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力论

社会活力论

论文摘要

社会活力凸现为时代主题,成为新时代的关键热词,既是和谐社会目标理念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发展问题始终是时代的永恒主题,要发展,必须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具备足以发展的活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无限拓展开来的过程,社会主体由被动态的适应性生存到向主动态的创造性生存的过渡,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生成与发展,无不显示出社会主体活力的生发与展现。社会活力既是对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精神状态、生产和生活状态、实践状态的揭示,又作为每一个社会演进的机制因素和动力因素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只有社会充满活力与生机,国家、民族、地区才能获得发展与进步。因此社会活力并不是崭新的论题,而是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历程中经久不变的主题,只是在当代它凸现出更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进一步挖掘。社会活力研究本质上是对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无限拓展历程的探索,对人类社会发展竭竭不尽动力之源、动力机制的探讨,并且试图通过这种探讨深入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关系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发展的认识和观念建构,面对时代问题积极探寻增强社会活力的可能路径。中西活力思想的溯源及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活力思想成为为本论文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当代中国社会的活力转向,则代表了从我国建设的现实出发,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所做的辩证分析和理性思考。社会活力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本体论、生存论和价值论的理论价值。它的产生既源于人的活力心理学发生的复杂性特征,又源于人类生存实践的生成性特性,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自我创生、自我指涉与自主自决的能力。我们必须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在人与对象世界的矛盾与张力、生成与变化、超越与束缚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感性活动、利益协调、社会控制、知识实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把握社会活力的生成。理论层面的探讨包括对社会活力的前提性分析,哲学思考与价值观的反思。必须在自由个性张扬与公平正义约束的辩证统一中才能真正把握社会活力;只有尊重多元与差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在经济与道德的互动、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的张力中才能寻求社会活力的精神支撑;社会活力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平衡自由与秩序张力、即允许个体自由自觉决策又受社会集中控制的制度作为保障,为创造适合社会活力的制度环境、建构有活力的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根基。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活力的反思与探索,既是对社会活力理论体系的拓展、深化与关照,也是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理性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回应。总结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积极活力景观的经验和教训,分析阻滞社会活力的因素,探讨增强社会活力的路径,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持续稳定、生机活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 活力的思想史考察
  • 2.1 活力的概念溯源
  • 2.2 马克思主义的活力观
  • 2.3 和谐社会的灵动乐章:现代社会的活力转向
  • 3 社会活力的基本规定
  • 3.1 活力的语义辨析
  • 3.2 社会活力的概念界定
  • 3.3 社会活力的分类
  • 3.4 社会活力的特征
  • 4 社会活力生成的理论分析
  • 4.1 人的活力生成: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
  • 4.2 社会系统的活力生成:系统科学视角
  • 5 社会活力的实践生成
  • 5.1 感性活动:社会活力的现实基础
  • 5.2 利益协调:社会“活而不死”的深刻根源
  • 5.3 社会控制:社会“活而不乱”的合法性保障
  • 5.4 知识实践:社会活力彰显的动力
  • 6 社会活力的人性根基
  • 6.1 对象性:本体论根基
  • 6.2 交往:对象性的实现方式
  • 6.3 自由张扬与正义约束
  • 7 社会活力的精神源泉
  • 7.1 情感:情感驱动
  • 7.2 道德:价值支撑
  • 7.3 主流价值与多元文化
  • 8 社会活力的制度保障
  • 8.1 制度:外在功能
  • 8.2 制度公正:内在价值
  • 8.3 自由自主与社会控制
  • 9 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反思与探索
  • 9.1 妨碍社会活力的因素探析
  • 9.2 激发社会活力的积极举措
  • 9.3 探索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的路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越在关键时刻,越要担当作为[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5)
    • [2].激活民间社会活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缘起、基础和治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社会活力:内涵解读·特征分析·实践生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3)
    • [4].浦东五年“成绩单”有哪些亮点[J]. 新民周刊 2017(01)
    • [5].莫让竞争口号流于简单冰冷[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05)
    • [6].浅析如何发挥消防安全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J]. 魅力中国 2017(05)
    • [7].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J]. 政工学刊 2013(12)
    • [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J]. 四川政报 2008(18)
    • [9].新中国70年激发社会活力体制机制的探索[J].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9)
    • [10].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稳定[J]. 新长征(党建版) 2014(08)
    • [11].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J]. 成才与就业 2011(11)
    • [12].国内关于社会活力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求知 2010(10)
    • [13].习近平在深化改革中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 [14].社会活力的压抑与释放[J]. 南风窗 2014(24)
    • [15].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J]. 成才与就业 2014(03)
    • [16].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J]. 西藏发展论坛 2014(02)
    • [17].聚焦《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意见》提改革新思维新举措,激发全社会活力创造力[J]. 理论导报 2020(05)
    • [18].平衡社会活力与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刍议[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8)
    • [19].寻找中国活力[J]. 南风窗 2014(24)
    • [20].倾力打造历史与社会活力课堂[J]. 考试与评价 2014(02)
    • [21].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活力[J]. 学会 2014(04)
    • [2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组织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3].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活力[J]. 杭州(周刊) 2016(04)
    • [24].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J]. 今日科苑 2009(19)
    • [25].打开市场活力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放管服”改革述评[J]. 当代兵团 2017(14)
    • [26].社会活力源于民心向背和“官念”转变[J]. 群言 2015(01)
    • [27].“优胜劣汰”两面看[J]. 江南论坛 2010(06)
    • [28].谢立中:应有专门机构协调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12)
    • [29].个人活力、社会活力与国家活力[J]. 上海采风 2011(04)
    • [30].贵在激发社会活力[J]. 今日浙江 2011(12)

    标签:;  ;  ;  ;  ;  ;  ;  

    社会活力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