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坞工程水下开挖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艳,石振明,卢耀如,彭铭[1](2021)在《海岸带特殊地质条件下双排钢板桩适用性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双排钢板桩结构是由两排钢板桩、桩间土和拉杆组成的挡土、止水复合结构,由于其较土石围堤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较钢板桩整体性好,抗地震和波浪等动力稳定性好,在水利、水运、海岸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板桩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其使用效果和投入成本不尽相同。本文重点搜集和调查了国内外海岸带工程中使用双排钢板桩的工程案例,分别针对岩溶发育的岩性地基,高渗透性的砂性地基和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对双排钢板桩的性能影响和设计约束进行分析。结合原有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采用有限元软件补充计算分析,分析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双排钢板桩的应用效果,总结双排钢板桩在海岸带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发现在岩溶发育地层施工双排钢板桩需要防止打桩造成垂直度差和岩溶连通性带来的渗漏问题;在砂土地层需要防止钢板桩倾斜变形造成锁扣止水性能劣化,进而导致渗漏水甚至出现流砂;在淤泥地层施工时打入桩施工和桩身止水性能都能得到保证,但可能发生较大桩身整体变形,同时应考虑内侧坑底加固以避免踢脚稳定性破坏。本文的研究对发展海岸带生态工程地质和沿海韧性水工建筑物具有工程指导价值。
李博,王贵和,吕高峰,王运超[2](2019)在《深基坑水下开挖变形特性及坑底分仓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依托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深基坑工程,介绍了适用于水位高、厚度大、透水性强的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水下开挖工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基坑水下开挖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深基坑水下开挖过程中坑外地表沉降、墙体水平位移变形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富水砂卵石地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及坑底分仓工艺能够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坑外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干开挖及疏干开挖阶段,水下开挖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只占总变形量的7%左右;分仓墙的设置可有效限制坑底隆起及基坑中下部变形;墙体变形在上部支撑及下部分仓墙作用下呈"弓"字形分布,墙体变形大多发生在干开挖及疏干开挖阶段,水下开挖引起的墙体变形只占总变形量的10%左右;分仓数量及仓位布置形式影响墙体中下部变形,仓位增加至一定数量(20仓)后可明显控制墙体变形;在满足抗浮要求的情况下,仓位可减少至12仓;分仓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横向布置较纵向布置形式更有利于控制墙体变形。
杨坤[3](2018)在《地铁区间中间风井超深基坑水上水下两级开挖施工关键技术》文中认为福州地铁2号线厚庭站—桔园洲站区间中间风井基坑开挖总深度41.6m,为国内同类工程之最,并且紧邻乌龙江,水力联系密切,风井基坑开挖风险高,创新采用"上部降水开挖+下部带水开挖"两级开挖工艺,此种工艺在国内地铁施工领域尚属首次,无可参考的施工经验和工法,水下开挖法主要应用于水工工程中,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地铁领域中的应用较少,重点结合区间中间风井超深基坑采用水上水下两级开挖法进行研究分析。
孙伟亮[4](2018)在《水下开挖中反循环排渣用射流泵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市政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基坑工程,通过先降水后开挖的方式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还会增加施工难度和造价。而在水下开挖中利用钻机带动大钻头切削土体并搅拌岩屑呈悬浮状态,再结合双壁钻杆,利用射流泵技术进行反循环排渣的方式进行基坑水下开挖,可以解决开挖高水位、复杂地质条件基坑的施工难题,精简施工机械,提高施工效率。在此施工工艺中,射流泵的排渣效率是影响开挖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射流泵内部流场复杂,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工况,对射流泵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单位时间的排渣量和射流泵效率,并对其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射流泵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参数。