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不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高差异,侧向刚度不规则,屈曲约束支撑
刚度不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伟,林滟[1](2019)在《屈曲约束支撑在侧向刚度不规则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因结构层高差异较大导致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工程设计难点,综合对比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普通钢支撑结构及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对于此类工程的应用特点。对比结果表明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适用此类工程。对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侧向刚度及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从概念设计到模拟计算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王颖,朱成泰,高彬森[2](2018)在《BRB支撑刚度比对不规则钢框架的耗能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必然产生扭转振动,加剧结构的破坏,而传统抗扭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目前防屈曲耗能支撑(BRB)成为约束不规则结构扭转的一种有效方法.BRB在不规则结构中的布置数量和刚度分配会直接影响耗能减震的效果.通过研究不同支撑布置方案下,单个BRB与同方向总BRB的刚度比以及刚度分配对不规则钢框架的周期比、位移比、楼层顶点最大水平位移等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BRB控制不规则结构扭转的效果.以某L形不规则钢框架为例,借助MIDAS分析软件,得到此类不规则结构BRB布置的合理刚度比和刚度分配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狄秉臻[3](2018)在《山区多跨不规则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支座刚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地形限制,山区梁桥桥墩高,且墩高相差大。采用简支或短联形式时,地震作用下高低墩之间内力分布不均,且桥梁结构整体性差,因此不利于抗震。为了提高山区不规则梁桥抗震性能,本文提出采用长联形式并对支座刚度进行优化调整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联形式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山区不规则梁桥,随着墩高的增加,结构基频有较为明显的下降。采用长联形式的自振频率要大于短联形式,尤其是在高阶频率上。在地震作用下,绝大部分长联形式的墩底弯矩要小于短联形式。虽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长联墩底内力部分大于短联形式,但考虑到静力弯矩小于地震弯矩,认为采用长联形式更有利于结构受力。(2)分析了简化模拟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为了方便建立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变截面墩、双柱墩和桩土相互作用的简化模拟方法。变截面可采用等效截面替代;双柱墩在纵桥向上的墩底弯矩可用按单柱墩建模获得;采用“nD嵌固法”可代替“m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3)支座刚度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支座与桥墩的串联刚度值与桥墩高度相关性较大。当桥墩较矮时,改变支座刚度可较为明显地调整两者的组合刚度;当桥墩较高时,两者的组合刚度值主要取决于墩的抗推刚度,调整支座刚度对组合刚度影响较小。把一联内各位置处墩与支座的串联组合刚度调成一致,不能改善墩底的内力分布,甚至会出现地震响应更大的情况。(4)以墩底纵向弯矩分布均匀为目的进行支座刚度优化调整,调整方法可概括为“增大高墩支座刚度,减小矮墩支座刚度”。调整支座刚度,对墩底纵向弯矩影响较大,而对横向弯矩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当针对墩底纵向弯矩进行调整时,虽未考虑对横向弯矩的影响,但结果表明横向弯矩仍会减小,优于调整前。(5)为了方便确定合理的支座刚度,基于VB和ANSYS编制了支座刚度优化程序。输入地震动和桥梁结构参数后,即可得到支座刚度调整值。对比手动调整结果以及实际工程调整结果,表明支座刚度优化软件的求解结果是可靠的,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3)
张彦斐,李春霞,宫金良[4](2017)在《基于线性回归与检验的不规则构件精确刚度矩阵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刚度分析方法只能得到规则结构的刚度解析表达式,而针对不规则构件,通常采用将复杂构件简化为规则件的办法求解,由于过度简化得到的刚度矩阵精确度下降。为了便于进行面向刚度的机械系统参数优化设计,必须解决不规则构件的规范化刚度矩阵求解问题。以3-URS(U-虎克铰、R-转动副、S-球铰)并联机构中U型轴复杂构件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原理求解复杂构件刚度矩阵的方法。将刚度矩阵的每个元素看作回归系数,采用ANSYS分析得到力和位移值的多组数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求解回归系数,并将其组成6×6的刚度矩阵。由于该刚度矩阵主要应用于后续的刚度矩阵迭加,为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效率,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对回归方程中的每一个回归系数作t检验,剔除不显着变量,对方程形式进行简化。对简化后的方程进行F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方程的回归效果。应用该方法求解了U型轴复杂构件的刚度矩阵,通过实验给出了24组样本数据,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6×6刚度矩阵,进行t检验后部分矩阵元素变为零,在对其进行F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后得到机构的刚度矩阵。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对构件变形量应用该理论计算得到的刚度矩阵的理论计算值和ANSYS分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大误差仅为0.11%,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张晓峰[5](2016)在《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规则建筑,建筑结构的竖向布置不规则极易造成结构在薄弱层位置处产生较大层间变形,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而随着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基础隔震结构在多次实际地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与相应的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动特征,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结构的振动主要表现为隔震层的振动,上部结构以整体的刚体运动为主。(2)对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3)对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11-01)
崔杰,马玉宏,何子文,黄襄云,陈建秋[6](2016)在《侧向刚度不规则的超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座具有多道加强层的超限高层框架剪力墙住宅建筑,其高度超过了规范的限值,侧向刚度不规则。为研究该建筑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1/30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并建模分析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结构的自振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扭转作用等。采用试验宏观现象、实测数据和有限元软件等手段分析,结果表明该超高层结构基本满足初步设计目标的抗震设防要求,建议在弱轴方向予以稍微加强,以提高结构弱轴方向的抗震能力,确保地震安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浩天[7](2015)在《多层不规则及刚度不均匀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结构楼层中质量和刚度等分布的不规则,造成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各楼层受到的惯性力与楼层抗力不共线,结构将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平动与扭转耦联的变形特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针对多层不规则及刚度不均匀框架结构,分析其薄弱部位和强度以及刚度分布等因素对抗震的影响,进而提出具体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与预算》期刊2015年12期)
