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乙醇生产的后续资源物质。但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进行乙醇制备方面仍存在原料预处理技术难、纤维素酶水解成本高和木糖尚无法被利用产酒精等问题,纤维素乙醇的价格尚无法与粮食乙醇竞争,解决纤维素乙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共识。本论文针对目前制约木质纤维素物质生产乙醇的主要技术瓶颈,在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降解菌群在纤维素酒精生产中的应用和木糖利用方面进行以下研究:根据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结合预处理的目标和特点,将微波引入秸秆的预处理过程,对不同的吸波介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确定水是对纤维素酶毒性最小、预处理效果较好且环保经济的吸波介质。优化出微波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工艺参数为液固比为58:1,微波功率为630 W,处理时间为5.5分钟,在该条件下,微波预处理玉米秸秆的酶解率可达到49.12%。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波水预处理前后的秸秆表面形貌,结合本研究中预处理前后秸秆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微波预处理是利用水分子在秸秆表面“钻孔”从而增大秸秆与纤维素酶的接触面积,也使得纤维素酶容易进入秸秆内部进行水解从而达到提高酶解效率的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高效产酶且酶活稳定的纤维素降解菌株FLZ6和FLZ10,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微生物细胞膜脂肪酸特异性分析,鉴定FLZ6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FLZ10为毛壳菌(Chaetomium spp)。应用FLZ6和FLZ10构建纤维素降解菌群代替纤维素酶使用,进行同时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研究,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的乙醇含量,对SSF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SSF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7℃,初始pH 6.0,纤维素降解菌群和酵母菌的比例为1:1,反应时间36小时。在该条件下,获得了13.1 g/100 g秸秆的乙醇。从富含丰富的腐烂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木糖发酵酵母菌株FL-20-2。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这株菌鉴定为假丝酵母属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组份(木糖50 g/L,酵母粉0.5 g/L,KH2PO4 2.5 g/L,MgSO4. 7H2O 0.4 g/L)的基础上,进行菌株代谢特性分析。发现FL20-2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时,pH 5.5,温度35℃,接种量为10%的厌氧条件下培养96 h,乙醇产量最高,为其利用木糖生成乙醇理论产量的32.4%,此时伴有31.05 g/L的木糖醇生成。在以木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为碳源时,相同发酵条件下,木糖和葡萄糖转化的乙醇产量分别为其理论产量的37.7%和79.2%,同时伴有30.2 g/L的木糖醇产生。采用纤维素降解菌群和热带假丝酵母混合,对经过微波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乙醇制备研究,在纤维素降解菌群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按体积比1:1,10%接种量,温度为40℃,时间84 h条件下,乙醇产量为17.9 g/100g玉米秸秆,同时伴有10.05 g/100 g玉米秸秆的木糖醇生成。通过对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 sp.)木糖还原酶基因序列保守区域的分析,设计了一系列引物,以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成功获取了Candida parapsilosis木糖还原酶基因,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54 bp,使用Blastn程序进行检索后发现与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的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XM715658)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80%,通过进化关系分析认定本文发现了一种新的木糖还原酶基因,其登录号为:EF033247。选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为载体,将获得的木糖还原酶基因开放阅读框克隆该表达载体pGAP启动子下,构建分泌型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同源重组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上进行稳定表达,表达产物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约36-kDa蛋白条带。酶学性质的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木糖催化效率(kcat/Km = 61 /mM/min)和不同于其它木糖还原酶的辅酶特性,其依赖于NADH的催化效率(kcat/Km = 41.5 /μM/min)大于依赖于NADPH的催化效率(kcat/Km = 2.2 /μM/ min)。本论文通过上述研究,基本确定了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乙醇制备的工艺过程,采用本论文的技术,可获得17.9 g乙醇/100g玉米秸秆这一较高的乙醇产量;同时通过对木糖利用关键酶-木糖还原酶的辅酶特性研究,有望解决木糖发酵乙醇途径中的辅酶不平衡问题,为提高木糖发酵生产酒精的产量,进而进一步增加玉米秸秆的乙醇产量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 1.2.2 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 1.2.3 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 1.3 秸秆类生物质生产乙醇的原理
