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止泻退热片是由解表清里法代表方剂葛根芩连汤中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中药提取的有效部位所组成的中药现代复方制剂。研究目的:对止泻退热片的主要药理作用进行评价,对该药物体内外抗轮状病毒感染作用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在正常小鼠体内和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小鼠体内,以小肠推进率为指标考察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按照完全随机资料的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方法分析止泻退热片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药理作用并且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复方地芬诺酯片进行比较。2复制蓖麻油腹泻小鼠模型,以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腹泻指数为指标考察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按照重复测量数据及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方法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复方地芬诺酯片的止泻药理作用。3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方法,以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考察药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5933、肠产毒性大肠杆菌44813、志贺氏痢疾杆菌51252、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的抑制作用;根据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选择对药物敏感度较高的两种细菌即分别选择并复制肠产毒性大肠杆菌44813、志贺氏痢疾杆菌51252感染小鼠的模型,考察药物干预对模型小鼠死亡率的影响,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环丙沙星片的体内抑菌药理作用。4复制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以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的体温为指标考察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按照重复测量数据分析方法及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安乃近片的解热药理作用。5通过细胞培养手段,采用MTT和细胞病变(CPE cytopathic effect)结合的方法,以正常细胞存活率为指标考察药物的细胞毒性,以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为指标考察药物在体外对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的直接杀伤作用;对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入侵MA104细胞的预防作用;对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在MA104细胞中进行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50%正常细胞存活的药物浓度/抑制50%病毒的药物浓度为指标,评价并比较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体外抗轮状病毒药理作用的安全性。6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4天龄昆明小鼠乳鼠的腹泻模型,观察被病毒攻击后不同时间乳鼠的腹泻率、乳鼠的腹泻程度、乳鼠小肠组织HE染色病理变化、小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乳鼠粪便(包括大肠内容物)中的轮状病毒抗原;通过免疫荧光方法(IF)检测乳鼠小肠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通过CPE法及Reed-Munch法检测乳鼠粪便中是否含有感染性轮状病毒及其病毒滴度。7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4天龄昆明小鼠乳鼠的腹泻模型,筛选感染病毒阳性的乳鼠进行药物干预,以乳鼠腹泻率、乳鼠腹泻程度、乳鼠粪便中是否含有感染性轮状病毒为指标考察药物对感染轮状病毒乳鼠的治疗作用。采用χ2检验比较并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利巴韦林片对乳鼠腹泻率的影响;按照重复测量数据分析方法及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方法分析给药后不同时间,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利巴韦林片对乳鼠腹泻程度的影响;采用χ2检验分析并比较在给药第三天后止泻退热片与阳性对照药物葛根芩连微丸、利巴韦林片对乳鼠粪便检测出感染性轮状病毒阳性率的影响。8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4天龄昆明小鼠乳鼠的腹泻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乳鼠小肠组织钠离子葡萄糖联合转运子(SGLT1)mRNA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乳鼠小肠上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按照完全随机资料的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的方法比较止泻退热片组与模型组、正常组之间上述两种指标的差异,探讨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1在考察药物对正常小鼠小肠功能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5,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复方地芬诺酯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小肠退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70;止泻退热片0.39g/kg剂量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之间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91;止泻退热片0.195g/kg剂量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之间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相比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8。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40;止泻退热片0.39g/kg剂量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止泻退热片0.195g/kg剂量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考察药物对新斯的明致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各组的小鼠小肠推进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5,P=0.000;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3;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8;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9;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53。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止泻退热片0.78g/kg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止泻退热片0.195g/kg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76。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31;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3;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11;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肠推进率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2;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肠推进率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3。2在考察药物对蓖麻油腹泻小鼠的腹泻指数影响的实验中发现:不同处理组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2.26,P=0.008,即药物对小鼠腹泻指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趋势有影响。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4,P=0.000;复方地芬诺酯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39,P=0.69;葛根芩连微丸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0,P=0.83;止泻退热片0.78g/kg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0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在不同时间的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02。