分析
  • 7.4 小结
  • 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效率综合评价分析
  • 8.1 资产配置效率综合评价方法遴选的理论原则
  • 8.2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产配置效率的基本程序
  • 8.3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8.3.1 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指标的遴选与递阶层次模型的建立
  • 8.3.2 确定各指标大类相对于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 8.3.3 确定各具体指标相对于所属指标大类及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 8.3.4 实测指标的变换
  • 8.3.5 综合评价模型
  • 8.4 实例分析
  • 8.5 小结
  • 第9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对策
  • 9.1 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的结构安排
  • 9.1.1 优化资产结构的含义
  • 9.1.2 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配置的途径
  • 9.2 提升银行资产配置外部环境质量
  • 9.2.1 变革银行产权制度
  • 9.2.2 运用金融工具化解不良资产
  • 9.2.3 积极稳妥推进混业经营
  • 9.3 加快金融创新,改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
  • 9.3.1 金融创新对西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影响
  • 9.3.2 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现状
  • 9.3.3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改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
  • 9.4 小结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从事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J]. 时代金融 2019(33)
    • [2].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与发展[J]. 现代管理科学 2020(01)
    • [3].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2)
    • [4].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5)
    • [5].探究商业银行资产保全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 市场论坛 2019(08)
    • [6].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 [7].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研究[J]. 区域金融研究 2017(01)
    • [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化与修复[J]. 银行家 2017(09)
    • [9].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分析[J]. 金融经济 2017(20)
    • [10].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6(12)
    • [11].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与对策分析[J]. 时代金融 2015(17)
    • [12].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32)
    • [13].银行“狙击”万亿元不良资产[J]. 金融世界 2017(01)
    • [14].浅析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趋势[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1)
    • [15].银行 银行“监管风暴”来袭[J]. 金融世界 2017(05)
    • [16].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22)
    • [17].浅析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与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25)
    • [18].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 [19].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浅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0)
    • [20].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个人销售的审视与思考[J]. 中国城市金融 2016(10)
    • [2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研究》[J]. 新经济导刊 2017(04)
    • [22].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统计研究[J]. 金融纵横 2017(09)
    • [23].“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影响探析[J]. 中国城市金融 2016(05)
    • [24].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J]. 全国商情 2016(21)
    • [25].试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12)
    • [26].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动机差异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7].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方兴未艾[J]. 金融博览 2014(01)
    • [28].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探讨[J]. 中国商贸 2014(05)
    • [29].浅析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类型[J]. 商业会计 2014(11)
    • [30].浅谈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优化[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11)

    标签:;  ;  ;  ;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