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闪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aCl3,Ce,NaI,Tl,能量分辨率,光输出
闪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越云,张明荣,桂强,张春生[1](2019)在《掺铈氯化镧晶体闪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掺铈氯化镧闪烁晶体的闪烁性能,发挥其在高能物理、核物理、核医学以及石油测井中的应用优势。采用R6231-100光电倍增管(PMT)对掺杂10%Ce~(3+)的Φ25mm×50mm和Φ25mm×25mm氯化镧闪烁晶体(LaCl_3:Ce)的能量分辨率、能量线性、峰谷比、相对光输出和计数率等主要闪烁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并与Φ25mm×50mm碘化钠(铊)闪烁晶体(NaI:Tl)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LaCl_3:Ce能量分辨率比以往报道结果[1]更优,测量137Cs 662 k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3.3%,能量线性可控制在3%以内;Φ25mm×50mm La Cl_3:Ce的峰谷比、光输出、峰值计数(@662keV)分别约为同规格Na I:Tl的2.61倍、87.88%、1.96倍;Φ25mm×25mmLaCl_3:Ce于低能区的分辨率更加优异,且光输出约为Φ25mm×50mm LaCl_3:Ce的110%。(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牛蒙青,李德源,乔霈[2](2019)在《用于冷中子成像的锂闪烁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闪烁屏的位置分辨和探测效率是影响冷中子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冷中子敏感闪烁玻璃研发的纤维面板闪烁屏可以同时实现高位置分辨率及高探测效率。实验研制了几种不同Ce~(3+)掺杂含量的锂闪烁玻璃样品,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含氟化物的闪烁玻璃,Ce~(3+)掺杂含量分别为1. 3%、 1. 5%、 1. 7%、 1. 93%、 1. 93%(含氟化物)、 2. 1%、 2. 4%,并对这些样品的冷中子吸收效率及光产额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e~(3+)含量上升发光效率提升,随后浓度淬灭效应凸显,最优Ce~(3+)含量为1. 93%。相同Ce~(3+)含量下,氟化物的引入没有提升光产额。(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1期)
常元智,屈国普,赵越,汪伦,张文利[3](2019)在《NaⅠ(T1)闪烁探测器性能随温度变化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低温试验方法探究了温度变化对NaⅠ(T1)闪烁探测器性能及能谱测量的影响,观察能谱并以常温25℃为基准,计算137Cs的0.662 MeV、~(60)Co源1.173 MeV,1.332 MeV特征峰位道址、γ射线全能峰计数率、能量分辨率在25℃下相对变化值。结果为:~(137)Cs的0.662 Me V、~(60)Co源1.173 MeV,1.332 MeV特征峰位道址在0℃~20℃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在20℃~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0.662 MeV和1.173 MeV全能峰计数率随温度变化分别在±5.19%和±4.48%范围内保持一致;3个对应能量分辨率分别在±4.3%范围内随温度变化保持一致。可看出利用γ源作为稳峰源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锋锐,顾牡,岳双强,刘小林,胡亚华[4](2019)在《CuBr_xI_(1-x)闪烁薄膜的制备和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地研究Br的引入对CuBr_xI_(1-x)薄膜发光强度和衰减时间的影响,通过气相沉积法在Si片上制备了CuBr_xI_(1-x)(0≤x≤1)闪烁薄膜,并测试了薄膜的发光性能和衰减曲线。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CuBr_xI_(1-x)(0≤x≤1)固溶体结晶性;相对于长波段的深能级发射,CuBr_xI_(1-x)薄膜均表现出较强的光致和X射线激发近带边发射,且发射强度随Br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闪烁器件的探测效率;不过薄膜的发光衰减时间会随Br含量的增加而变慢(40~300 ps)。本研究工作对于通过选择合适组分的CuBr_xI_(1-x)闪烁材料以平衡探测效率和时间响应的测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屈菁菁,李磊,伍晓莉,周涛,刘军[5](2019)在《LuAG:Ce和LuAG:Ce,Mg晶体生长与闪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提拉法生长了?80 mm×100 mm的掺Ce镥铝石榴石(LuAG:Ce)晶体和掺Mg的LuAG:Ce(LuAG:Ce,Mg)晶体,并测试了晶体室温下的闪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Mg离子掺杂,晶体光产额从15 000±1 500 photons/MeV提高到30 000±1 500 photons/MeV,衰减时间从120 ns加快到54 ns。(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5期)
