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谷氨酸论文-杜思颖,吕佩瑜,温悦,林小青,欧阳华

多聚谷氨酸论文-杜思颖,吕佩瑜,温悦,林小青,欧阳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聚谷氨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红细胞

多聚谷氨酸论文文献综述

杜思颖,吕佩瑜,温悦,林小青,欧阳华[1](2019)在《HPLC-MS/MS间接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中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的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中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polyglutamates,MTXPGs)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采用间接测定法,以同位素甲氨蝶呤-d3为内标,分别测定游离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总MTX(MTX+MTXPGs),从而计算出红细胞中MTXPGs浓度。为测定游离MTX,全血样品经反复冻融、甲醇沉淀蛋白后,经LC-MS/MS进样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为测定总MTX,样品(反复冻融后)与200mmol·L~(-1)抗坏血酸37℃孵育2. 5 h,酶促MTXPGs转化为MTX,蛋白沉淀后进样分析。结果全血MTX质量浓度在1~300n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4),检测限(LOD)为0. 5 ng·m L~(-1),准确度(RE)在±5%内,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低于7. 96%和10. 88%。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具有高专属性和重现性,成功应用于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中MTXPGs浓度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冯文心,袁志怡,常忠义,高红亮,贾彩凤[2](2019)在《添加氧载体对γ-多聚谷氨酸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γ-多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好氧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供氧不足而导致产量偏低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氧载体对γ-PGA发酵的影响,并对最适氧载体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正十六烷为最适氧载体,其最佳添加条件为:添加量为0.5%(体积比),添加时间为0 h,发酵48 h,γ-PGA产量达到最高值为(18.62±0.84) mg/m L,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0%以上。本研究为通过添加氧载体,增加溶氧来提高γ-PGA发酵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刘旭,武琳慧,刘姣姣,卢松,赵吉[3](2018)在《谷氨酸发酵废菌体的水解与替代酵母膏生产多聚谷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谷氨酸发酵废菌体水解液用作培养基氮源的可行性,以蛋白质水解度和溶解度为衡量指标,采用化学、生物、物理以及这几种方法的联合处理,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得出了菌体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化学-生物联合处理,在盐酸浓度3 mol·L~(-1)、温度110℃、料液比1:0.5、水解12 h后使用酸性蛋白酶酶解,调节料液pH为4、酶底比2.5%、温度55℃、酶解8 h,水解完成后蛋白质水解度达到47.18%,溶解度达到94.09%。在总氮相等的情况下,将水解液和酵母膏以不同的比例组合,替代正常发酵产γ-聚谷氨酸过程的氮源。结果表明谷氨酸发酵废菌体经过最佳工艺水解后,其水解液可以用作发酵产γ-聚谷氨酸的氮源。(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丁娟[4](2017)在《血清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在肾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95%。常见临床症状有腹部肿块、无痛性血尿、腰痛,但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预示着RCC已进入晚期,而RCC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目前RCC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谷氨酸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常发生在微管蛋白的α-tubulin或β-tubulin。胞质羧肽酶(CCP6)是调节谷氨酸化修饰的一种酶,其表达不足会导致多聚谷氨酸化产物的累积。DNAJC7蛋白是热休克蛋白的一种,它以ATP依赖的方式调节热休克蛋白(HSP)70和90,发挥分子伴侣的功能。本研究将对多聚谷氨酸化的DNAJC7蛋白在肾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材料及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了R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CP6 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质谱分析确定CCP6的底物以及使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方法鉴定底物的多聚谷氨酸化修饰。进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了30位RCC患者、15位肾炎患者、17位肾结石患者及30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中GT335抗体(可以识别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即底物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程度,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显示RCC患者癌组织中CCP6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CCP6的底物为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但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NAJC7 m RNA水平,发现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免疫沉淀则显示癌组织中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因此,CCP6可以调控DNAJC7蛋白的多聚谷氨酸化修饰。进一步使用ECLIA法检测RCC患者、不同肾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的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表达量,显示RCC患者中其浓度显着高于其他组,且能将RCC患者与肾脏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区分。因此,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可以作为RCC的一个灵敏性、特异性均较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结论:本研究表明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可以作为RCC早期诊断的一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其区分早期RCC与其他肾脏良性疾病的能力较好,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彭颖,肖青青,束庆,葛卫红[5](2017)在《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与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首选药物,但20%~40%的RA患者服用MTX无效。MTX的血浆半衰期短,其浓度与疗效无相关性。MTX在红细胞、滑膜细胞等细胞内转化为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TXPGs),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较长,且与叶酸途径中关键酶的亲和力更强、抗炎作用也更强,因此选用红细胞内MTXPGs浓度来预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综述MTXPGs与RA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对影响MTX作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7年02期)

杨琳,谢瑞祥,余辉,刘文彬[6](2016)在《甲氨蝶呤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与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和γ-谷氨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rsl544105和γ-谷氨酰水解酶(GGH)rs3758149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1例使用大剂量MTX化疗的NHL患者血样,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PGS rsl544105和GGH rs3758149基因多态性。用美国国立癌症中心通用药物不良反应术语标准统一评价MTX化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用SPPS软件分析FPGS rsl544105和GGH rs3758149基因多态性与MTX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FPGS rsl544105位点GG、GA和AA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7%,39.51%和54.32%,G和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25.93%和74.07%。GGH rs3758149位点CC、CT和TT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5.43%,33.33%和1.23%,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82.10%和17.90%。FPGS rs1544105野生型(GG)和突变型(GA+AA)患者发生2级以上骨髓毒性和肝毒性的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H rs3758149野生型(CC)和突变型(CT+TT)患者发生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比例分别为35.85%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S rsl544105可能与NHL患者MTX化疗后2级以上骨髓毒性和肝毒性发生率无相关性;而GGH rs3758149基因多态性与NHL患者MTX化疗后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郝俊峰,李翀,范东东,孟姝,朱晓晓[7](2016)在《多聚谷氨酸化在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完善,调节作用更加精细、专一,绝大多数蛋白质是需要翻译修饰后才能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谷氨酸化、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谷氨酸化是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微管是由α、β两种微管蛋白亚基形成的长管状微管蛋白二聚体结构,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微管在细胞内起支撑作用,维持细胞形态,辅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1)

