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经济思想史

作者: 袁涌波

导师: 尹伯成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小股东权益保护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通过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系统考察,本文试图回答“如何提升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绩效”,并期望能为其他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也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一些反思。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理论作了一个文献回顾,构筑了全文的理论基础。接着考察了全球四种公司治理模式,得出了几点启示:股权相对集中模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模式;分权分责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在履行受托责任中具有关键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倍受注目。民营企业上市标志着民营经济真正走上了中国经济的历史舞台。目前,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企业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在上市前一般实行家族治理,上市后,家族公司转向公众公司,家族治型公司治理模式面临着向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从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要优于国有上市公司。但由于民营上市公司也处于转轨经济的大环境下和独特的中国股票市场中,加上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因此它在治理结构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弊病。从内部治理机制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是相对集中的,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产生的制衡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大股东的监控富有效率,集中表现在公司绩效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上升。独立董事的引入有利于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但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独立董事不独立现象。民营上市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控股的家族企业。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造成董事会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公司内部制衡机制失效,而且使得民营上市企业中存在着大量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侵害现象。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剧了大股东(非流通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流通股东)利益的程度。从外部治理机制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股票的市场定价机制、经理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加上债权人的软约束,造成了外部治理机制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作用非常小。外部控制权市场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了约束作用,但它依然严重滞后,主要问题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阻碍了接管兼并市场的真正形成。总之,民营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提升,但照搬国外任何一种治理模式都将会引起严重的缺陷。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们的结论是: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但公司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大股东的监控富有效率。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对第一大股东产生的制衡作用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大多由大股东控制,尤其是家族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增强了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但现实中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依然是个难题。民营上市公司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有效,对家族上市公司而言,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控制权的“折中治理”是较为普遍的演化模式。外部控制权市场虽然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严重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不流通阻碍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真正形成。外部控制权市场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初步产生了约束作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的根本冲突在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而非管理者与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全文的结构

三、创新点及方法论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文献综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回顾和评述

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三、大股东与公司治理

四、内部人控制理论

五、董事会、独立董事制度和高管人员报酬与公司治理

六、控制权市场、债权约束与公司治理

七、公司治理中的信息披露

八、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

第三章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

二、日德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三、东南亚家族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四、转轨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

五、比较与启示

第四章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

一、民营上市企业的界定

二、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三、中国民营企业的上市方式──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

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五、上市前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

六、上市后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型及面临的问题

附录4.1 案例分析──新希望的成长之路

第五章 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一、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约束的比较

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差异及逆向选择效应

五、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简要比较

第六章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一、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

二、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

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 股权集中度

(二) 控股权与控股模式

(三)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实证分析

(四)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CR5-CR1)指数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

(五) 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六)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

第七章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一、公司治理机制──内部制衡

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

(一) 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

(二) 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

(一) 独立董事与独立董事制度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三)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

五、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约束的实证考察

第八章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权益保护

一、公司治理中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

(一)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大股东:一个博弈模型

(二) 小股东的弱势地位

(三) 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

二、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国际比较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

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小股东权益侵害的实证分析

(一) 民营企业直接上市家族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

(二) 民营企业的一股独大和金字塔式控股的危害

(三) 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程度的实证分析

(四) 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对立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对立的表现形式

(五) 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信息披露

五、结论

附录8.1 案例分析──留不住那一抹斜阳(德隆启示)

第九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本文的结论

二、改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建议

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7

参考文献

  • [1].权变视角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 郝洁.浙江工商大学2017
  • [2].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 徐晨光.湖南大学2005
  • [3].基于治理理论的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研究[D]. 董奕.吉林大学2008
  • [4].经理“败德行为”的监督成本—收益与董事会结构关系研究[D]. 陆智强.辽宁大学2010
  • [5].董事会结构特性与企业经营绩效关联性研究[D]. 黄士哲.暨南大学2007
  • [6].大股东存在下的董事会结构模型研究[D]. 段云.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 [7].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决策机制研究[D]. 张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 [8].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曹德芳.东北大学2012
  • [9].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D]. 陈新桂.重庆大学2008

标签:;  ;  ;  ;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