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差异和自我监控水平研究

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差异和自我监控水平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深入非正式群体内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对个体的自我差异和自我监控水平,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确定这两项自我特质对于个体在非正式群体中的位置的影响程度以及方式。自我差异作为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对于自我的评价以及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根据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分别讨论了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差异(AI)和应该自我—现实自我差异(AO)对于个体在群体中位置的作用。基于Snyder的自我监控理论,本研究将自我监控分为表演(acting)、外向(extroversion)和他人导向(other-directedness)三个子维度,分别讨论其对于个体在群体中位置的作用。最后通过一年的现场观察,用质的研究使量化研究的结论更加生动和真实。研究结果表明:1.“外向性”和“他人导向”对于个体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导性有显著影响;极端高自我监控或极端低自我监控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中,较高自我监控的个体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更可能位于非正式群体的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2.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AI)在情感支持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理想自我差异越小的个体越可能被他人信任,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同时自我差异越小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越强,可以理解为一种接近自我实现的状态。3.现场观察三位来自普通班级的中心人物、中介人物和边缘人物,描摹了他们的自我概念特质,结论充实和印证了量化研究的结论。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和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国内外现有研究综述
  • 1 非正式群体的相关理论
  • 1.1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 1.2 非正式群体的内部结构
  • 1.3 非正式群体网络结构的确定
  • 2 自我监控相关理论
  • 2.1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的概念界定
  • 2.2 自我监控水平的测量
  • 3 自我差异(self-discrepancy)
  • 3.1 自我差异相关理论
  • 3.2 自我差异的测量
  • 4 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差异和自我监控的研究现状分析
  • 5 研究设计及主要内容
  • 5.1 调查研究基本步骤
  • 5.2 个案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 1 研究一 非正式群体成员地位及分布研究
  • 1.1 理论假设
  • 1.2 测量方法及程序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1.5 结论
  • 2 研究二 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监控水平测量
  • 2.1 理论假设
  • 2.2 测量工具
  • 2.3 预测验
  • 2.4 施测
  • 2.5 数据与分析
  • 2.6 情感支持
  • 2.7 个体自我监控水平与其在非正式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关系
  • 3 研究三 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差异水平研究
  • 3.1 理论基础
  • 3.2 测量方法选择
  • 3.3 施测
  • 3.4 数据和分析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关于自然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概念的质的研究
  • 1 研究方法选择
  • 2 研究对象选择
  • 3 研究过程
  • 4 反思:我看到了每个人,每一个灵魂
  • 5 现场研究
  • 6 研究结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1 非正式群体结构
  • 2 非正式群体成员地位与其的自我监控水平关系
  • 3 非正式群体成员地位与自我差异水平关系
  • 4 领导中心人物
  • 5 边缘人物
  • 6 中介人物
  • 第五部分 对本研究的反思及未来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寻觅[J]. 江苏教育 2017(64)
    • [2].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现实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9)
    • [3].要成长,请为自己选个好上司[J]. 商 2012(20)
    • [4].中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现实自我表露的对比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6(03)
    • [5].高中生自我差异的特点[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7)
    • [6].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成长[J]. 教学与管理 2013(26)
    • [7].青少年自我关注的网络异化及其预防[J]. 大众心理学 2009(08)
    • [8].给灵魂一个支点——自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15)
    • [9].青少年现实自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6)
    • [10].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02)
    • [11].自我差异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8(02)
    • [12].论自信及其对学生的培养[J]. 当代教师教育 2015(02)
    • [13].解题回顾——打开教学反思之门[J]. 新课程(中旬) 2014(05)
    • [14].我与学生共成长[J]. 教育艺术 2009(01)
    • [15].教师自我公正:教育内部公正不容忽视的维度[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07)
    • [16].论教学反思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 2012(14)
    • [17].青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6)
    • [18].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9].作为现实自我意识的价值观[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05)
    • [20].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2)
    • [21].消费者自我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10)
    • [22].要成长,请为自己选个好上司[J]. 工友 2017(02)
    • [23].加强教学反思 促进有效教学[J].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3(22)
    • [24].离了网络,无话可说?[J]. 东方企业家 2015(01)
    • [25].塑造高职高专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4(06)
    • [26].透过表达性艺术治疗看到自我的边界[J]. 大众心理学 2019(02)
    • [27].论网络自由[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8].大学生自我超越进程研究[J].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0(01)
    • [29].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分析与干预[J]. 中小学电教(下) 2010(06)
    • [30].基于消费心理的广告拟态环境建构分析[J]. 东南传播 2013(09)

    标签:;  ;  ;  

    非正式群体成员自我差异和自我监控水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