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

设有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

论文摘要

框架—支撑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它具有两道抗侧力防线,支撑部分为其第一道防线,框架部分为其第二道防线,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优越,一般在钢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传统支撑的长细比较大,在受压时易失稳,尤其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起不到良好的抗侧性能。防屈曲支撑是对传统支撑的改进,其不但克服了支撑在受压时易屈曲的缺点,而且具有在支撑受压受拉时都可以达到全截面屈服的特点,拥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体结构的安全。目前,在防屈曲支撑构件设计方面的研究已经成熟,并且国外尤其是日本、美国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我国,针对支撑构件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但是,在设有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将该种结构体系分开设计,通过支撑与框架的抗侧刚度比将其分别进行设计,再通过模态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动力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等来校核结构体系,通过调整结构的尺寸等参数直到体系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通常是将框架部分先做强,这样一般设计出来的结构容易满足规范的要求,对结构体系不满足规范要求后的结构体系的调整研究则甚少,本文针对这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通过支撑与框架的抗侧刚度比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当初步设计的结构体系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通常是对整个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先调整框架部分,再根据抗侧刚度比来调整支撑部分,通过不断的调整来使结构体系满足规范要求。这样的调整相当繁琐,效力比较低。在用防屈曲支撑对已有框架进行加固时,一般只能进行调整支撑部分来使其满足规范要求,但是设计人员在调整时也只能带有尝试性地增加截面尺寸,通过不断的调整来使结构体系符合规范的要求,工作量大、过程也相当繁琐。对此,本文基于规范对双重结构体系中框架的剪力分担率25%以上的要求,通过先确定钢框架与支撑层间剪力分担率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并对初步设计的结构体系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针对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层间位移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框架—支撑进行优化设计方案研究,提出优化方法以及优化参数,使得结构体系可以一次性调整好满足规范要求,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2.1 传统抗震思路
  • 1.2.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路
  • 1.2.3 结构减震控制思路
  • 1.3 防屈曲支撑
  • 1.3.1 防屈曲支撑的构造
  • 1.3.2 防屈曲支撑的基本原理
  • 1.3.3 防屈曲支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设有防屈曲支撑框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5 设有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方法研究状况
  • 1.3.6 防屈曲支撑工程中的运用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
  • 2.1 有限元法的分析步骤
  • 2.2 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方法
  • 2.2.1 单元分析
  • 2.2.2 整体分析
  • 2.2.3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 2.3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 2.3.1 增量法(逐步法)
  • 2.3.2 迭代法(总荷载法)
  • 2.3.3 混合法(增量迭代法)
  • 2.4 ABAQUS 有限元分析简介
  • 2.4.1 梁单元简介
  • 2.4.2 ABAQUS/Standard 的非线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屈曲支撑节点试验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件设计
  • 3.3 试件制作
  • 3.4 试验方案
  • 3.5 实验装置
  • 3.6 测试结果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有防屈曲支撑钢框架模型设计
  • 4.1 概述
  • 4.2 框架部分设计
  • 4.2.1 框架模型
  • 4.2.2 框架设计参数
  • 4.2.3 框架设计计算
  • 4.2.3.1 框架部分水平分担地震荷载实现的理论
  • 4.2.3.2 框架部分水平分担地震荷载在 MTS 设计中实现
  • 4.2.4 设计结果
  • 4.3 支撑部分设计
  • 4.3.1 防屈曲支撑参数确定
  • 4.3.2. 防屈曲支撑等效刚度
  • 4.3.3 防屈曲支撑计算
  • 4.3.4 防屈曲支撑等效截面计算
  • 4.3.5 防屈曲支撑设计计算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有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
  • 5.1 概述
  • 5.2 动力时程分析简介
  • 5.3 有限模型建立
  • 5.3.1 几何模型
  • 5.3.2 边界约束条件
  • 5.3.3 模型材料本构关系
  • 5.3.4 重力荷载施加
  • 5.3.5 模型材料阻尼定义
  • 5.4 地震波选取
  • 5.4.1 地震波的选择
  • 5.4.2 地震波的调整
  • 5.4.3 地震波确定
  • 5.5 框架模型的模态分析
  • 5.6 初步设计模型层间位移反应
  • 5.6.1 初步设计模型层间相对位移反应
  • 5.6.2 模型顶层中心点绝对加速度反应
  • 5.6.3 初步设计模型层间最大侧移曲线
  • 5.7 模型优化
  • 5.7.1 模型优化方案
  • 5.7.2 支撑部分优化
  • 5.7.3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优化
  • 5.7.4 优化好后模型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对比图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筑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计算的层间剪力校准系数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8)
    • [2].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规则性计算方法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3)
    • [3].河北国际商务广场C#写字楼的结构抗震性能及层间剪力比分析[J]. 建筑结构 2016(S1)
    • [4].加强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文 2015(13)
    • [5].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梁柱组合件层间剪力-变形计算模型研究[J]. 工程力学 2019(06)
    • [6].粘滞阻尼墙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影响的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05)
    • [7].新型填充墙材料对框架的抗震影响[J]. 山西建筑 2015(18)
    • [8].粘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减震设计中的运用[J]. 价值工程 2016(35)
    • [9].隔震技术在某住宅中的应用[J]. 福建建设科技 2012(01)
    • [10].不同安装形式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05)
    • [11].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铺装现浇层力学性能分析[J]. 交通标准化 2014(05)
    • [12].工程结构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指标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5)
    • [13].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反应分析[J]. 山西建筑 2008(28)
    • [14].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计算[J]. 建筑结构 2010(04)
    • [15].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改进算法[J]. 建筑结构 2008(12)
    • [16].一种体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摇摆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7(09)
    • [17].8度区某幼儿园减震分析[J]. 城市地理 2015(22)
    • [18].基础隔震结构整体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9].采用隔震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J]. 施工技术 2018(S1)
    • [20].隔震支座在高层建筑抗震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 [21].地震下考虑群体效应的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4(S1)
    • [22].错层对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影响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5(09)
    • [23].基于共同作用下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8(04)
    • [24].采用钢梁翼缘对接栓焊节点的钢框架动力响应分析[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5(02)
    • [25].8度区某幼儿园减震设计分析[J]. 城市地理 2016(12)
    • [26].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分析[J]. 山西建筑 2013(21)
    • [27].基于改进Pushover算法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 建筑结构 2011(S1)
    • [28].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的黏弹性有限元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9(04)
    • [29].长周期地震动输入下大型建筑剪力墙振动台试验[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3)
    • [30].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 2013(01)

    标签:;  ;  ;  ;  ;  ;  

    设有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