张蕾,刘小林,郝书童,顾牡,李乾利[6](2019)在《Cl掺杂γ-CuI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蒸发技术,辅以氩保护气氛,成功获得厘米级氯掺杂γ-CuI透明单晶。研究了氯掺杂对晶体生长溶液的稳定性、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引入氩气氛,掺氯生长液及晶体的氧化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表明,γ-CuI:Cl晶体的超快近带边发射得到显着增强,光输出约为PbWO_4晶体的89%,深能级发射强度也受到极大抑制。并且快成分的衰减时间达到亚纳秒量级。实验结果均表明γ-CuI:Cl单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光学性能,有望应用于超高辐射检测和超快计数率成像领域。(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畅,唐彬,刘云,陈少佳,王修库[7](2019)在《用于GPPD谱仪的大面积闪烁体中子探测器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的建成为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通用粉末衍射谱仪(general purpose powder diffractometer, GPPD)是CSNS一期建设的叁条谱仪之一。研制了用于GPPD的大面积闪烁体探测器阵列,在CSNS的BL20中子束线上开展了探测器关键性能参数的实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对波长为1.4?和2.8?的中子,其探测效率分别为(38.5±1.7)%和(56.1±1.1)%,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给出对2?的中子,其探测效率约为(46.1±2.0)%,有效面积内的探测效率不均匀度约为19.6%,经优化后可以降低到14.9%;探测器位置分辨可以达到4.0 mm×4.0 mm,最高计数率约79 kHz。探测器单元的整体性能指标能满足GPPD的物理需求。(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姚冠鹏[8](2019)在《Ce~(3+)/Tb~(3+)掺杂钆硼硅酸盐闪烁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硼硅酸盐作为玻璃基质,Ce~(3+)离子和Tb~(3+)离子作为发光离子,并加入大量的Gd_2O_3,来提高Ce~(3+)离子和Tb~(3+)离子的发光强度并增加玻璃的密度。另外引入Al_2O_3,P_2O_5,BaO来改善玻璃性能,组成ABS-BGP(Al_2O_3-B_2O_3-SiO_2-BaO-Gd_2O_3-P_2O_5)玻璃系统。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4组不同组成浓度的ABS-BGP玻璃样品。首先通过改变Gd_2O_3的引入量,保持Tb~(3+)离子的浓度不变,研究得到当Gd~(3+)离子浓度为20 mol%时,在Tb~(3+)离子掺杂的玻璃样品中发光强度最佳;接着在Tb~(3+)离子单掺玻璃样品中,只改变Tb_2O_3的引入量,研究得到在紫外光,脉冲电子束和X射线激发下,当Tb~(3+)离子浓度是10 mol%时,发光强度最佳,且在X射线激发下积分闪烁效率达到BGO晶体的63.9%;然后在Ce~(3+)离子单掺玻璃样品中,只改变Ce_2O_3的引入量,当Ce_2O_3浓度为0.3mol%时,Ce~(3+)离子发光强度最大,样品的衰减时间达到纳秒级;最后利用纳秒时长的时间分辨脉冲电子束,来研究Ce~(3+)/Tb~(3+)离子共掺玻璃样品的发光过程。研究得到该系列样品的能量传递效率都在25%左右,这与Ce~(3+)离子浓度无关。脉冲电子束激发下,542 nm处Tb~(3+)离子的衰减时间为2.2 ms,386 nm处Ce~(3+)离子的衰减时间为35 ns,和540 ns。X射线发光光谱和阴极射线发光光谱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闪烁性能,为推进钆硼硅酸盐闪烁玻璃获得实质性应用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制备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勇,朱金铭,杨丽丽,吕世权,武彦群[9](2019)在《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Dy~(3+)或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通过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 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研究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以及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良好的可见区透过率,玻璃的网络结构是由[SiO_4]四面体和[AlO_4]四面体连接构成。在紫外光激发时, Dy~(3+)单掺玻璃的发光源于Dy~(3+)的~4F_(9/2)→~6H_(15/2)(483 nm),~6H_(13/2)(576 nm)的跃迁发射,而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则源于Tb~(3+)的~5D_4→~7F_6(489 nm),~7F_5(544 nm),~7F_4(586 nm)和~7F_6(623 nm)的跃迁发射。对于Dy~(3+)/Tb~(3+)共掺玻璃,发射光谱则主要由Tb~(3+)的荧光发射组成。通过对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发的发射光谱分析发现, 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传递。在以Dy~(3+)的特征激发452 nm为激发波长时, 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很弱。但随着Dy~(3+)的引入,通过~4F_(9/2)(Dy~(3+))→~5D_4(Tb~(3+))的能量传递, 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而增强, Dy_2O_3含量为1 mol%时达到最大,更高Dy_2O_3含量的样品由于Dy~(3+)的浓度猝灭,减少了向Tb~(3+)的能量传递,发光强度减弱。当激发波长减小到350 nm时, Dy~(3+)和Tb~(3+)均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6P_(7/2)(Dy~(3+))和~5L_9(Tb~(3+)),此时除了~4F_(9/2)(Dy~(3+))→~5D_4(Tb~(3+))的能量传递外,还出现了~5D_4(Tb~(3+))→~4F_(9/2)(Dy~(3+))的能量回传。Dy~(3+)掺杂浓度较低时, Dy~(3+)→Tb~(3+)能量传递作用较强, 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Dy~(3+)能量传递作用增强。