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化苦旅》的走红、“文化大散文”热和“余秋雨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史中一场引人注目的连环戏,而90年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则是这些热点现象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所谓文学生产机制,指的是文学生产各部分、各环节的内在工作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当中国社会从一个以生产为主导的传统社会步入了消费型的现代商业社会的时候,上述现象恰恰可以从文学生产机制的角度为这次转型提供一份症候性的解读。本文试图从这几个鲜活具体又彼此关联的个案入手,考察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型对作者、读者、出版界、批评界和文化市场的深刻影响。《文化苦旅》在90年代初所获得的空前成功,不但得益于自身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与图书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和以消费性为特征的现代都市文化的逐步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90年代中后期东方出版中心《文化大散文系列》丛书的推出,则是一场选题、制作、营销一气呵成的精彩的出版策划行为,充分体现出出版社在新的竞争机制下的成长。通过利用“明星效应”、评奖机制和以命名行为“广而告之”,“文化大散文”成为一个被精心打造的出版品牌。而当“文化大散文热”因为模式化、批量化生产的倾向而逐步落潮的时候,其“行走”、“文化”、“剧场化”等元素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被市场再度利用,不再以文字而以图象、电视等为媒介而重新走红。从90年代延续至今的“余秋雨现象”,更是传媒、作者与批评者围绕“市场”这一要素进行互动而结出的光怪陆离的果实。在文化市场形成,大众文化兴起,大众传播发展的新语境下,新兴的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机制、读者接受的消费机制和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的遗留力量——如通过期刊走向出版的发表机制和国家/官方评奖的引导机制等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形态,也促成了这一时期乱花迷眼的文学格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打造富蕴文化气息的课堂[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3)
- [2].著名学者余秋雨访问书法导报社[J]. 中国书法 2009(05)
- [3].生命,是一树花开——余秋雨的阅读人生[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6(06)
- [4].微言快语[J]. 当代兵团 2017(01)
- [5].余秋雨怎样“卖瓜”[J]. 文学自由谈 2016(06)
- [6].“泥步修行”并非是“君子之道”——读余秋雨先生“封笔之作”《泥步修行》有感[J]. 中关村 2017(08)
- [7].作家声音[J]. 文学教育(上) 2017(08)
- [8].“重写文学史”论断规范下的余秋雨[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06)
- [9].余秋雨:文化远行者[J].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01)
- [10].明古察今,知史洞生——读余秋雨《舞台哲理》[J]. 青春期健康 2020(03)
- [11].《雨夜短文》:余秋雨短篇散文的尝试[J]. 回族文学 2020(01)
-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材料作文“浮躁与沉静”素材运用指导[J]. 作文与考试 2020(08)
- [13].品味文学,传承文明——读余秋雨《中国文脉》有感[J]. 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0(Z2)
- [14].余秋雨投其所好[J]. 故事家 2020(15)
- [15].向余秋雨学大气[J]. 初中生写作 2020(09)
- [16].变好,更当坚守本色[J]. 作文与考试 2020(25)
- [17].浅析余秋雨散文之深厚底蕴[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1)
- [18].品咂文化——读余秋雨先生《何谓文化》有感[J]. 湖南教育(D版) 2018(12)
- [19].遇见中华——读余秋雨书系列有感[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9(Z1)
- [20].余秋雨:一个“走得最远的文人”[J]. 时代邮刊 2019(07)
- [21].余秋雨妙对质疑[J]. 幽默与笑话 2019(19)
- [22].谦恭的大师[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18)
- [23].余秋雨允许学生“鼓倒掌”[J]. 内蒙古教育 2015(34)
- [24].大“师”余秋雨的戏剧人生[J]. 辽宁教育 2013(18)
- [25].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J]. 北方文学 2016(19)
- [26].浅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寻根”情结[J]. 新校园(阅读) 2016(11)
- [27].跟《阿长与〈山海经〉》和《老王》学写人[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5)
- [28].初白告[J]. 初中生世界 2017(10)
- [29].手艺[J]. 初中生世界 2017(Z1)
- [30].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苦与涩初探[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