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治理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只有通过完善村民自治这一治理机制方能实现,这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汲取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一国家与社会关系。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以吉林省榆树市A镇和德惠市B镇的四个村A镇(C村D村)B镇(E村F村)为研究个案,以乡政府领导,农经站工作人员、村干部、村中关键人物、普通村民为访问对象,对农村社会村民自治的困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摆脱自治困境的治理路径。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论文的理论依据。此外,主要介绍了国内对于村民自治的研究概况,并且在引言的最后部分,界定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第二部分介绍我国村民自治的沿革即村民自治试验萌芽阶段、村民自治探索建立阶段、村民自治试行铺开阶段、村民自治全面推进阶段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经历了80年至今的27年,展现了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第三部分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推行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不仅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更是调和农村内部矛盾的最积极有效的方式。第四部分文章的核心部分,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个案——吉林省榆树市和的德惠市A镇B镇的村民自治概况加以介绍,其中,重点介绍本人所了解的两镇四村的村委会选举情况。通过与乡镇领导、村两委、村中关键人物和村民的访谈,从中提取这些村在村民自治中所存在的种种现象。调查发现诸如村民和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低;村民对村民自治认识不足,放弃自我选举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监督权;村民政治冷漠;乡镇惯性干预村民自治;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委间权利博弈;复苏的宗族文化消减村民自治组织权威;农民流动使乡村治理陷入空壳境地等等问题。第五部分,对村民自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指出当前摆脱村民自治困境的现实路径:即首先要关注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消除政治冷漠,其次通过关注村民自治的环境建设消减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过多干预,实现两委关系和谐,然后用现代的文明改造宗族文化;最后提出用制度建设消除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影响。关注和解决村民自治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任务,更是国家和政府法律和政策部门的工作内容,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有识之士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使农村社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