对射流泵基本特性方程、特性曲线和效率曲线进行研究,分析了流速系数和密度比对射流泵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较高的流速系数和较低的密度比可以使射流泵具有更好的抽吸效果和更高的效率。结合实际工况和实验室动力泵参数,选取了合适的双壁钻杆,对应用射流泵排渣进行初步的水力计算,求得射流泵的工作扬程和出口扬程,得出了射流泵装置的参数(面积比m、扬程比h),并对喷嘴、喉管、喉嘴距和扩散管进行了理论设计,为下一步的软件仿真奠定基础。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射流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岩屑的体积分布情况。以单位时间排渣量和射流泵效率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射流泵的喉嘴距、喉管长径比和扩散角进行优化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射流泵面积比取9.77,开挖深度设为100m时,最优的射流泵喉嘴距系数为0.9,喉管长径比为6,扩散角为10°,此时射流泵效率16.39%,排渣量 11.8102t/h。运用离散相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岩屑粒径、质量流量和岩屑密度的条件下,射流泵的冲蚀磨损区域和最大冲蚀磨损速率的变化规律,为反循环排渣用射流泵的结构设计和失效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孙智勇[5](2016)在《水下开挖法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基建发展,市政工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水位、超厚强透水地层中的深基坑。结合两个采用水下开挖法施工的市政深基坑工程,分析了市政工程中采用水下开挖法的可行性、适应性、及难点问题。在市政工程引入水下开挖法,能够有效解决超厚强透水地层中深基坑施工难题。
岳峻[6](2014)在《浅谈干船坞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某干船坞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监理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龙海永[7](2014)在《船坞工程坞首超大深基坑及相邻结构施工工艺优化》文中指出新韩通船坞工程坞首深基坑开挖深度达15 m,坞墩相邻结构有厚80 cm、厚60 cm地下连续墙、厚22 cm截渗墙以及PHC管桩等,施工条件极其复杂。如何选择合理的支护加固方案,并能结合船坞施工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船坞在较短的工期内安全顺利完成,同时又不增加成本,是工程最重要的技术关键。为此,对船坞工程坞首超大深基坑及相邻结构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
龙海永[8](2014)在《建造于陡坡的坞首围堰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鼎衡船坞工程围堰位于长江岸侧陡坡、深水区域,围堰内侧深达十几米的坞首结构施工基坑对围堰的稳定影响较大。通过对围堰设计与施工的研究,对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优化、创新,结合工程现场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最优施工方案,解决影响岸坡稳定的各种因素。
顾宽海,程泽坤[9](2014)在《某船厂船坞设计关键技术》文中指出浙江某船厂船坞工程是废除现有船坞新建2座船坞的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规模不大,但环境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尤其是坞口区域建设条件极差,技术难度大。设计围绕水上基坑建造坞口、坞墙结构、船坞止水、高灵敏土地基加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在有限岸线和狭窄空间以及复杂地质海洋环境条件下建造船坞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小卜[10](2013)在《采用水上深基坑围护法建造特大型船坞口的创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我国船坞工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以我国规模最大的船坞工程--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为例,分析了在水上深基坑围护法的基础上的特大型船坞口的设计,结合其地理条件进行了施工方案的设计,重点探讨了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为船坞工程和水上基坑围护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船坞工程水下开挖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坞工程水下开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海岸带特殊地质条件下双排钢板桩适用性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岩基工程案例 |
1.1 大连30万吨船坞围堰工程概况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1.3 典型断面 |
