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变论文-杨莹莹,林文慧,魏东盈,邢戬

人口转变论文-杨莹莹,林文慧,魏东盈,邢戬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镇化,人口结构,住房价格

人口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莹,林文慧,魏东盈,邢戬[1](2019)在《城镇化、人口结构与住房供给结构转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比起在农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向往城市的生活。所以更多的人们选择来到城市打工挣钱、买房,供孩子读书,或者是到大城市读书、工作、定居、生活。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城镇化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剧增的城镇人口使城镇住房的需求增加导致房屋价格上涨,同时还造成了农村房价的迅速下降,土地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本文从统计的数据出发研究城镇化、人口结构与住房供给结构转变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使得叁者之间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8期)

于嘉,谢宇[2](2019)在《中国的第二次人口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第二次人口转变是用于解释全球范围内家庭领域发生新变化的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分析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初婚年龄、同居率、离婚率以及生育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人口转变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轨迹,不同方面的家庭行为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结婚与同居这些更为个体化的家庭行为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变化,男性与女性不断推迟进入初婚的时间,同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养育子女方面,婚外生育与已婚不育仍然非常少见。离婚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文章提出,对我国家庭领域变化的理解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路征,赵佳敏,王建平[3](2019)在《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与人力资本效应检验——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人口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口转变带来了2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效应,一是劳动力数量的充足供给,二是老年人口增多导致社会储蓄增加带来的资本积累,这2个效应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年龄结构与教育水平相结合,进一步研究了人口红利作用下的人力资本效应.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效应显着,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效应显着,而中、西部地区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曹献雨,睢党臣[4](2019)在《新中国70年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基于广义人口转变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及人口分布等人口诸要素纳入广义人口转变,以此出发解释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可作为目前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广义人口转变通过影响劳动供给、资本投入及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1949—1978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少儿人口抚养比较高、人口质量水平较低及人口迁移受限导致中国处于马尔萨斯贫困陷阱;1978—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人口负担系数下降、人口质量大幅提升及人口流动逐步放开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出现;2010年至今,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人口质量红利不足及"刘易斯第一拐点"的出现导致经济新常态。展望未来,当人口自身诸要素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持续性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乔金亮[5](2019)在《中国饭碗供给有充分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迈上1.3万亿斤台阶,粮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供给量显着增加,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6-27)

隋澈[6](2019)在《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转变第叁阶段的后半段。人口转变导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少年人口抚养比于2011年达到22.10%的历史最低水平之后开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于2013年达到100582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开始减少;老年人口抚养比缓慢上升并于2017年达到15.86%。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16年中国开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这必将对中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变量之一。原因在于,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并不相同。另外,当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之后,大约经过15年左右的时间,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当某一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发生变化之后,势必会通过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进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时,通常选取一个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的中间变量,然后研究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何通过这个中间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于这类中间变量可能多达十多个,如果仅就其中一个中间变量进行研究的话,难以全面认识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对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年龄结构的影响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从而比较全面的认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理论上拓宽了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的研究视角。另外,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提高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一共分为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依次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影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介和简评,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叁章研究中国人口转变的现状以及人口未来发展趋势。首先简要介绍西欧国家的人口转变经验。然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人口转变过程,发现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转变第叁阶段的后半段。最后,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2016-2066年中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预测,2016-2066年,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比重、少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这有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第四章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婚配竞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首先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变化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婚配竞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婚配竞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发现少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提高不利于居民储蓄率的提高,符合生命周期假说。此外,我们还验证了婚配竞争激烈程度上升可以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假说成立。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在少年人口抚养比大幅下降、以及婚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对物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根据预测,在实行“全面两孩”政策之后,2066年中国的少年人口抚养比以及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提高到28.36%的水平和48.25%的水平。另外,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后,育龄妇女的生育空间会有所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未来在婚姻市场上婚配竞争的激烈程度会有所下降。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上述变化可能会通过降低居民储蓄率进而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第五章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发现少年人口比重以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符合理论预期;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以及R&D人员全时当量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符合理论预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不符合理论预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第一,虽然劳动年龄人口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尚未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劳动年龄人口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将个人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产品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假以时日才能看出效果。另外,根据预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中国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仍然比较严重,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可能会通过降低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第六章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影响。首先在分析人口统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然后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2016-2066年中国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现到2066年,劳动力数量将下降到62907万人,比2016年少了17933万人;青年劳动力比重将下降到21.90%,比2016年低了4.42个百分点;中年劳动力比重将下降到45.69%,比2016年低了3.21个百分点;老年劳动力比重将上升到32.41%,比2016年高了7.63个百分点。这将对未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第七章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储蓄(投资)、技术创新、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后利用2000-2017年中国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框架下,定量分析物质资本存量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创新)对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发现物质资本存量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创新)对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1%、4.89%、20.70%。接下来又利用2007-2016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青年劳动力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青年劳动力比重下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未来青年劳动力比重降低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前面得出的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投资(储蓄)、技术创新、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人口转变的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技术创新、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够增加居民储蓄和物质资本投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劳动力供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会减少居民储蓄和物质资本投资、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并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我们利用GDP分解法,测算中国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发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1980-201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换成“全面两孩”政策下2016-204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将会下降1.39个百分点。因此,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有利于经济增长;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第八章是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呈现第叁章至第七章当中的研究结论。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冉,王俊[7](2019)在《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转变——理论与现实》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转变理论是对人口转变过程的精炼概括。重点阐述叁次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分析当前世界人口发展的阶段及趋势。结果表明,世界人口发展仍不平衡,人口总量在增长,但增速在下降;欧美生育水平较低,而非洲生育率始终居高不下;发达国家主要面临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贫困和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比较中美两国人口发展的特征,发现二者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老龄化问题相对更轻。中国应借鉴人口转变理论及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经验,采取妥善措施应对人口问题。(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社会》期刊2019年03期)

