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土壤开出德育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语文土壤开出德育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淅川县第二小学

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智力发展良好的人显得尤为突出,德育可以指引人们成长的方向。小学语文不仅有其学科的独特性质,更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永恒话题,永远是人们讨论的教育问题,因为它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灵魂。"德育"这个概念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明确使用了"德育"这个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吕型伟老先生曾说:"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由此看出,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做好人比读好书更为重要,学生习惯的养成具有时限性,错过时期就无法弥补。塑造人的灵魂首先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即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搞学问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学校教育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科学人文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语文学科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阵地。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1以教材为依托,以生活为主线,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以教材为依托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科学引导,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该文主要内容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无限索取,导致小村庄从有到无。笔者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一个微视频给学生展示了人类破坏大自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然后通过"问题串":在人类的破坏下,小村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对破坏它的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其次,以生活为主线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德育教育。例如,结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2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好语文的关键方法之一是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利于让学生从文章中去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及音韵,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品味,还能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美好心灵。在朗读的过程中传情悟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这是一篇语言情感比较饱满的文章,作者在文章当中运用到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及设问等句式,同时还表达了感激、崇敬及赞美等丰富的情感内容,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为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这种心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指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重点句型进行反复的朗读,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激发,并产生共鸣,以此来深刻体会中朝两国比海更深、用鲜血凝结而成的友谊。从而使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怀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得到升华。

2.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内化学生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性格活泼好动,对于新奇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语文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学生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以《长城》一课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借助故事教学法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即在秦朝,当时的皇帝就抓了很多壮丁修建长城,其中有一名壮丁叫范喜良,他和自己的老婆孟姜女刚成亲不足三日就被征用到长城修建中。时隔不久,在家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孟姜女收到自己丈夫劳累致死的噩耗,于是她立即赶往长城,在那里痛哭不止。最后长城因为孟姜女的眼泪而倒塌,谁知孟姜女竟然看到自己事先埋葬在长城脚下的范喜良的尸骸。学生都被教师讲述的故事感到了,最后教师趁着学生情绪波动之际讲解《长城》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万里长城这座伟大的建筑工程由无数劳动人民运用辛勤的汗水堆砌出来,学生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语文教师就可为学生创造贴近其现实生活的故事情境,同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和以往相比也有了较大程度改善,以致于小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母亲给主人公1.5元钱的价值。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入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即作者于60年AI写作出这篇文章,这个阶段也是自然灾害时期,老百姓生活困苦,工人工资也只有20多元,1.5元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生活费。当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故事后则能深刻理解文中母子情感,进而学会理解父母的不易,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2.4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教师们在为学生们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也需要顺应孩子们兴趣爱好而改变教学策略,为孩子们提供更加自由而广阔的学习空间。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外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之中践行正确的思想品德规范,在实际体会当中自行体会"对与错"。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课外拓展活动当中往往可以保持较高的语文学习热情并乐于接受教授指导,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书单,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优秀书籍。在阅读书籍以后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阅读所感所悟带到语文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受到书籍当中人物正能量的影响,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当地的抗战胜利纪念碑或者博物馆,让孩子们在活动当中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后辈们的美好生活而做出的牺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再或者组织学生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学生们的思想之中渗透尊老爱幼的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当中,孩子们个人修养以及知识水平同步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寻求教学方式的改进,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榜样。确保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健康茁壮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贺美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9.

[2]郭力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70-71.

[3]詹珺奇,郭艳春.小学语文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策略的研究综述[J].课外语文,2018(01):188-189.

[4]刘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32):13-14.

[5]赵明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295-296.

标签:;  ;  ;  

语文土壤开出德育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