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戏剧论文-王晓慧

哲学戏剧论文-王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教学,丑角,人性哲学

哲学戏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慧[1](2019)在《基于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探究丑角形象的人性哲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有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留存于世。在作品中莎翁除了对爱情、战争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外,也着力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研究发现,作品中的丑角形象集中体现了莎翁不同阶段的人性哲学。因此,在戏剧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丑角群体,分析欣赏其戏剧功能,不但能加深对莎翁作品的认知,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莎翁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人性哲学。(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刘琛[2](2019)在《荒诞戏剧中的荒诞哲学:从《西绪福斯神话》到《等待戈多》》一文中研究指出《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4期)

包大为[3](2019)在《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学实践及其未竟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体现了他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性把握。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布莱希特不仅吸纳了柯尔施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命题的阐释,更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中发展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戏剧和新文学。虽然"戏剧革命"通常被理解为戏剧技术上的变革,但其实质是重构一种能够引导观众反思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场。布莱希特通过陌生化效果实现对旧戏剧的辩证批判,其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戏剧本身的创新,而是为了创造出能够改变世界的新观众。布莱希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不仅体现为通过戏剧技术革命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阶级矛盾和新社会等唯物史观主题,更体现为通过新剧本将20世纪文学批判的笔触带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范畴。这既是尚未终结的资本主义批判总体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天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实践创新的多元参照。(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孙丽丽[4](2018)在《儿童哲学探究的戏剧游戏教学模式与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和哲学的一致性在于儿童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游戏者,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着积极地批判性思考。因此,戏剧游戏成为儿童一种有创意的哲学探索方式。本文提出了儿童哲学探究的戏剧游戏模式,即"游戏——探究"教学模式,并将其概括为:暖身、表演、探索、复演、拓展五个程序,从而实现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的有机统一。同时,儿童戏剧游戏教学需要诉诸一定的引导,分别从环境、内容、方法和评价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阳[5](2018)在《从“完整的人”的哲学概念看哈姆雷特的戏剧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全球文学史和世界戏剧史的辽阔星空来看,莎士比亚是最引人注目的星座之一,代表作《哈姆雷特》更是闪烁着永恒历史光辉的文学经典。莎翁在剧中阐述了自己一贯的创作主题:政治与人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以及生存和死亡的古老哲学命题。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哈姆雷特》都像一个无尽的文学宝藏,待后人细细挖掘。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创造出了一个"人"的概念。更进一步(本文来源于《戏友》期刊2018年02期)

汪正龙[6](2018)在《马克思论悲剧与喜剧——历史哲学、戏剧学与美学的叁重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关于悲剧与喜剧的论述以历史哲学为切入点、以戏剧学为观察点、以美学为引申点,虽然具有自己的美学内涵,但大大超越了通常的美学含义。历史、戏剧、美学成了一个整体,历史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戏剧化的文学形式,悲剧与喜剧充当了一种社会文化批评的范式,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也产生了独到的美学效果。但是,由于历史、戏剧、审美叁者并不一定具有统一性,所以有时候在马克思那里形成了裂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童童[7](2018)在《米歇尔·梅耶问题学哲学基础上的戏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比利时哲学家米歇尔·梅耶是问题学的奠基人,并在问题学哲学的基础上建构其戏剧观。作为问题学哲学的核心概念,叩问在梅耶的戏剧观中延续其至关重要的地位。本论文试图紧紧围绕叩问,展开对梅耶戏剧观的研究。我们将从梅耶的两本着作《喜剧性与悲剧性:对戏剧及其历史的思考》和《何谓戏剧?》中,梳理出其戏剧理论;此外,我们将借助一部具体的戏剧作品,来阐释梅耶的戏剧观。我们选取的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犀牛》。本论文共包括叁个章节。在第一章中,我们将阐明叩问的定义和以叩问为核心的戏剧观。叩问是对一个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行为,在历史加速发展的时期,持续建立问题性回答与非问题性回答之间的差异。戏剧是叩问的表现形式:为了回应历史加速发展对叩问的需要,戏剧呈现和激发叩问。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聚焦在《犀牛》所体现的叁个主要问题:犀牛的加速增长,变形引起的混乱和贝兰吉存在的孤独感。因为叩问是对一个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行为,所以最后一章将展示《犀牛》对这叁个主要问题所提出的新问题:如何面对持续上升的问题性?如何逃离意识形态的传染性?如何在这荒诞的世界中生存?这不仅是尤内斯库对那个时代的所发出的叩问,更是现代的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3-01)