吕晓敢,冯灿宇[8](2019)在《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他十年如一日搞研发,做创新药物领航者,是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获得“广东省优秀党员骨干”“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就是张英俊(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9-05-13)

沈红星[9](2019)在《坚持叁个转变 加快人口聚集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快市区人口增长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动员会议过去20多天,落实得怎么样?推进中有哪些难题?带着这些问题,5月5日下午,市委书记刘雪荣深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黄州东门派出所、市住建局调研,把脉问诊。他强调,抓人口聚集,就是抓高质量发展。要进(本文来源于《黄冈日报》期刊2019-05-06)

张鹏[10](2019)在《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建立包含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影响宏观经济变化的内在机制,然后使用联合国提供的中国分年龄段人口预测数据对2015年至本世纪中叶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使得企业将以资本替代劳动,资本深化趋势明显,资本的相对丰裕也导致实际利率趋于下降,而利率的不断下降又会反作用于企业资本深化速度,劳动者报酬增加,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由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和企业主动资本深化行为,将会改善企业的盈利,刺激企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减缓了老龄化冲击所带来的老年抚养比上升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人口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20年来,第二次人口转变是用于解释全球范围内家庭领域发生新变化的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分析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初婚年龄、同居率、离婚率以及生育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人口转变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轨迹,不同方面的家庭行为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结婚与同居这些更为个体化的家庭行为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变化,男性与女性不断推迟进入初婚的时间,同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养育子女方面,婚外生育与已婚不育仍然非常少见。离婚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文章提出,对我国家庭领域变化的理解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莹,林文慧,魏东盈,邢戬.城镇化、人口结构与住房供给结构转变研究[J].现代商业.2019

[2].于嘉,谢宇.中国的第二次人口转变[J].人口研究.2019

[3].路征,赵佳敏,王建平.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与人力资本效应检验——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曹献雨,睢党臣.新中国70年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基于广义人口转变的解释[J].宁夏社会科学.2019

[5].乔金亮.中国饭碗供给有充分保障[N].经济日报.2019

[6].隋澈.中国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郭冉,王俊.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转变——理论与现实[J].人口与社会.2019

[8].吕晓敢,冯灿宇.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N].东莞日报.2019

[9].沈红星.坚持叁个转变加快人口聚集推动高质量发展[N].黄冈日报.2019

[10].张鹏.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J].江淮论坛.2019

标签:;  ;  ;  

人口转变论文-杨莹莹,林文慧,魏东盈,邢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