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刘芳

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刘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人类中心主义,唐代,送别诗,自然

非人类中心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1](2019)在《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唐代送别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以人类为中心,提倡人类重视自然和所有生命的价值。从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解读唐代送别诗,唐代诗人在诗中表达了"物人平等"的观念,把人类与自然万物视作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唐代送别诗呈现出生态之美和生命之美,这就是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自然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人类精神文明比如诗歌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杨柳[2](2018)在《非人类中心主义艺术家 皮埃尔·于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伦敦蛇形画廊举办的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个展"UUmwelt",展览关注不同形式的认知、新兴智能、生物繁衍和直觉行为等主题。展厅中运用5块LED屏幕呈现大脑活动的图像,捕捉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大脑活动在这一时间段的变化,且根据光、温度、湿度、昆虫以及观众的目光等外部因素不断变化。中央画廊则变为一个孵化器,诞生上千只苍蝇,飞向中心的圆顶。这件装置是继201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的装置作品《未来生命之后》(After ALife Ahead)的首个重要作品。(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11期)

苏湛[3](2018)在《汉弗莱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认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中心主义是传统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预设,包括:默认人类为认识活动的唯一主体;以人类感官或心智作为认识的终极标准;默认对感觉信号的理解只能由人类心智完成。近年来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对这一预设提出了挑战。无论在数据收集方面还是在数据分析方面,科学探索中的人力劳动正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基于这一趋势,美国哲学家保罗·汉弗莱斯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认识论构想。论文分析了汉弗莱斯的观点,指出,认识论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意味着:第一,放弃以人类感官为终极判据;第二,放弃人类的终极判读者地位;第叁,放弃人类的唯一认识主体地位。只满足第一项的认识论可以称为弱非人类中心主义,满足全部叁项的称为强非人类中心主义。(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龙其林[4](2018)在《非人类中心膜拜、生态批评泛化及思想主题癖——对当前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中常见问题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生态文学研究不断升温,逐渐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生态文学研究群落。但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国内生态文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中也存在着常见的问题:一些学者的生态文学概念过于强调作品的自然属性,从而导致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膜拜;随着生态文学研究逐渐成为显学,一些研究者在缺乏足够的生态文学积累的情况下照搬生态概念和理论,将生态批评随意泛化;既有的生态文学研究大多停留于对于作家、作品思想主题的解释上,还缺乏对于生态文本的审美、语言等层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肖楠楠[5](2018)在《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实践中,生态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观念的影响。提升生态德育的效果,需要进行价值观的转换,即超越人类中心论,走向非人类中心论。从外在和内在条件对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表明,外在条件包括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哲学基础和工具理性的批判,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趋向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天人合一、我与你的哲学思想为其注入了思想之源;内在条件包括道德关系和个体德性,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构成从关系之维说明了从道德层面促进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可行性,道德境界论从个体德性之维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落实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孙天牧[6](2017)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争论聚焦于自然界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界是否具有权利、以及能否从"是"中推导出"应该"等根本问题。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离开人去谈价值与权利,必然会陷入无法自证的理论困境。(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肖楠楠[7](2017)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的生态德育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德育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道德关系,从而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选择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则需要看其是否符合形成道德关系的两个条件——目的性与独立性。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人与自然各自具有目的性与独立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关系,因此生态德育的价值观需要转向非人类中心。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生态德育通过静态载体——教材和动态载体——课堂来落实"敬"、"诚"、"仁"、"俭"的生态道德要求。(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7年04期)

李世雁,李娜[8](2016)在《“生态纪”自然维度解读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宇宙、地球、生命都是主体,都有目的性,这与"生态纪"对自然的解读是一致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宇宙、地球和生命中都有"科学",都有"技术",这是"生态纪"思想承认自然智慧和创造力的另一种语言。"生态纪"思想承认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生态纪"思想的自然维度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本体论、行动、价值观进行解读,有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矛盾根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期刊2016-09-27)

孟婕[9](2015)在《动物道德身份获取的必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以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球成员之一,成为我们研究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理论"和汤姆·里根的"动物权利主义理论"开展一系列分析和讨论,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并从中分析得出在研究环境伦理学的过程中,针对如何处理保护动物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的问题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31期)

李玉洁[10](2015)在《非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伦理学所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其观点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呈现出相互对立的关系。本文采用普遍的逻辑论证和分析方法,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背景、实质、核心观点进行分析,概括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从中析出核心价值,发现并剖析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存在的哲学困境,通过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全面分析,为建构合理的生态伦理观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寻求合理的伦理学依据。本文的前两章介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现实背景以及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基础,在此之上挖掘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立论点的两大实质,一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包括强调个体内在价值的个体主义与强调整体权利的整体主义;二是应对生态危机,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的叁、四章从正、反两方面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进行评价。第叁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肯定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第四章分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的困境,包括主体、价值、道德的缺失,以及在实践上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大胆的假设,对其能否作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结论。文章的最后一章分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存在的不合理性,剖析其合理观点,提出以马克思的自然观指导人类实践的开展,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为构建合理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确立基本的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伦敦蛇形画廊举办的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个展"UUmwelt",展览关注不同形式的认知、新兴智能、生物繁衍和直觉行为等主题。展厅中运用5块LED屏幕呈现大脑活动的图像,捕捉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大脑活动在这一时间段的变化,且根据光、温度、湿度、昆虫以及观众的目光等外部因素不断变化。中央画廊则变为一个孵化器,诞生上千只苍蝇,飞向中心的圆顶。这件装置是继201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的装置作品《未来生命之后》(After ALife Ahead)的首个重要作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唐代送别诗研究[J].北方文学.2019

[2].杨柳.非人类中心主义艺术家皮埃尔·于热[J].艺术与设计.2018

[3].苏湛.汉弗莱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

[4].龙其林.非人类中心膜拜、生态批评泛化及思想主题癖——对当前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中常见问题的批评[J].青海社会科学.2018

[5].肖楠楠.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6].孙天牧.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7].肖楠楠.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的生态德育建构[J].教育导刊.2017

[8].李世雁,李娜.“生态纪”自然维度解读非人类中心主义[C].第十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6

[9].孟婕.动物道德身份获取的必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以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为切入点[J].法制博览.2015

[10].李玉洁.非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15

标签:;  ;  ;  ;  

非人类中心论论文-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