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松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间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创新教学、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公识。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结合政治课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思维培养
1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能让学生拥有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从教学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教条式和雄辩式教学使学生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教师以不容置疑的、结论式的口吻将教材观点逐条列出,向学生宣布。而学生不能看到、更不能经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辩证思维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老师没有讲过的不敢讲,老师没有教过的不敢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创新思维无从谈起。有时教师凭借自己知识丰富、口齿伶俐、思维敏捷、逻辑严密,沉醉在自己的演讲和自我辩论中,这样,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失去了主动参与的勇气,思维难以得到训练。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教师包办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独角戏式”的课堂环境往往使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开展创造性思维。
2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精心筛选发散点,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计新奇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的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启动脑筋认真思考,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内部规律,认知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把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流。例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之前,首先让学生分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让学生讨论任何事物与它周围的事物有无联系?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学生各抒己见,兴趣高涨。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指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同时也可以列举诸如“洛阳纸贵”、“唇亡齿寒”、“十指连心”及一些日常生活事例。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思维,使理性认识建立在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之上,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设疑质疑解疑
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使用教材、安排教学流程上要多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方法。学生没有疑问,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有质疑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惟师、惟上、迷信、盲从、缺乏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依赖被动的人格。须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善问是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勇于探索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这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解疑并有所创新;再次,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最后,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课本和参考资料质疑提问,并进行评析矫正。例如,在讲“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1998年军民抗洪救灾的情景,并指出,抗洪精神是伟大的,值得颂扬的,但年年需要抗洪的状况有否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年年发洪灾?人类应怎样对待自然界?如何保护生态平衡等等。这既调动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深刻理解了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这一道理。
4创设多种情景,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在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使学生置身于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创造性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实现的。然而,创新思维的最终源泉不是在课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的人,其创新思维才具有实质性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市场追踪”、“社会调查”、“记者答辩”等,让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外观察、思考、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在讲《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内容时,利用学校所在地工业园区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搞社会调查,了解三大产业发展的轨迹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报刊、社会舆论、网络等途径捕捉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并学会分析、归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迷失在所学的课本知识中,也才能真正显示所学理论的价值。由此克服那种固定、刻板、僵化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庙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