1.4 计算分析 |
1.5 工程实测与反演分析 |
1.6 岩性地基案例总结 |
2 砂性地层工程案例 |
2.1 新加坡大士南船厂船坞围堰工程概况 |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2.3 典型断面 |
2.4 计算分析与工程实测 |
2.5 砂性地基案例总结 |
3 淤泥地层工程案例 |
3.1 中船长兴船坞围堰工程概况 |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3.3 典型断面 |
3.4 设计计算与工程实测 |
3.5 软土地基案例总结 |
4 讨论 |
5 结论 |
(2)深基坑水下开挖变形特性及坑底分仓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工程概况 |
1.1 基坑概况 |
1.2 水下开挖情况 |
2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2.1 模型建立 |
2.2 地表沉降分析 |
2.3 墙体水平位移分析 |
3 分仓墙布置形式优化 |
3.1 分仓数量 |
3.2 分仓布置形式 |
4 结 语 |
(3)地铁区间中间风井超深基坑水上水下两级开挖施工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 |
3 基坑降水 |
4 超深基底双高压旋喷桩优化取消 |
5 水上水下两级开挖 |
5.1 一级基坑开挖 |
5.2 二级基坑开挖 |
5.2.1 水下开挖设备 |
5.2.2 水下吸泥施工 |
5.2.3 潜水员水下作业 |
5.2.4 水下开挖辅助措施 |
5.2.5 砂层开挖 |
5.2.6 黏土及卵石层施工 |
6 结语 |
(4)水下开挖中反循环排渣用射流泵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下开挖施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
1.3.2 射流泵排渣应用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射流泵的基本特性和理论研究 |
2.1 射流泵的结构特点 |
2.1.1 基本结构 |
2.1.2 工作原理 |
2.2 射流泵的基本性能研究 |
2.2.1 主要参数 |
2.2.2 基本特性方程 |
2.2.3 效率计算 |
2.3 基本特性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
2.3.1 射流泵基本特性曲线 |
2.3.2 密度比的影响 |
2.3.3 流速系数的影响 |
2.4 射流泵的设计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3 反循环排渣用射流泵的参数计算及设计 |
3.1 设计条件 |
3.1.1 动力泵及双壁钻杆 |
3.1.2 工况参数 |
3.1.3 管线布置 |
3.2 水力计算 |
3.2.1 计算岩屑颗粒悬浮速度 |
3.2.2 计算岩屑浓度 |
3.2.3 计算射流泵出口扬程 |
3.2.4 计算射流泵工作扬程 |
3.2.5 射流泵的性能参数 |
3.3 反循环排渣射流泵的结构参数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反循环排渣射流泵内部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
4.1 计算流体力学简述 |
4.1.1 控制方程 |
4.1.2 边界条件 |
4.1.3 物理模型 |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4.2.1 建立几何模型 |
4.2.2 网格划分 |
4.2.3 求解参数的设置 |
4.3 反循环排渣射流泵内部两相流流场变化规律分析 |
4.3.1 压力场分布分析 |
4.3.2 速度场分布分析 |
4.3.3 岩屑体积分布分析 |
4.4 反循环排渣射流泵的几何结构参数优化 |
4.4.1 喉嘴距参数的优化 |
4.4.2 喉管长径比参数的优化 |
4.4.3 扩散角参数的优化 |
4.5 反循环排渣射流泵的结构设计 |
4.5.1 设计参数 |
4.5.2 结构设计图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离散相模型的射流泵冲蚀磨损研究 |
5.1 射流泵磨损的危害 |
5.2 岩屑质量流量对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 |
5.3 岩屑粒径对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 |
5.4 岩屑密度对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水下开挖法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案例 |
1.1 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工程 |
1.1.1 工程概况 |
1.1.2 工程地质及水文体质 |
1.1.3 风井基坑实施方案 |
1.1.4 实施情况 |
1.2 厚庭站—桔园洲站区间风井工程 |
1.2.1 工程概况 |
1.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1.2.3 区间风井基坑实施方案 |
1.2.3.1 初步设计方案 |
1.2.3.2 方案论证及变更 |
1.2.3.3 水下开挖施工方案 |
1.2.4 区间风井实施情况 |
2 水下开挖法在市政工程中可行性及适应性 |
3 深基坑水下施工工艺及抗浮板设计 |
3.1 水下施工工艺 |
3.1.1 水下开挖 |
3.1.2 水下混凝土浇筑 |
3.2 抗浮底板设计 |
4 结语 |
(6)浅谈干船坞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环境 |
1.1.1 地形地貌 |
1.1.2 自然条件 |