在给药后1小时,各组的小鼠腹泻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P=0.000;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9;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给药后2小时,各组的小鼠腹泻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P=0.038;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1;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3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6;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6;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25;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95;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3。在给药后3小时,各组间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P=0.000;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19;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28;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4;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93;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6。在给药后4小时,各组间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P=0.023。复方地芬诺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21;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3;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83;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02;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4;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复方地芬诺酯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82;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69。3止泻退热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毒大肠杆菌、出血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3×10-3g/ml、9.26×10-3g/ml、3.09×10-3g/ml、2.78×10-2g/ml,葛根芩连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毒大肠杆菌、出血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43×10-4g/ml、4.23×10-6g/ml、3.81×10-5g/ml、2.78×10-3g/ml,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毒大肠杆菌、出血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24×10-7g/ml、1.41×10-7g/ml、1.41×10-7g/ml、1.27×10-6g/ml。χ2值=17.600,P=0.003,表明感染志贺痢疾杆菌的各组小鼠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退热片0.78g/kg、0.39g/kg、0.195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死亡率下降。χ2值=19.018,P=0.002,表明感染产毒型大肠杆菌各组小鼠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退热片0.78g/kg、0.39g/kg、0.195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死亡率下降。4在解热实验中发现:不同处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45.397,P=0.000,即药物对大鼠体温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影响。模型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4,P=0.000;安乃近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37,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0,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93,P=0.000;止泻退热片0.27g/kg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7,P=0.000;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08,P=0.000。给药前各组大鼠体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88,P=0.499。给药后1小时各组大鼠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4,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安乃近片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4;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22;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9。给药后2小时各组大鼠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2,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安乃近片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9;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给药后3小时各组之间大鼠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4,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安乃近片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96;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8;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安乃近组相比,大鼠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54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止泻退热片0.27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退热片0.13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大鼠体温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40。5止泻退热片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Probit=-1.67560-0.50880X,χ2=0.057,P=0.996,方程拟合优度好。50%细胞存活率药物浓度TC50=0.49699 mg/ml。利巴韦林注射液细胞毒性试验结果:Probit=-1.06635-0.65520X,χ2=0.039,P=0.998,方程拟合优度好。50%细胞存活率药物浓度TC50=0.24298mg/ml。止泻退热片对轮状病毒生物合成的结果: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Probit=0.99047+2.26293X,χ2=0.02,P=0.999,方程拟合优度好。50%病毒抑制率药物浓度IC50=0.00519mg/ml。止泻退热片的抗人轮状病毒在细胞内生物合成治疗指数TI=TC50/IC50=0.49699/0.00519=95.8。止泻退热片的直接杀伤人轮状病毒试验结果:不同浓度药物的病毒抑制率几乎为零,无法求出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止泻退热片的抗人轮状病毒吸附试验结果:不同浓度药物的病毒抑制率几乎为零,无法求出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利巴韦林对轮状病毒生物合成的结果: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Probit=1.32516+2.50772X,χ2=0.024,P=0.999,方程拟合优度好。50%病毒抑制率药物浓度IC50=0.01281mg/ml。利巴韦林的抗人轮状病毒在细胞内生物合成治疗指数TI=TC50/IC50=0.24298/0.01281=18.9。利巴韦林的直接杀伤人轮状病毒试验结果:不同浓度药物的病毒抑制率几乎为零,无法求出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利巴韦林的抗人RV吸附试验结果:不同浓度药物的病毒抑制率几乎为零,无法求出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之间的拟合方程。