当Dy_2O_3含量超过0.4 mol%时, Tb~(3+)→Dy~(3+)能量传递强于Dy~(3+)→Tb~(3+)能量传递,减少了Tb~(3+)的辐射跃迁发光,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开始减弱。由于Gd~(3+)向Dy~(3+)或Tb~(3+)均可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因此在以Gd~(3+)的特征激发274 nm为激发光时, Dy~(3+)/Tb~(3+)共掺玻璃中出现了Dy~(3+)和Tb~(3+)对Gd~(3+)传递能量的竞争。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所获得的能量不断减少,同时伴随着Tb~(3+)→Dy~(3+)能量回传和Dy~(3+)之间的无辐射交叉弛豫作用, 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不断减弱。对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Tb~(3+)的~5D_4→~7F_5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还发现,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 Tb~(3+)的荧光寿命从2.24 ms缩短到1.15 ms,曲线从单指数形式变为双指数形式,进一步证明玻璃中存在~5D_4(Tb~(3+))→~4F_(9/2)(Dy~(3+))的能量回传。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显示, Dy~(3+)的引入对Tb~(3+)激活闪烁玻璃的辐射发光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不足以通过Dy~(3+)→Tb~(3+)能量传递来弥补,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辐射发光强度随着Dy_2O_3含量的增多而不断减弱。由此可见,在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中,不宜将Dy~(3+)作为敏化剂,用于增强Tb~(3+)的发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林佳,魏钦华,秦来顺,史宏声[10](2019)在《CLLB:Ce晶体生长和闪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CLLB:Ce (Cs_2LiLaBr_6:Ce)晶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稀土卤化物闪烁晶体,该晶体的γ射线探测性能非常接近LaBr_3:Ce晶体,其中子探测综合性能好于目前常见的商用LiI晶体等材料,而且可以用作中子/γ射线双读取材料。本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了CLLB晶体,发现过量LiBr对该晶体生长非常关键,晶体毛坯的不同部位组成有明显差别,LiBr过量50mol%时单晶产率明显提高并得到了ф25×40mm的高质量CLLB:Ce单晶,晶体的发射峰分别位于393nm和422nm,分别对应Ce~(3+)的5d→4f~1~2F5/2和5d→4f~1~2F_(7/2)发射,加工后的晶体光输出约为LaBr_3:Ce晶体的80%,在~(137)Cs的662keV处的能量分辨率达4%,其发光衰减有121ns的一个快分量和849ns的一个慢分量,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闪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闪烁屏的位置分辨和探测效率是影响冷中子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冷中子敏感闪烁玻璃研发的纤维面板闪烁屏可以同时实现高位置分辨率及高探测效率。实验研制了几种不同Ce~(3+)掺杂含量的锂闪烁玻璃样品,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含氟化物的闪烁玻璃,Ce~(3+)掺杂含量分别为1. 3%、 1. 5%、 1. 7%、 1. 93%、 1. 93%(含氟化物)、 2. 1%、 2. 4%,并对这些样品的冷中子吸收效率及光产额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e~(3+)含量上升发光效率提升,随后浓度淬灭效应凸显,最优Ce~(3+)含量为1. 93%。相同Ce~(3+)含量下,氟化物的引入没有提升光产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闪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侯越云,张明荣,桂强,张春生.掺铈氯化镧晶体闪烁性能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2].牛蒙青,李德源,乔霈.用于冷中子成像的锂闪烁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常元智,屈国普,赵越,汪伦,张文利.NaⅠ(T1)闪烁探测器性能随温度变化实验[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4].李锋锐,顾牡,岳双强,刘小林,胡亚华.CuBr_xI_(1-x)闪烁薄膜的制备和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19
[5].屈菁菁,李磊,伍晓莉,周涛,刘军.LuAG:Ce和LuAG:Ce,Mg晶体生长与闪烁性能[J].压电与声光.2019
[6].张蕾,刘小林,郝书童,顾牡,李乾利.Cl掺杂γ-CuI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7].黄畅,唐彬,刘云,陈少佳,王修库.用于GPPD谱仪的大面积闪烁体中子探测器性能测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9
[8].姚冠鹏.Ce~(3+)/Tb~(3+)掺杂钆硼硅酸盐闪烁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9].张勇,朱金铭,杨丽丽,吕世权,武彦群.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林佳,魏钦华,秦来顺,史宏声.CLLB:Ce晶体生长和闪烁性能[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