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的层面对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舞台”,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与各种行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形成公众良好的行为风尚。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表现出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与建设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忽视,致使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缺失。因此,如何满足市民的真正需求,协调和引导在公共空间环境创造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关系,使之更好的为创造优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服务,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提出可以借鉴的方法和对策,为市民创造出既美观又适用的公共空间。本论文首先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目前国内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公共空间与行为模式之间应该是“互动”的关系,接着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入手,分析人的行为需要及对环境的认知,并以此作为研究公共空间与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分析与总结“互动”的关系。最后,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基于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创造出可以形成“互动”关系的公共空间,提出一种“互动设计”。并对此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和对策,就其基本的理论体系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以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及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为例,分析说明这种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意义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 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1.2.2 “行为模式”概念的界定1.3 研究方法与框架1.3.1 研究方法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2.1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2.1.1 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2.1.2 西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现状2.2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2.2.1 我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2.2.2 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现状2.3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2.4 小结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与行为模式的互动性分析3.1 公共空间的本质与主体3.1.1 公共空间的本质是其涵盖的公共生活3.1.2 公共空间的行为主体3.2 公共空间中环境与行为模式相互作用关系3.2.1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2.2 人的行为是机体与环境的媒介3.2.3 探讨环境与行为模式相适应的互动关系3.3 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判断公共空间设计的衡量指标3.3.1 认识互动概念3.3.2 衡量指标3.4 小结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与行为模式的互动设计4.1 基于行为模式心理研究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1.1 设置有利于公共接触、交往的公共交往空间4.1.2 形成生机蓬勃、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4.1.3 形成私密性——公共性层次4.1.4 合理满足人的自发性行为、习性4.1.5 破坏性、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和抑制4.2 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4.2.1 公共空间的选址4.2.2 公共空间的尺度4.2.3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4.2.4 公共空间的服务半径4.2.5 公共空间的微气候4.2.6 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4.2.7 公共空间的植物配置4.2.8 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与小品4.2.9 公共空间的夜间照明4.3 公共空间的互动设计对策4.3.1 整体性原则4.3.2 环境优先与生态可持续原则4.3.3 历史与文化原则4.3.4 地域性原则4.3.5 以人为本原则4.3.6 互动原则4.4 互动设计思想4.4.1 公共空间与设计者的互动4.4.2 设计者的自我完善4.4.3 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互动4.4.4 公共空间与使用者的互动4.5 小结第五章 案例研究——实践中的互动5.1 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5.1.1 公共空间5.1.2 使用者的公共生活5.1.3 公共生活与使用者之间的媒介——设计与管理者5.1.4 思考与建议5.2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5.2.1 背景介绍5.2.2 公共空间5.2.3 公共生活5.2.4 思考与建议5.3 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空间论文; 行为模式论文; 互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