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间接侵权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完善

专利间接侵权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完善

论文摘要

传统侵权理论认为,只有覆盖了专利权人的所有技术特征才能构成专利侵权。但是在专利实践中,仅仅禁止专利直接侵权是不足以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有些行为人不直接侵犯专利权,却教唆、诱导他人实施侵权行为;有些行为人则采取相当狡猾隐蔽的手段,不完全实现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每一项技术特征,而只是去实现权利要求书中的关键技术特征或者为实施专利技术提供专门的机器设备或原材料。上述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可能并不构成专利直接侵权,却有可能促成或帮助他人直接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就是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在专利侵权领域,它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特殊的侵权模式。为了弥补直接侵权判定规则的不足,充分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从根本上说,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专利权是否延及到非专利产品,如果延及到非专利产品,应当延及到多大范围。因此如何合理界定其范围,使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达成一种利益平衡是理论界与立法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鉴于各国已经建立相当成熟完备的制度框架以及拥有大量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本文力图通过比较的视角,在分析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共性与差别的基础上,对其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并希望对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本文共计三万七千字左右,除引言与结语外,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源起。鉴于间接侵权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法,且美国立法对其他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探寻间接侵权制度的源起实质上就在于分析间接侵权在美国的生成与发展。美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历经百年,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利间接侵权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曲折中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美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最终确立,步入成文化阶段。第二部分对一些国家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作为重点比较对象,旨在通过对专利间接侵权的类型、判定要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寻各国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共性与区别,以期对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素材。本部分还将从专利权特性与利益平衡两个角度透析专利间接侵权成文化与制度化的法理基础,为其存在的合理性寻求理论根据。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完善我国专利间接侵权法律制度。首先从我国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出发论证立法规制专利间接侵权的必要性。其次论述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应当进行体系化思考,注重与现行法律体系相衔接。最后提出我国应通过修改专利法明确规定专利间接侵权的建议,并以专利权的类型选择与侵权判定要件选择为切入点,就构建与我国专利制度以及整个民法理论体系相衔接与统一的专利间接侵权提出具体的设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源起
  • 第一节 专利间接侵权萌芽——从美国第一个专利间接侵权判例wallace 案谈起
  • 第二节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曲折中发展——与禁止专利权滥用原则的冲突
  • 第三节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最终确立——美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成文化
  • 第二章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国内立法比较研究及法理分析
  • 第一节 一些国家专利间接侵权国内立法及特点
  • 一、专利间接侵权的类型
  • (一) 引诱侵权与辅助侵权并存的立法模式
  • (二) 仅规定辅助侵权,不涉及引诱侵权的立法模式
  • (三) 小结
  • 二、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与直接侵权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
  • (一) 学界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与直接侵权行为之间关系的争论
  • (二) 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三) 小结
  • (四)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与直接侵权行为之间关联关系的例外
  • 三、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判定
  • (一) 客观上行为人是否实施了引诱、帮助行为
  • (二) 主观上行为人是否具有引诱、帮助的故意
  • (三) 小结
  • 第二节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之法理分析
  • 一、从专利权特性角度分析
  • 二、从利益平衡角度分析
  • 第三章 我国专利间接侵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一节 建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一、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立法与司法现状
  • 二、立法规制专利间接侵权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知识产权体系化研究
  • 第三节 构建与现行法律体系相衔接的专利间接侵权
  • 一、我国应通过修改专利法明确规定专利间接侵权
  • 二、构建与现行法律体系相衔接的专利间接侵权之具体设想
  • (一) 专利间接侵权的类型选择
  • (二) 专利间接侵权判定要件的选择
  • 1 、间接侵权行为已经损害或能够损害专利权人利益
  • 2 、行为人提供了构成专利发明的重要部件且不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物品
  • 3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实施间接侵权行为的故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7(29)
    • [2].诌议3D打印的专利间接侵权[J]. 法制博览 2015(21)
    • [3].技术并不中立,法律亦无常形——从“快播案”谈新技术引发的著作权间接侵权[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6(03)
    • [4].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的现状与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0)
    • [5].试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构建[J]. 中国商论 2017(17)
    • [6].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 法制与社会 2011(07)
    • [7].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之探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5)
    • [8].论专利的间接侵权[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4)
    • [9].3D打印中专利间接侵权的适用问题[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0].浅论中国间接侵权制度的设置[J]. 法制与社会 2011(17)
    • [11].网络间接侵权的认定[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4)
    • [12].专利间接侵权基本问题简析——以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比较为视角[J]. 商品与质量 2010(S6)
    • [13].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的困境及立法建议[J]. 政法论丛 2009(02)
    • [14].略论专利间接侵权及主观要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5].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5)
    • [16].专利间接侵权的国际立法动向与中国制度选择[J]. 现代法学 2020(02)
    • [17].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关系——以美国的发展为视角[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8].3D打印背景下专利间接侵权研究[J]. 学术论坛 2017(04)
    • [19].知识产权间接侵权中停止侵害适用的障碍及克服——以大陆法系为考察对象[J]. 法学家 2012(05)
    • [20].对我国专利间接侵权法律制度的反思[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1].论专利间接侵权[J]. 法制与社会 2008(22)
    • [22].浅谈专利间接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J]. 法制与社会 2017(03)
    • [23].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立法模式之反思——以评析法释[2016]1号第21条为中心[J]. 知识产权 2017(04)
    • [24].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缺位与立法完善[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5].略论日本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26].浅析专利间接侵权制度[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5)
    • [27].关于建立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思考[J]. 人民司法 2009(01)
    • [28].我国不应该有专利间接侵权理论的应用空间[J].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1)
    • [29].浅析专利间接侵权[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8(09)
    • [30].专利间接侵权概述[J]. 知识经济 2010(09)

    标签:;  ;  ;  

    专利间接侵权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完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