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边耦合线,低温共烧陶瓷,耦合器,四相位
相位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赵子豪,戴永胜[1](2019)在《基于LTCC技术的四相位定向耦合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宽边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四相位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方案。四相位定向耦合器要求四个输出端口幅度一致,相位依次相差90°、180°、270°。该定向耦合器由叁个宽边定向耦合器和一个1/4波长传输线组成,为了减小器件的尺寸,采用上下分层结构。经过电路仿真及叁维电磁场仿真优化,最终设计的耦合器尺寸为6.0 mm×8.0 mm×1.8 mm。测试结果为,耦合器的工作频率为2.0~2.2 GHz,输出损耗优于6.6 dB,四个输出端口的相位误差在10°范围内,驻波比优于1.22。(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颜森林[2](2019)在《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的耦合激光器混沌增频》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析了频率失谐及频率增强原理,研究了4个相位共轭反馈技术方案并进行两激光器混沌增频。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相位共轭反馈对单个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显着增强到原来的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反馈对两耦合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达到原来的5倍以上,且谱线明显展宽;当利用相位共轭交叉反馈对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可被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馈对两个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同时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倍或6倍,频谱明显展宽。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向反馈增加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馈量的增加,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增加,最大可增加到原来的4.2倍或5.9倍,且频谱显着展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8期)
宋美杰,于廷宽[3](2019)在《一种基于3×3耦合器的光纤相位解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3×3耦合器相位解调算法的不足,借鉴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3×3耦合器相位解调算法。该算法通过在干涉仪中加一个高频大幅相位调制信号,使用3×3耦合器中2路输出的一阶倍频项实现相位解调,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通过Matlab编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避免了传统3×3耦合器法被动解调中无法实时判断干涉效果、不能及时进行偏振控制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伯东[4](2019)在《耦合光波导中非线性波长转换相位匹配条件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光子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微纳光子学由于其集成度高、光场束缚能力强、光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光信号产生、光信息传输/通信、生物和化学传感、光场调控/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是扩宽激光频谱的重要手段,也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非线性转换过程的相位匹配条件则是实现高效光学波长转换的关键。得益于微纳尺度对光场的强约束能力,微纳尺度的光波导是未来低功耗、高集成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理想器件。然而在波导器件的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过程中,由于材料色散的存在,孤立的单波导结构难以实现光波的基模之间的相位匹配。以光学二倍频为例,波导中常利用模式色散法实现基频光光波基模与倍频光高阶模之间的相位匹配。而波导中基频光基模与倍频光高阶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直接导致了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模式重迭积分非常小,相应的非线性转换效率很低。本文创新提出利用耦合的非线性光波导结构实现基频光基模与倍频光基模之间的相位匹配,极大地增加了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模式重迭积分,从而显着提升非线性波长转换的效率。本文以二阶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过程为例,通过建立耦合光波导的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耦合模方程,厘清了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的相位匹配条件,深入研究了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二次谐波产生过程(ω_2=2_1)的相位匹配条件及影响因素,构建了一整套耦合光波导结构实现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相位匹配理论。具体的工作如下:1.基于耦合非线性光波导的模式理论,首次获得了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二阶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完整的六个相位匹配条件。2.在弱耦合近似条件下,建立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光学二次谐波产生的耦合模方程。在低转换效率的近似条件下对该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对称耦合光波导中光学二次谐波产生的叁个相位匹配条件。并基于以上物理模型,本文详细研究了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波导耦合系数、泵浦光的相位因素、泵浦光的幅度因素等对光学二次谐波产生的影响。3.本文进一步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高转换效率条件下耦合非线性光波导中光学二次谐波产生的非线性波长转换耦合模方程,并对数值计算结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进行理论模型有效性的验证。4.以氧化锌微纳波导结构为例,对比研究了单波导结构和耦合非线性光波导结构中二阶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相位匹配条件。本文发现基于单波导结构只能实现基频光的基模与二次谐波的高阶模的相位匹配,相应的非线性波长转换的模式重迭积分较低;而基于耦合波导结构,可以实现基频光的基模与二次谐波的基模的相位匹配,对应的非线性波长转换的模式重迭积分比单波导结构的大6个数量级。本文基于耦合的非线性光波导结构,实现了基频光光波基模与倍频光基模之间的相位匹配,突破了传统模式色散法中模式空间分布差异巨大的限制,极大增加了基频光与倍频光之间的有效模式重迭,发展了一套可集成、低能耗、高效率的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光子器件的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非线性光学波长转换的效率,将成为拓展未来相关器件研究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张晶[5](2019)在《交叉耦合线性相位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成为较重要的一个组件,主要是对输入信号的特定频段进行获取,而滤除掉其它不需要的频段,带外抑制性、通带内插入损耗和相位等性能特性直接影响到整体通信系统的好坏。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用的频谱资源愈发紧张,人们对具有高性能指标的滤波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不仅要求传输信号具备高速传输的能力还要保证高质量及大数据的传送,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不仅要求滤波器具有较好的幅频特性,而且具备近似线性的相位特性,达到良好的传输质量。因此线性相位滤波器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及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通信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微带线、传统金属波导等常被用来制作滤波器的元器件也因各自的缺点越来越不适应通信系统的发展需求。由于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不仅具备了波导的低插损、高Q值的性能,而且同时具有微带的尺寸小、易于集成的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利用SIW新型波导结构,通过交叉耦合技术在阻带的相应的频率处产生两个传输零点,进行了SIW波导谐振腔拓扑结构形式、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形式、谐振腔之间的耦合特性、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四阶线性相位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带外选择性、平坦的群延时及较低的插入损耗等性能指标:中心频率为f_0=2.5GHz,相对带宽2.3%,带外抑制40dB,通带内群时延9ns,平坦度良好。本设计进行的一种新型滤波器结构特性的研究,对提高滤波器的群延时特性、减小滤波器体积等具有显着的作用,在微波、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4-01)