1.2 工程规模 |
1.3 工程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
1.3.1 坞口围堰 |
1.3.2 坞壁 |
1.3.3 坞底板 |
1.3.4 泵房 |
1.3.5 防渗措施 |
2 监理工作监控重点 |
2.1 坞口及驳岸施工区 |
2.2 坞墙钢板桩的施工 |
2.3 坞室施工 |
2.4 坞墙位移 |
2.5 船坞施工中的防渗水部位的施工 |
2.6 预埋件的施工 |
3 工程主要部位施工中监理把握的控制要点、监控措施、监控效果 |
3.1 坞口施工的监控 |
3.2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的监控 |
3.3 坞墙钢板桩的施工监控 |
3.3.1 施工前的控制 |
3.3.2 施工中的控制 |
3.4 降水控制和坞室土方的开挖控制 |
3.4.1 施工前的控制 |
3.4.2 施工中的控制 |
3.5 坞墙位移的控制 |
3.5.1 施工前的控制 |
3.5.2 施工中的控制 |
3.5.3 事后的控制 |
4 结语 |
(7)船坞工程坞首超大深基坑及相邻结构施工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特点与难点 |
3 止水体系施工技术研究及优化创新[1-6] |
3.1 概述 |
3.2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
3.2.1 防槽壁坍孔应对措施 |
3.2.2 地下连续墙接头止水应对措施 |
3.2.3 钢筋笼吊装变形、难以入槽应对措施 |
3.2.4 混凝土夹泥应对措施 |
3.2.5 坞首空成槽施工应对措施 |
3.3 高压摆喷桩封堵地下连续墙接缝工艺 |
3.4 厚22 cm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创新 |
3.4.1 工程难点 |
3.4.2 工艺技术升级应对措施 |
4 基坑开挖施工 |
5 相邻结构施工安排 |
6 结语 |
(8)建造于陡坡的坞首围堰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状况分析 |
1.1 工程概况 |
1.2 地形、地貌情况 |
1.3 水文及地质 |
1.4 工程特点及难点 |
2对设计方案调整改进 |
2.1围堰部分主要施工内容和施工顺序 |
2.2改水上沉桩为陆上沉桩 |
2.3增设遮帘钢板桩进行坞首群桩施工 |
2.4变更后施工管理总体流程 |
3 坞口围堰施工技术的研究、优化及创新 |
3.1 袋装砂堤施工工艺及优化、创新 |
1)施工流向 |
2)施工工序 |
3)施工工艺 |
4)工艺改进 |
3.2 钢板桩的施工工艺及优化、创新 |
1)打桩设备选用 |
2)施工方法 |
(1)工艺流程 |
(2)施工方法 |
3)优化、创新点 |
3.3 钢管桩代替后期抛石及吹填砂的施工工艺 |
3.4 围堰监测 |
1)监测点设置 |
2)围堰监测数据分析 |
3)坞首结构施工 |
4 总结 |
(9)某船厂船坞设计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工程特点 |
1) 业主要求 |
2) 环境条件 |
3) 地质条件 |
4) 地质水文条件 |
5) 施工条件 |
3 技术方案 |
3.1平面布置 |
3.2 结构方案 |
3.3 技术难点 |
4 关键技术 |
4.1 复杂地质和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水上深基坑建造坞口设计 |
4.2 双排钻孔灌注桩坞墙结构创新设计 |
4.3 坞口底板下止水墙的设计技术 |
4.4 高灵敏度软土的地基加固方法 |
5 结语 |
(10)采用水上深基坑围护法建造特大型船坞口的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大型船坞口的自然条件分析 |
1.1 地形地貌 |
1.2 地质条件 |
1.3 水文条件 |
2 合理设计工程方案 |
2.1 围护墙结构设计 |
2.2 建立高质量的支撑体系 |
2.3 相应数据的计算 |
3 水上深基坑围护法建造特大型船坞口的创新设计 |
4 结语 |
四、船坞工程水下开挖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岸带特殊地质条件下双排钢板桩适用性案例分析[J]. 朱艳,石振明,卢耀如,彭铭. 工程地质学报, 2021
- [2]深基坑水下开挖变形特性及坑底分仓优化[J]. 李博,王贵和,吕高峰,王运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6)
- [3]地铁区间中间风井超深基坑水上水下两级开挖施工关键技术[J]. 杨坤. 施工技术, 2018(S1)
- [4]水下开挖中反循环排渣用射流泵的性能研究[D]. 孙伟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9)
- [5]水下开挖法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 孙智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03)
- [6]浅谈干船坞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J]. 岳峻. 建设监理, 2014(12)
- [7]船坞工程坞首超大深基坑及相邻结构施工工艺优化[J]. 龙海永. 建筑施工, 2014(09)
- [8]建造于陡坡的坞首围堰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J]. 龙海永. 港口科技, 2014(08)
- [9]某船厂船坞设计关键技术[J]. 顾宽海,程泽坤.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2)
- [10]采用水上深基坑围护法建造特大型船坞口的创新设计[J]. 杨小卜. 科技创业家, 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