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现象研究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由于文字本体的发展变化以及书写材质的日渐丰富等原因,致使异体字大量涌现。石刻作为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异体字。整理和分析这部分异体字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对魏晋南北朝汉字断代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石刻中贮存的异体字的研究,从宋代洪适的《隶释》开始就有了碑版别构字的记录。此后,关于异体字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对于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宁先生提出汉字构形学理论以来,更是涌现出一系列的相关论文、著作。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于2005年开发出“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主要是根据《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古代石刻拓本汇编》(魏晋南北朝2-8册)、《新中国出土墓志汇编》等资料,通过对拓片扫描、剪切等方式,将魏晋南北朝石刻中出现的字形输入到数据库中,开发出“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语料库总字量达到30余万字,去除重复的字样之后有4800个字左右。本论文即是根据这个语料库,对其中与《说文》释文完全对应的2484个形声字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异体形声字的形成原因以及变异类型等情况比较复杂。这些字中有的是因为声符或者形符的变异而形成异体字,有的是造字理据发生了变化。本文选取这2484个形声字中由于声符部分发生了换用的异体形声字,对这些字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这些声符换用的类型,并且探讨声符换用的原因和特点。通过整理,本文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刻中贮存的由于声符换用而形成的异体形声字分为同音声符换用、音近声符换用、声符的构件增省、声符被记号化构件替代、声符形近换用等五种类型。经过整理、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声符同音换用而形成的异体形声字有16组,音近声符换用而形成的异体形声字有38组,声符构件增省的共有5组,声符构件替代的7组,因为声符形近换用而形成的异体形声字有41组。本文通过对这些因声符换用而形成的异体形声字的整理、分析,结合社会、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归纳了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的原因和特点。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的外部原因主要有社会政治、书写材质、时地差异、个人因素、简化等五个方面。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的特点主要有类化性、类推性、简化性、随意性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魏晋南北朝石刻资料出土及整理、研究情况
  • 1.1.1 石刻及其种类
  • 1.1.2 魏晋南北朝以前石刻产生和演变的情况
  • 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刻概况
  • 1.2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及异体形声字的研究概况
  • 1.2.1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及其研究概况
  • 1.2.2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及其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声符及声符换用现象
  • 1.3.2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的声符换用现象
  • 1.4 本文材料的来源、整理原则及凡例
  • 1.4.1 本文材料的来源
  • 1.4.2 本文材料的整理原则
  • 1.4.3 凡例
  • 1.5 本文研究的方法、目标及意义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目标
  • 1.5.3 研究意义
  • 第2章 同音声符换用与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
  • 2.1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同音声符换用
  • 2.2 小结
  • 第3章 音近声符换用与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
  • 3.1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概说
  • 3.2 声纽相同的声符换用
  • 3.2.1 声纽、声调相同而韵部不同的声符的换用
  • 3.2.2 声纽相同但韵部、声调不同的声符的换用
  • 3.3 声纽不同的声符的换用
  • 3.3.1 声纽不同但韵部、声调相同的声符的换用
  • 3.3.2 声韵皆异但声调相同的声符的换用
  • 3.4 声韵调都存在差异但存在音近关系的声符的换用
  • 3.5 小结
  • 第4章 声符换用其他类型
  • 4.1 声符的构件增省
  • 4.1.1 声符部分的构件增加
  • 4.1.2 声符部分的构件简省
  • 4.2 声符被记号构件代替
  • 4.3 声符的形近换用
  • 4.4 小结
  • 第5章 魏晋南北朝声符换用的原因和特点
  • 5.1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声符换用的原因
  • 5.1.1 外部原因
  • 5.1.2 文字本身的原因
  • 5.2 魏晋南北朝石刻形声字声符换用的特点
  • 5.2.1 类化性
  • 5.2.2 类推性
  • 5.2.3 简化性
  • 5.2.4 随意性
  • 结语
  • 附表一 同音声符换用表
  • 附表二 音近声符换用表
  • 附表三 声符构件增省表
  • 附表四 声符构件替代表
  • 附表五 声符构件形近换用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的成就与局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3].河南焦作元代供床石刻考证[J]. 收藏界 2019(05)
    • [4].《石刻史料新編》(全四輯)疏誤舉隅[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19(01)
    • [5].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以齐云山石刻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5)
    • [6].基于图片信息的“同济”石刻风化速率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20(04)
    • [7].《水墨石刻——民工》[J]. 美术 2018(11)
    • [8].李柳军作品[J]. 美与时代(中) 2019(02)
    • [9].云南石刻的时空分布及其学术价值[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7)
    • [10].洪泽湖大堤上的石刻图[J]. 中原文物 2016(06)
    • [11].明中都龙凤石刻考察及其保护[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2].我国内蒙古及宁夏、甘肃等地金代石刻辑校[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3].由石刻的起源于秦地说到陇南石刻的文献价值[J]. 社科纵横 2017(10)
    • [14].论宋代石刻的文化建构、凝定与衍生功能[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石刻研究的基本问题[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7)
    • [16].石刻文献的内涵及属性——兼与刘延华女士商榷[J]. 山西档案 2015(02)
    • [17].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辑补[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6)
    • [18].左江流域石刻资源的艺术特色探析[J]. 大观(论坛) 2019(11)
    • [19].唐昭陵陪葬106号无名墓石刻[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9(00)
    • [20].红军石刻[J]. 星星(上旬刊) 2015(12)
    • [21].六舟拓翠微亭石刻题名[J]. 东方博物 2016(02)
    • [22].石刻[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5(05)
    • [23].柳州《龙城石刻》俗字考[J]. 商 2013(21)
    • [24].吐蕃石刻文献评述[J]. 中国藏学 2013(04)
    • [25].石刻文化[J]. 初中生辅导 2012(Z3)
    • [26].广元石刻[J]. 四川文学 2012(08)
    • [27].做你石刻的红颜[J]. 青年作家 2012(11)
    • [28].唐建陵石刻雕塑的造型语言[J]. 文化月刊 2010(Z1)
    • [29].新出北宋石刻碑誌文獻芻論[J]. 新宋学 2017(00)
    • [30].漢晋石刻略錄[J].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5(00)

    标签:;  ;  ;  ;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