南帅军[6](2019)在《基于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的光纤光栅相位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光栅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传感领域,在全光通信网络和现代光纤传感技术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光纤光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制造方法的不断创新,光纤光栅已成为很有发展前景、最具代表性的光纤无源器件,目前主要基于光纤光栅幅值谱特性进行应用。同时,光纤光栅的相位谱对其结构变化极其灵敏,而且与其时延和色散特性密切相关,在高灵敏度传感、射频光子滤波、超快光纤激光色散补偿、微分布式传感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开展光纤光栅相位谱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研究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相位谱特性的分析理论,并将该分析理论应用于光纤光栅相位谱的分析以及任意光纤光栅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1)说明了光纤光栅相位谱在光纤通信以及传感领域的应用,对比分析了光纤光栅的相位谱分析理论以及设计方法;(2)介绍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基于该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阐述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相位谱特性和适用于任意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相位谱通解,得到了几种常见非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解析解;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逆向设计任意复杂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设计理论和算法;(3)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相位谱的通解和解析解,对相移、变迹、超结构、啁啾等多种非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相位谱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用传输矩阵法及多层膜法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基于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的相位谱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效率和普适性。(4)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相位谱的通解,分析计算了多种非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时延、色散特性,并与传输矩阵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5)根据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和相位谱特性,建立了光纤光栅的设计理论和算法,可用于设计具有任意光谱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设计了具有任意叁角形、双叁角形、高斯型以及梳状型光谱的光栅,并采用直接傅里叶变换分析法对所设计光纤光栅的响应谱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纤光栅精确地具有所希望的响应谱。(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李栋,扬帆,高鹏举[7](2019)在《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装置的电磁耦合效应的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均匀半空间下偶极-偶极装置的相位激电正演方法,并模拟计算了其电磁耦合响应。针对电磁耦合效应的频率特性,使用不同频率的相位值进行近似去耦。实测激电资料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基本达到去耦效果,对实际野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李栋,杨帆,高鹏举[8](2019)在《相位激电法电磁耦合效应的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激电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中,电磁耦合效应作为一项强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低阻区或大极距测量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探测深度和精度。文章以相位激电法中的偶极-偶极装置为例,讨论了均匀半空间下的正演方法,并模拟计算了其电磁耦合响应,针对电磁耦合效应的频率特性,使用不同频率的相位值进行近似去耦。实测激电资料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基本达到去耦效果,能清楚的反映出异常体的激电特征,对野外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2期)
乐凯军,夏俊,李祥,李鑫卓[9](2019)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零相位控制等比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零相位方式不能精确地调整频率,同时不对称系统的分裂频率侧方程又不能以一种完整的形式表达,提出一种对分裂频率和零相位方法之间关系分析的新方法。基于两线圈结构,推出了全状态最优点的数值表达式,并比较了最优点和零相位点,结果表明这两点有显着的偏差。在零相位方法中通过使用适当的比率可减小这种偏差并获得同理想对称系统一样的更好的输出特性,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9年01期)
胡艳婷,张钰如,宋远红,王友年[10](2018)在《相位角对容性耦合电非对称放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非对称效应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广泛用于对离子能量和离子通量的独立调控.此外,在改善等离子体的径向均匀性方面,电非对称效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二维流体力学模型,并耦合麦克斯韦方程组,系统地研究了容性耦合氢等离子体中当放电由多谐波迭加驱动时,不同谐波阶数k下的电非对称效应,重点观察了相位角θ_n对自偏压以及等离子体径向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谐波阶数下,自偏压随相位角θ_n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且当k增大(k> 3)时,自偏压随最高频相位角θ_k的变化范围逐渐减小.此外,通过调节相位角θ_n,可以改变轴向功率密度和径向功率密度的相对关系,进而实现对等离子体径向均匀性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电非对称效应优化等离子体工艺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相位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析了频率失谐及频率增强原理,研究了4个相位共轭反馈技术方案并进行两激光器混沌增频。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相位共轭反馈对单个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显着增强到原来的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反馈对两耦合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达到原来的5倍以上,且谱线明显展宽;当利用相位共轭交叉反馈对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可被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馈对两个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同时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倍或6倍,频谱明显展宽。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向反馈增加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馈量的增加,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增加,最大可增加到原来的4.2倍或5.9倍,且频谱显着展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赵子豪,戴永胜.基于LTCC技术的四相位定向耦合器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9
[2].颜森林.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的耦合激光器混沌增频[J].中国激光.2019
[3].宋美杰,于廷宽.一种基于3×3耦合器的光纤相位解调算法[J].光通信技术.2019
[4].刘伯东.耦合光波导中非线性波长转换相位匹配条件的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张晶.交叉耦合线性相位滤波器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6].南帅军.基于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的光纤光栅相位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重庆理工大学.2019
[7].李栋,扬帆,高鹏举.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装置的电磁耦合效应的校正[J].世界有色金属.2019
[8].李栋,杨帆,高鹏举.相位激电法电磁耦合效应的校正[J].矿产勘查.2019
[9].乐凯军,夏俊,李祥,李鑫卓.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零相位控制等比法[J].电工电气.2019
[10].胡艳婷,张钰如,宋远红,王友年.相位角对容性耦合电非对称放电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