黄珍,王菊香,钱江潮,李原[8](2015)在《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MTX)动态血药浓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和31例对照组儿童,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FPGS-rs1544105位点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24、44 h测定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儿甲氨蝶呤浓度的差异;并随访复发及死亡等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AA型患儿24 h甲氨蝶呤浓度明显高于携带GG型和GA型者(P<0.05);各基因型44 h的甲氨蝶呤浓度未见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GS-rs1544105 AA基因型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其他基因型,总体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PGS rs1544105基因多态性可能可以做为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疗效预测的有效生物学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17期)

戴金凤,徐明芳,段翰英,邱瑞霞,王超[9](2015)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四棱豆中总叶酸和多聚谷氨酸叶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定量测定四棱豆中总叶酸的含量和多聚谷氨酸叶酸分布的方法。四棱豆在缓冲液中蒸煮灭活内源多聚谷氨酸水解酶和破坏叶酸结合蛋白,使结合态叶酸变成游离态,过滤得提取液。将提取的各种形式叶酸转化为5-甲基四氢蝶酰多聚谷氨酸(5MTHFGlun),并经C18萃取小柱除盐后,采用UPLC分离不同形态的5MTHFGlun,电喷雾正离子电离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控扫描模式(MRM)测定不同形态的5MTHFGlun含量。方法采用Pte Glu(1-6)作为内标,5MTHFGlu(1-6)外标进行定量。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LOD)为40~1133 fmol,最低定量限(LOQ)为120~3400 fmol,精密度为0.5%~6.8%,平均回收率为43%。研究发现四棱豆中多聚谷氨酸叶酸的主要形式是蝶酰五谷氨酸,占叶酸总量的65%;其次是蝶酰五谷氨酸占30%;其它形式只占5%;总叶酸含量为1.1μmol/100 g,其含量显着高于菠菜和西兰花等蔬菜。该方法快捷、灵敏、精确,适用于蔬菜中叶酸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牟方祥,吴红,王恒,邹德生,王勇[10](2015)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内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浓度的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红细胞内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polyglutamates,MTXPG)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方法将含有MTXPG的红细胞采用冻融法、化学裂解法、酶法、超声破碎法等方法裂解,加入血清与裂解液在抗坏血酸、巯基乙醇保护液作用下将MTXPG转化为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转化液采用高氯酸、叁氯乙酸及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蛋白,最后将溶液p H值调整为3.0~9.0,采用ELISA检测MTX浓度。经方法学考核后,检测临床标本对方法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冻融法与冻融法裂解红细胞显着优于酶法和化学裂解法(P<0.05),抗坏血酸配制的保护液明显优于巯基乙醇(P<0.05),转化液37℃孵育3 h时MTXPG转化完全,高氯酸、叁氯乙酸、饱和硫酸铵溶液3种蛋白沉淀剂无明显差异(P>0.05),最适p H为6~8,最佳p H值为6.8。浓度在0.2~1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7),回收率为96.6%~103.3%,RSD为8.0%~14.3%,日内差异为1.7%~11.7%,日间差异为7.4%~13.5%,RSD均小于15%。检测患者红细胞内MTXPG浓度为(64.75±28.45)ng/m L。结论建立的红细胞内MTXPG的ELISA法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用于临床红细胞内MTXPG浓度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03期)

多聚谷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γ-多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好氧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供氧不足而导致产量偏低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氧载体对γ-PGA发酵的影响,并对最适氧载体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正十六烷为最适氧载体,其最佳添加条件为:添加量为0.5%(体积比),添加时间为0 h,发酵48 h,γ-PGA产量达到最高值为(18.62±0.84) mg/m L,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0%以上。本研究为通过添加氧载体,增加溶氧来提高γ-PGA发酵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聚谷氨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杜思颖,吕佩瑜,温悦,林小青,欧阳华.HPLC-MS/MS间接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中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的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19

[2].冯文心,袁志怡,常忠义,高红亮,贾彩凤.添加氧载体对γ-多聚谷氨酸发酵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3].刘旭,武琳慧,刘姣姣,卢松,赵吉.谷氨酸发酵废菌体的水解与替代酵母膏生产多聚谷氨酸[J].环境工程学报.2018

[4].丁娟.血清多聚谷氨酸化修饰的DNAJC7蛋白在肾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

[5].彭颖,肖青青,束庆,葛卫红.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与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7

[6].杨琳,谢瑞祥,余辉,刘文彬.甲氨蝶呤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与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和γ-谷氨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

[7].郝俊峰,李翀,范东东,孟姝,朱晓晓.多聚谷氨酸化在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中的重要作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黄珍,王菊香,钱江潮,李原.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5

[9].戴金凤,徐明芳,段翰英,邱瑞霞,王超.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四棱豆中总叶酸和多聚谷氨酸叶酸的含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5

[10].牟方祥,吴红,王恒,邹德生,王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内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浓度的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

标签:;  ;  ;  ;  

多聚谷氨酸论文-杜思颖,吕佩瑜,温悦,林小青,欧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