周晓燕[8](2015)在《山地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刚度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建筑结构发展的日趋快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山地城市,其中掉层结构形式应用最为普遍。掉层结构由于其竖向不规则性导致结构刚度突变,使得整个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较普通建筑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而目前针对掉层结构如何控制竖向刚度不均匀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刚度控制这一方向出发,寻求使这种特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控制其受力变形性能处于一较好状态的方案,主要通过两种刚度控制方案对掉层框架结构进行弹性、弹塑性分析研究并做对比来展开。本文主要以掉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掉层结构不同刚度分布的控制方案、等效刚度比的控制方案以及控制掉层结构对应部分刚度比值为固定值1时的弹性阶段分析;运用软件PERFORM-3D软件对掉层结构在叁种刚度控制方案下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及探讨刚度控制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以层刚度比、左右刚度比即结构不同刚度分布控制掉层结构时,掉层底部的刚度不能简单地套用D值法,利用串并联柱对D值法修正后再对其单跨底层不等高框架柱抗侧刚度的修正得到。②利用高规中“等效刚度比”对掉层框架结构进行刚度控制,由于掉层结构底部存在两个不同的嵌固端,通过定义上接地层及所掉部分掉层结构的起算高度以上接地层接地柱与非接地柱的受力情况而定,最终本文所涉及的模型掉层底部的起算高度从上接地层起算。③掉层结构不同刚度分布与等效刚度比分别控制掉层结构时,弹性阶段等效刚度比在控制层间位移角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以这两种刚度控制方案分别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从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上接地柱滞回曲线等进行了罕遇地震、超强地震作用下的结果对比,发现掉层结构在弹塑性分析后所表现的多个方面,控制层刚度比、左右刚度比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结构的控制效果。④通过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建议以层刚度比、左右刚度比控制掉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其次等效刚度比对掉层框架结构的刚度控制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有待研究。⑤初次提出对应部分刚度比,在控制掉层结构的抗震性能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黄群贤,郭子雄,杜培龙[9](2014)在《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框架结构推覆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对不同类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方法。选择一栋12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标准模型,通过对其刚度进行调整,建立4种常见的竖向刚度不规则形式的结构计算模型。采用5种固定侧向荷载模式和4种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分别对4种不同形式的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测目标位移和层间位移上,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不同的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应根据其不规则形式。给出竖向刚度不规则形式所对应的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合理选择表,其中侧向荷载模式叁角分布ITR和能力谱方法(Cap S)在计算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计算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刘培,黄世敏,程绍革[10](2014)在《侧向刚度不规则对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影响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的角度分析了3个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得出可以利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来评判不同地震强度下框架结构的破坏状态。对于刚度沿竖向不规则的框架结构,在处于基本完好状态时,侧向刚度不规则对β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在处于严重破坏状态时,侧向刚度不规则对β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还设计了8个仅底层层高变化的算例,根据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的程度,将体系影响系数ψ1的取值进一步细化。(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S1期)
刚度不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必然产生扭转振动,加剧结构的破坏,而传统抗扭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目前防屈曲耗能支撑(BRB)成为约束不规则结构扭转的一种有效方法.BRB在不规则结构中的布置数量和刚度分配会直接影响耗能减震的效果.通过研究不同支撑布置方案下,单个BRB与同方向总BRB的刚度比以及刚度分配对不规则钢框架的周期比、位移比、楼层顶点最大水平位移等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BRB控制不规则结构扭转的效果.以某L形不规则钢框架为例,借助MIDAS分析软件,得到此类不规则结构BRB布置的合理刚度比和刚度分配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不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志伟,林滟.屈曲约束支撑在侧向刚度不规则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
[2].王颖,朱成泰,高彬森.BRB支撑刚度比对不规则钢框架的耗能减震分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
[3].狄秉臻.山区多跨不规则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支座刚度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张彦斐,李春霞,宫金良.基于线性回归与检验的不规则构件精确刚度矩阵建模[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
[5].张晓峰.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16
[6].崔杰,马玉宏,何子文,黄襄云,陈建秋.侧向刚度不规则的超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6
[7].杨浩天.多层不规则及刚度不均匀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5
[8].周晓燕.山地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刚度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5
[9].黄群贤,郭子雄,杜培龙.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框架结构推覆分析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刘培,黄世敏,程绍革.侧向刚度不规则对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影响的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