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中学生的抗逆力探究及学校社会工作跟进初探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抗逆力探究及学校社会工作跟进初探

论文摘要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刺激,也给其中一部分人,特别是中学生群体带来了危机和挑战:YoungK.S.指出,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青少年生活中的危险因子就可以预防偏差行为的产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青少年遭遇生活起落(网络使用危机)时,若能明晰个体的保护因子和危机因子,强化个人保护机制,就能帮助青少年应对网络成瘾的困境或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探究网瘾中学生的保护因子和危机因子,尤其关注网瘾中学生的危机因子系统和保护因子系统及二者的转化。研究发现,网瘾中学生的危机因子和保护因子都涉及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鉴于此提出学校社会工作干预的对策和建议,帮助中学生培养抗逆力,建构支持性校园环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背景
  • 一、以往网络成瘾研究的问题及抗逆力视角的引入
  • (一) 以往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 1.定义界定基于"病态"医学角度和聚焦"问题"
  • 2.诊断标准多争议和有待本土化
  • 3.成瘾原因解释基于线性因果归因
  • 4.成瘾干预偏于治疗取向,忽视学校教育的作用
  • (二) "能力"和"复原":抗逆力视角引入对网络成瘾的解读
  • 1.个体能够应对危机:抗逆力重构网瘾研究
  • 2.发现危机因子发掘保护因子:抗逆力内涵关注网瘾个体复原
  • 3.激活保护因子缓解危机因子:抗逆力过程模式图解释网瘾形成
  • 4.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抗逆力重新解读网瘾
  •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和研究对象的介绍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 三、"沉沦"和"抗争":中学生身陷网络成瘾的过程呈现
  • (一) "退缩"和"挫败":危机因子的影响
  • 1.基于人格基础的不良情绪、负面行为和错误认知
  •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及家庭氛围失和
  • 3.人际关系不良、学业失败和动机缺乏
  • 4.负面舆论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 (二) "控制"和"抗争":网瘾中学生抗逆力机制的表现
  • 1.内省人格统整行为和情绪自控
  • 2.恰当的教养方式和融洽的家庭氛围
  • 3.人际关系和睦与学业动机提升
  • 4.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的正面示范
  • (三) 危机因子和保护因子的交互作用与彼此转化
  • 四、学校社会工作的干预框架
  • (一) 增加亲社会连结
  • 1.学生和学校增加联系,建立归属感
  • 2.家长、学校、学生三方联动,加强沟通
  • 3.学校与社区合作,净化校园环境
  • (二) 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
  • 1.学校明确规则,学生实名上网
  • 2.教师、家长以身作则,规范网络使用
  • (三) 教授生活技能
  • 1.讲授网络使用技巧
  • 2.提供生活技能培训
  • 3.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 (四) 提供关怀与支持
  • 1.重视人文环境,班主任工作到位
  • 2.利用活动课,构建资源系统
  • (五) 建立和沟通高期望
  • 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人格教育
  • 2.建立整合多元因素的新型评价体系
  • 3.实施具体的激发动机的活动
  • (六) 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 1.减少排斥,增加参与
  • 2.构建"意义",推进生命教育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1.抗逆力从能力和复原角度重释中学生网瘾现象
  • 2.网瘾中学生的抗逆力能力体系产生于特定情境
  • 3.网瘾中学生的危机和保护因子涉及四层面,彼此转化
  • 4.抗逆力过程模型图有待完善
  • 5.抗逆力研究网瘾是对抗逆力理论和网瘾研究的发展
  • 6.从抗逆力出发,营造更多培育保护因子的空间
  • 7.结合抗逆力培育轮形图,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 (二) 建议
  • 1.个案研究不具推广意义
  • 2.学校社会工作干预对策有待进一步增强可行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抗逆力探究及学校社会工作跟进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