于文思[8](2018)在《萨拉·凯恩戏剧中的生命哲学观——以后期剧作《渴求》与《4.48精神崩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拉·凯恩后期的戏剧《渴求》与《4.48精神崩溃》一向被认为充满了对死亡的探求与渴望。但事实上,凯恩正是通过死亡展现了她的生命哲学观:生命的延异性展现了生死并置的时间逻辑,生命的同一性将自我与他者的生命相连,生命的循环性则将死亡纳入新生的一部分,生命在这叁个层次中逐渐展开自身。这叁个维度交汇出凯恩对生命的态度:直面伤痛与死亡是自我拯救的前提,立足于死亡是领悟生命的原点。(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童童[9](2017)在《米歇尔·梅耶问题学哲学基础上的戏剧思想——以尤内斯库的《犀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耶把问题学哲学用于戏剧研究,在国内外都是全新的尝试。本文从梅耶的《喜剧性与悲剧性:对戏剧及其历史的思考》和《何谓戏剧?》中提炼梅耶的戏剧思想,用于分析尤内斯库的剧本《犀牛》。梅耶认为,戏剧是历史加速运行的产物,通过表演回答的混淆,引起观众的叩问。换句话说,在历史剧变的时期,人们对自我、世界和他人的认知发生改变,新旧回答同时存在,戏剧表演了人类的迷失,帮助观众排除失效的回答,确立正确的回答。在尤内斯库的这个作品中,犀牛的激增是历史加速运行的缩影,人物的荒诞是混淆回答的后果,叩问是《犀牛》的目的,因此这是一部重建理性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厦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2-16)

林婷[10](2017)在《复眼中观:佛教哲学与赖声川戏剧思维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探讨了佛教的哲学理念如何生成赖声川的戏剧思维,包括创作方法的选择、艺术构形的生成、创意原理的运用等。此外,论文还阐析了赖声川所接受的多种思想资源包括佛教哲学、后现代思潮、跨文化思维如何相互萃取、修正,生成其戏剧思维的独特面貌。(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7年04期)

哲学戏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慧.基于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探究丑角形象的人性哲学意蕴[J].高教学刊.2019

[2].刘琛.荒诞戏剧中的荒诞哲学:从《西绪福斯神话》到《等待戈多》[J].文学教育(上).2019

[3].包大为.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学实践及其未竟使命[J].文学评论.2019

[4].孙丽丽.儿童哲学探究的戏剧游戏教学模式与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

[5].张阳.从“完整的人”的哲学概念看哈姆雷特的戏剧行动[J].戏友.2018

[6].汪正龙.马克思论悲剧与喜剧——历史哲学、戏剧学与美学的叁重透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

[7].童童.米歇尔·梅耶问题学哲学基础上的戏剧观[D].厦门大学.2018

[8].于文思.萨拉·凯恩戏剧中的生命哲学观——以后期剧作《渴求》与《4.48精神崩溃》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童童.米歇尔·梅耶问题学哲学基础上的戏剧思想——以尤内斯库的《犀牛》为例[C].2017中国·厦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10].林婷.复眼中观:佛教哲学与赖声川戏剧思维的生成[J].戏剧艺术.2017

标签:;  ;  ;  ;  

哲学戏剧论文-王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