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围绕国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甘肃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入手,结合旱作农业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产品的投入水平低、作物种植的多样性等特点,采用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对比研究的方法,论证了旱农耕作区生产绿色食品的可行性。探索旱农耕作区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帮助本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文章得出的结论如下: 1.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的检测指标,对甘肃中部旱农耕作区的空气、地表水和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旱农耕作区农业土壤中,5种重金属和砷的含量与自然土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富集倍数计算和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这些元素来源于自然资源,可能与旱作农业上化学产品的投入水平低、以及旱农耕作区远离工业污染有关; 监测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环境治理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级别”的二类区标准,说明旱农耕作区的大气受到了轻度地污染; 从旱农耕作区所取的地表水样品,多数样品中Cd和Pb的浓度低于它们各自的检测限,而Hg、Cr6+、As、Cl-、CN-和F-的水平也分别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饮水的限量。 2.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协会(JECFA)建议的60kg成人每周允许摄入量,对甘肃中部会宁、榆中的三个实验站种植的蔬菜(可食部分)和粮食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种植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莲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豌豆(Pisum sativum)和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汞含量超出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最高限量,其它几种金属和非金属砷的含量在国家标准和PTWI允许的安全限以内。食品中各种金属和砷平均浓度(以鲜重计)范围分别为汞0.027-0.115μgg-1、镉0.003-0.049μgg-1、铅0.035~0.068μgg-1、铬0.005-0.016μgg-1,以及砷0.039-0.527μgg-1。结果也表明,实验地不同深度所取的土壤样品中,各种金属和砷元素处于未污染的水平。 3.甘肃中部黄河两岸种植的蔬菜中铅和镉的水平分别高于文献报道的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种植的蔬菜中两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说明金属冶炼和采矿工业废物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寿县主要耕作区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3)
- [2].农业耕作区经济发展难题与对策[J]. 科技视界 2014(24)
- [3].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J]. 土壤 2019(05)
- [4].遵义农业耕作区土壤质量的模糊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18(21)
- [5].大理市钉螺耕作区血吸虫野粪污染调查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3(03)
- [6].吉林省平原耕作区高油大豆及小粒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10)
- [7].广西珊瑚钨锡矿耕作区土壤和玉米汞含量及污染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2)
- [8].华北平原耕作区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及生态位[J]. 干旱区研究 2008(04)
- [9].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4)
- [10].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中国农史 2010(02)
- [11].建宁县中高海拔耕作区烟后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 2018(04)
- [12].广西阳朔铅锌矿周边土壤和白菜汞含量及污染评价[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 [13].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J]. 湖南农业 2014(10)
- [14].北碚农业气候区划探析(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6)
- [15].(土娄)土剖面CO_2释放通量的变异特征[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01)
- [16].小麦冬前发黄、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 河南农业 2017(22)
- [17].新建大棚提升产量的六项关键措施[J]. 农业知识 2016(17)
- [18].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J]. 杂草科学 2009(01)
- [19].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4)
- [20].希拉穆仁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J]. 土壤 2016(04)
- [21].当归日光温室冬季育苗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5(20)
- [22].从容的拉卜楞[J]. 旅游 2010(11)
- [23].保护性耕作区杂草的防控[J]. 当代农机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