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

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

论文摘要

五四前后,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救国图强的时代主题上,又附加上了转型时期特有的社会力量整合、思想道德重塑等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五四结社风潮,人们纷纷组织社团研究学习,各种思潮纷呈涌现,竞相提出各种社会文化建设方案,相互交织,论争激烈;有志之士希望通过社团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五四时期的结社风潮,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它在我国近代文化变革从外层物质文化观念层面,经由中层制度文化层面发展到文化心理层面是发生的。人们希望通过社团活动重塑“国民性格”,改造社会,培养国人的“社会组织性”,使中国社会不再是一盘散沙,成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建立一种有组织的理想社会。从思想根源来说,五四结社思潮一方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的士人结社和戊戌、辛亥时期结社有传承;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外国的社团经验。是中西文化两方面的交汇。从各社团的言论和实践来看,他们大多都有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希望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来实现,并不借助于政治斗争。但由于局势的变化,人们社会实践倾向、奉行主义的不同,各个社团开始从再造社会的思潮中分化开来,有一部分成为共产主义者,一部分站到对立面成为反共产主义者,还有一部分成为中间的“第三种人”。五四结社风潮在思想和社会实践上有很多可贵的成绩,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带有很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实践上很多措施缺乏考虑,不成熟,对于不同意见,没有客观的理性对待。所以要肯定五四结社风潮的成绩,也要看到其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时至今日,我国的社会文化转型仍然在探索中前行,我们除了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外,还应着眼于现实,进行新的发展。对于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加以注意和引导,发挥社团组织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学术回顾
  • 一、关于五四结社风潮的整体研究概况
  • 二、个案研究情况
  • 三、史料文献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内容的界定
  • 二、框架与思路
  • 第一章 结社思潮兴起的背景
  • 第一节 转型期的社会变动及社会观的变化
  • 一、经济的发展
  • 二、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 三、社会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 四、民族主义的激荡
  • 第二节 国际形势变动的外在影响
  • 第三节 结社风潮的产生
  • 第二章 结社风潮的思想来源
  • 第一节 来自传统结社思想的影响
  • 一、朋党和士人结社
  • 二、戊戌学会和辛亥前后的社会结社
  • 第二节 对国际结社观念的吸收
  • 一、对美国民治制度的效仿
  • 二、西方社团运作形式
  • 第三章 理论主张及思想内涵
  • 第一节 理论主张
  • 一、建立理想的国家
  • 二、重塑国民性
  • 三、进行学术研究
  • 第二节 思想内涵和特点
  • 一、社团成员的成分单一,队伍纯洁
  • 二、注重加强团员自身修养
  • 三、社团奋斗目标远大
  • 四、社团民主化
  • 五、社团活动方式:“小组织,大联合”
  • 第四章 社团实践及其社会动员
  • 第一节 社团本身的社会影响力
  • 一、社团的地区分布
  • 二、社团活动的社会阶层构成
  • 第二节 社团实践的社会影响
  • 一、社团的宣传活动
  • 二、社团实践活动
  • 第五章 结社风潮的演变过程: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例
  • 第一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演进
  • 一、第一阶段:宣传思想,进行启蒙
  • 二、第二阶段:社会实践,标明主义
  • 三、第三阶段:政治分化,归于政党
  • 第二节 少年中国学会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 一、少年中国学会概述
  • 二、少年中国学会的精神及活动
  • 第三节 思想分歧与论争
  • 第四节 社团分裂及成员流向
  • 第六章 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得与失
  • 第一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进步作用
  • 一、有利于组成社会有机体
  • 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
  • 第二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不足
  • 一、盲动性和盲从性
  • 二、思想启蒙成效不足
  • 三、泛政治化
  • 余论
  • 基本研究资料及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少年中国学会”成员的命运[J]. 文史参考 2011(15)
    • [2].“少年中国学会”20世纪中国最早的青年社团[J]. 中华儿女 2011(20)
    • [3].独领风骚的少年中国学会[J]. 钟山风雨 2012(01)
    • [4].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J]. 黑龙江史志 2010(21)
    • [5].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青年社团 少年中国学会[J]. 北京档案 2011(07)
    • [6].“少年中国学会”成员的命运[J]. 共产党员 2012(15)
    • [7].九十年前的星星之火[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23)
    • [8].高君宇代表少年中国学会出席远东人民代表大会[J].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2009(00)
    • [9].“少年中国学会”回溯[J]. 文史春秋 2011(11)
    • [10].卢作孚何以加入少年中国学会[J]. 红岩春秋 2016(05)
    • [11].毛泽东与少年中国学会[J]. 文史精华 2009(04)
    • [12].五四时期少年中国学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启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03)
    • [13].国共两党之外:曾琦与梁启超的关系考论[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2)
    • [14].“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的社会活动探析——以王光祈为中心的探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5].论王光祈与国家主义派[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6].左舜生与少年中国学会思想论争[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7].王光祈:少年中国学会之少年骄子[J]. 同舟共进 2019(04)
    • [18].“疆场上见”[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06)
    • [19].少年中国 百年前的中国心灵图画[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06)
    • [20].用生命谱写灿烂诗篇——鲜为人知的邓中夏诗作[J]. 党史文汇 2013(09)
    • [21].1921年的中国: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J]. 江淮文史 2011(05)
    • [22].从审美入手的救赎[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6(08)
    • [23].王光祈早年思想发展探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4].“海归”与“土鳖”待遇差别大[J]. 文史博览 2012(04)
    • [25].“新青年”的“新生活”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中心的考察[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05)
    • [26].伟人毛泽东的实干品质[J]. 北京党史 2015(05)
    • [27].激扬文字 少年中国[J]. 中国档案 2011(12)
    • [28].“新文化”如何成了一种“运动”——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心的探究[J]. 学术月刊 2009(01)
    • [29].论王光祈的外交新思维[J]. 文化学刊 2016(01)
    • [30].阅读推荐[J]. 明日风尚 2015(10)

    标签:;  ;  

    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