6正常组乳鼠在灌胃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后的任何时间点都没有出现腹胀、腹泻、肛门红肿、精神萎靡等疾病表现;其粪便和大肠内容物标本中都未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未分离出轮状病毒。感染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的4天龄昆明乳鼠在病毒攻击后8h、12h、24h、36h、48h、72h、96h、7d、10d的腹泻程度分别为1.00、1.00、1.53、2.00、2.64、3.50、2.00、1.00、1.00;腹泻率分别为0%、0%、40%、69%、81.8%、87.5%、50%、0%、0%;粪便中抗原检测结果分别为:19例样本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的有5例;17例样本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的有7例:15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9例;13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9例:11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10例;8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8例;6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3例;4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0例;2例样本中阳性样本为0例;粪便中分离出的病毒滴度分别为:TCID50=10-4.5/25ul、TCID50=10-4.8/25ul、TCID50=10-3.6/25ul、TCID50=10-2/25ul、TCID50=10-1/25ul、TCID50=10-1/25ul、TCID50=10-1/25ul、无、无。正常乳鼠在灌胃不含血清RPMI-1640后的任何时间小肠上皮细胞都有清晰的极化现象,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感染病毒乳鼠小肠的病理表现为膨胀的绒毛顶端,多数绒毛的损伤部位在顶部。乳鼠在被病毒攻击后第24小时,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在细胞内部的位置变得不再规律,小肠上皮细胞沿着绒毛表面出现许多大的空泡。乳鼠在被病毒攻击后第72小时小肠上皮的空泡化最为严重,细胞核位置改变,有部分细胞坏死,小肠的肌层较正常薄。乳鼠在被轮状病毒攻击第96小时小肠上皮细胞出现更新现象,在被病毒攻击后第7天小肠上皮细胞恢复到正常形态。在整个观察的时间段中未见到隐窝细胞出现异常表现。在解剖乳鼠小肠时发现感染病毒的乳鼠小肠中有很多气体生成,在结肠中有大量淡黄色液体粪便堆积,同时发现其小肠组织脆性比较大、易断;正常乳鼠小肠中未见到气体,结肠中有深棕色成形粪便,小肠组织有正常弹性。正常乳鼠在灌胃不含血清RPMI-1640后的任何时间其小肠上皮细胞内都没有发现轮状病毒抗原,感染轮状病毒乳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在病毒攻击后8hpi已经可以观察到RV抗原的表达,12hpiRV抗原表达强度和表达量都比较高,病毒攻击后24hpiRV抗原表达强度和表达量相对减少,在96hpi后无法检测出RV抗原。感染病毒的乳鼠上皮细胞中可见大量的脂滴、糖原以及空泡。7在考察药物治疗乳鼠感染轮状病毒腹泻的实验中发现:正常组乳鼠没有出现腹胀、腹泻、肛门红肿、精神萎靡等疾病表现。给药后第一天χ2=0.225,P=0.999,各组之间的腹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第二天χ2=13.923,P=0.016,各组之间的腹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利巴韦林片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给药后第三天χ2=13.500,P=0.019,各组之间的腹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乳鼠腹泻率为零,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利巴韦林片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率下降,葛根芩连微丸组乳鼠腹泻率为零。在考察给药后乳鼠腹泻程度变化的实验中发现不同处理组与不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71,P=0.010,即药物对乳鼠腹泻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影响。给药第1天各组乳鼠腹泻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0,P=0.959。给药第2天各组乳鼠腹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0,P=0.000;利巴韦林片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5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6;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8;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09。给药第3天各组乳鼠腹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P=0.000;利巴韦林片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没有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06;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8;止泻退热片0.78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8;止泻退热片0.39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没有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止泻退热片0.195g/kg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乳鼠腹泻程度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06。药物治疗第3天,χ2=17.143,P=0.009,表明各组乳鼠粪便中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止泻退热片0.39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止泻退热片0.195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利巴韦林片组与模型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葛根芩连微丸组与模型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利巴韦林片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葛根芩连微丸组相比,粪便中存在感染性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减少。8各组乳鼠小肠上皮细胞的SGLT1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3.524,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SGLT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SGLT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GLT1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4。各组乳鼠小肠上皮细胞内PGE2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27,P=0.000。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PGE2分泌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PGE2分泌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止泻退热片0.78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GE2分泌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研究结论:1止泻退热片能够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动功能,能够抑制新斯的明致小肠推动亢进小鼠的小肠推动功能。2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蓖麻油致泻小鼠的腹泻指数。3止泻退热片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毒大肠杆菌、出血大肠杆菌在体外的繁殖,能够减少志贺痢疾杆菌、产毒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4止泻退热片能够降低啤酒酵母发热大鼠的体温。5止泻退热片能够抑制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在MA104细胞中的生物合成,在体外不能直接杀伤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不能预防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入侵MA104细胞。6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能够感染4天龄昆明小鼠乳鼠并导致其腹泻,该腹泻有自愈性特点。7止泻退热片对感染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乳鼠腹泻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小肠上皮PGE2分泌有关,对钠离子葡萄糖转运子SGLT1的表达没有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止泻退热片论文; 主要药效论文; 抗轮状病毒论文; 钠离子葡萄糖联合转运子论文; 前列腺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