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维纳/微米结构聚苯胺的设计与合成

2,3维纳/微米结构聚苯胺的设计与合成

论文题目: 2,3维纳/微米结构聚苯胺的设计与合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作者: 钟文斌

导师: 杨万泰

关键词: 表面接枝,聚苯胺,微米结构,三维纳米线网络,纳米管网络

文献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聚苯胺(PANI)在透明电极、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子导电、光学材料、电磁屏蔽器件和轻质电池电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吸引了广大科学研究者的注意力,而纳米结构的PANI在导电通道、相互连结和纳米尺寸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从而能使PANI的各项性能得到提高;另外,聚合物膜具有比重小,柔软,抗震和原料价格低等特点,以之为基材的功能材料的开发一直以来也是科学工作者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将二者结合,即在聚合物膜表面固定纳/微米级聚苯胺,以期赋予PANI或者聚合膜以新的性能和应用,如表面导电的绝缘聚合物膜,抗静电和全塑性晶体管等,将为此两方面研究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二维、三维的PANI纳/微米结构的合成方法,价廉而简单的在聚合物表面和溶液中地获得了大量PANI纳/微米结构。主要的结果如下: 1.用表面氧化聚合法在聚丙烯(PP)-g-聚丙烯酸(PAA)膜表面接枝二维PANI。在溶液pH值为1和聚合时间为5h等优化条件下,在PP-g-PAA/PANI膜表面PANI的平均厚度可达600nm,膜表面PANI电导率的最大值约10-2S/cm。在该PP-g-PAA/PANI膜的表面,可观察到是直径100-500 nm的PANI颗粒。 2.在PP-g-PAA/对苯二胺(PDA)膜表面用氧化聚合法接枝2-D PANI。经PDA与苯胺的聚合反应,PP-g-PAA膜通过PDA以共价键与PANI链连接,牢固地将PANI固定在膜表面从而形成PP-g-PAA/PANI复合膜。当PANI接枝量为1.5 wt%时,PANI层的平均厚度为0.4μm,膜上PANI粒子的直径大约150nm。PANI的电导率为0.21S/cm。该PP-g-PAA/PANI膜的水接触角为80°左右。 该PP-g-PAA/PANI复合膜上的PANI链可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重新活化,其他苯胺单体能再次与活化的PANI链聚合,使PANI的接枝率可进一步提高。 3.首次在PP-g-PAA表面构筑PANI微/纳米球、线、带和空球。把PP-g-PAA膜浸入不同丙烯酸(AA)/苯胺(摩尔比)的水溶液中,氧化聚合苯胺,形成尺寸可调的PANI微/纳米球、线、带和空球并被固定在膜的表面。在AA为0.11M的条件下,当AA/苯胺的值为1:0.3时,PANI微球的直径为70-200nm;AA/苯胺的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导电聚合物

1.1.1 导电高聚物的研究历史

1.1.2 导电高聚物的类型

1.2 导电聚苯胺

1.2.1 聚苯胺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1.2.2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1.2.3 苯胺的氧化聚合机理

1.3 纳米/微米结构的聚苯胺

1.3.1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制备

1.3.2 微/纳米聚苯胺纤维的制备

1.3.3 PANI纳/微米管

1.3.4 聚苯胺微球

1.4 聚合物及改性

1.4.1 聚合物表面改性

1.4.2 表面光接枝聚合

1.4.3 聚合物膜表面接枝PANI

1.4.4 无机表面接枝PANI

1.4.5 无机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PANI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1 目的

1.5.2 意义

第二章 表面氧化聚合制备聚丙烯/聚苯胺复合导电膜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

2.2.2 PP-g-PAA/Ani的制备

2.2.3 PP-g-PAA/PANI的制备

2.2.4 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苯胺在PP-g-PAA膜上的酸碱反应

2.3.2 接枝聚合时间对PP-g-PANI膜上PANI含量的影响

2.3.2 pH值对苯胺氧化接枝聚合的影响

2.3.4 PANI的接枝率和PAA量的关系

2.3.5 PP-g-PAA/PANI膜的表面形貌和电导率

2.4 小结

第三章 对苯二胺引入聚合物表面氧化接枝聚合苯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

3.2.2 PP-g-PAA膜的酰氯化

3.2.3 合成PP-g-PAA/PDA复合膜

3.2.4 制备PP-g-PAA/PANI膜

3.2.5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制备PP-g-PAC

3.3.2 合成和表征PP-g-PAA/PDA膜

3.3.3 接枝聚合苯胺制备PP-g-PAA/PANI膜

3.3.4 再次氧化接枝聚合苯胺

3.4 小结

第四章 在聚合物膜表面构建形貌可控的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球形粒子、线和带)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

4.2.2 PP膜表面微/纳米结构PANI的合成

4.2.3 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在聚合物膜表面制备单层聚苯胺空球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

5.2.2 PP膜表面微米结构PANI的合成

5.2.3 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使用软模板合成大面积三维聚苯胺纳米线网络结构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

6.2.2 制备聚苯胺三维线网络

6.2.3 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制备大面积聚苯胺纳米管网络结构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材料

7.2.2 制备聚苯胺纳米管网络结构

7.2.3 表征

7.3 结果与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6

参考文献

  • [1].化学改性与石墨烯负载对MoS2超电容性能的影响[D]. 朝洁.华南理工大学2018
  • [2].采用模板法制备有序排列的聚苯胺复合微管和微丝的研究[D]. 熊善新.四川大学2004
  • [3].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功能性和可加工性研究[D]. 邵亮.兰州大学2011
  • [4].纳米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 颜海燕.西北工业大学2014
  • [5].微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研究[D]. 孙俊.安徽大学2012
  • [6].超短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D]. 汤力.江南大学2017
  • [7].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孙立波.山东大学2014
  • [8].介孔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 严燕芳.华东理工大学2013
  • [9].聚苯胺/对苯二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 许军.天津大学2009
  • [10].石墨烯/聚苯胺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 于平平.东华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功能酸掺杂的环取代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的关联研究[D]. 许一婷.厦门大学2004
  • [2].采用模板法制备有序排列的聚苯胺复合微管和微丝的研究[D]. 熊善新.四川大学2004
  • [3].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制备和应用研究[D]. 周海晖.湖南大学2005
  • [4].碱诱导合成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及应用研究[D]. 王兴.吉林大学2006
  • [5].无机纳米粒子/导电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 王韶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
  • [6].新型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陈靖禹.吉林大学2007
  • [7].碱性条件下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合成研究[D]. 闫雪.吉林大学2007
  • [8].聚苯胺衍生物及无机物/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雷西萍.兰州大学2007

标签:;  ;  ;  ;  ;  

2,3维纳/微米结构聚苯胺的设计与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