  • 1.4 秸秆类生物质生产酒精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1 秸秆的预处理技术
  • 1.4.2 纤维素水解糖化技术
  • 1.4.3 纤维素酒精的生产发酵方式
  • 1.4.4 半纤维素生产酒精技术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材料
  • 2.2.1 玉米秸秆原料
  • 2.2.2 微生物和酶
  • 2.2.3 实验采用的培养基
  • 2.3 分析方法
  • 2.3.1 理化分析项目
  • 2.3.2 玉米秸秆分析
  • 2.3.3 糖化和发酵产物分析
  • 2.3.4 酶学性质分析
  • 2.4 微生物学分析项目和方法
  • 2.4.1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 2.4.2 细菌的分析
  • 2.4.3 酵母菌的分析
  • 2.4.4 微生物细胞膜短链脂肪酸特异性分析
  • 2.5 分子生物学分析项目与方法
  • 2.5.1 细菌16SrDNA碱基序列测定与分析
  • 2.5.2 酵母菌26S rDNA D2 区碱基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章 玉米秸秆微波预处理技术的研究
  • 3.1 吸波介质对微波预处理的影响研究
  • 3.1.1 吸波介质对玉米秸秆pH的影响
  • 3.1.2 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3.1.3 吸波介质对酶解效率的影响
  • 3.1.4 吸波介质对纤维素酶毒性的影响
  • 3.1.5 吸波介质的确定
  • 3.2 微波/水玉米秸杆预处理工艺条件的研究
  • 3.2.1 响应曲面法简介
  • 3.2.2 微波/水玉米秸杆预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 3.3 微波预处理与汽爆预处理的比较
  • 3.4 微波预处理机理的初步探讨
  • 3.4.1 玉米秸秆的结构模型
  • 3.4.2 玉米秸秆的表面形貌
  • 3.4.3 微波预处理玉米秸杆的机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和同时糖化发酵生产乙醇实验研究
  • 4.1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
  • 4.1.1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 4.1.2 酒精生产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 4.2 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
  • 4.2.1 纤维素降解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 4.2.2 纤维素降解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 4.2.3 纤维素降解菌的生理生化实验
  • 4.2.4 纤维素降解菌细胞膜短链脂肪酸特异性
  • 4.3 纤维素降解菌产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 4.4 同时糖化和发酵(SSF)生产酒精的工艺研究
  • 4.4.1 纤维素降解菌单菌株和复配菌株的SSF试验
  • 4.4.2 SSF工艺参数的优化
  • 4.5 纤维素降解菌群与纤维素酶糖化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筛选及葡萄糖/木糖发酵性能研究
  • 5.1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筛选
  • 5.1.1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初筛
  • 5.1.2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复筛
  • 5.2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鉴定
  • 5.2.1 形态学特征
  • 5.2.2 生理生化学特征
  • 5.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5.3 木糖利用酵母菌的驯化
  • 5.3.1 酵母驯化用培养基级驯化过程
  • 5.3.2 驯化后菌株的发酵情况
  • 5.4 木糖利用酵母菌单木糖和混合糖(木糖/葡萄糖)发酵性能研究
  • 5.4.1 培养基成分优化
  • 5.4.2 发酵条件的优化
  • 5.4.3 木糖发酵性能的研究
  • 5.4.4 混合糖(葡萄糖/木糖)发酵性能的研究
  • 5.5 木糖利用酵母菌进行同时糖化发酵酒精制备的初步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偏向依赖于辅酶NADH 的木糖还原酶基因克隆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 6.1 木糖还原酶基因xy11 的获得
  • 6.1.1 RACE 实验的引物设计
  • 6.1.2 细胞培养及总RNA 的提取
  • 6.1.3 3? RACE 实验
  • 6.1.4 5?RACE 实验
  • 6.1.5 XYL1 基因全序列的获得与克隆
  • 6.1.6 进化关系分析
  • 6.2 木糖还原酶基因的亚克隆和初步表达
  • 6.2.1 限制性酶切反应
  • 6.2.2 片断与载体的连接
  • 6.2.3 大肠杆菌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筛选
  • 6.2.4 重组载体的毕赤酵母的转化
  • 6.2.5 木糖还原酶基因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重组蛋白的Western 印迹
  • 6.3 木糖还原酶(XR)酶学性质研究
  • 6.3.1 温度及pH 对XR 酶活力的影响
  • 6.3.2 XR 的底物专一性和辅酶特性
  • 6.4 木糖还原酶蛋白三维结构和与辅酶的分子对接研究
  • 6.4.1 木糖还原酶三位结构初建
  • 6.4.2 同源模型的修正
  • 6.4.3 木糖还原酶与辅酶的分子对接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