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史数值模拟](https://www.lw50.cn/thumb/c4eebfa5cdb1c92c9d8fa63f.webp)
论文摘要
大城凸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东北部,现今构造总体上是一个被新近纪和第四纪覆盖的北西倾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2°-5°,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整体构造格局相对简单。研究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是下古生界长期剥蚀基础上的填平式沉积,为一套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建造,发育煤、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多种烃源岩。暗色泥岩、碳质泥岩为中等-好烃源岩,煤岩为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属于III型母质;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65-1.6%,处于低熟-高成熟阶段,进入了生排烃门限。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盖层封闭条件较好,具备煤成气藏的成藏条件。模拟了大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埋藏史、古地温、成熟度Ro和烃产率随时间等的演化规律及其在平面的展布特征。模拟表明,大城凸起地区具有典型的二次生烃特征,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在中生代末达到生烃门限并开始一次生烃,后因抬升剥蚀而中止;古近纪大城凸起仍然以剥蚀为主,生烃缓慢或停止生烃;新近纪和第四纪本区断裂活动停止,地层快速沉积并开始二次生、排烃,二次成藏开始形成。针对研究区典型的二次生烃特征,指出现今热演化程度高、二次生烃烃产率高、生排烃与圈闭形成期匹配且二次成藏后没有遭到破坏的喜山期构造带与圈闭是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其中,大参1井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域,胜1、D3和葛8井等地区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2.1 研究区地质概况2.1.1 区域地层2.1.2 区域构造2.2 成藏基本地质条件2.2.1 煤系烃源岩2.2.2 储层条件分析2.2.3 盖层条件分析2.2.4 保存条件第三章 成藏史数学模型3.1埋藏史3.2 地热史3.3 有机质热演化史3.4 生烃史3.5 排烃史3.6 储、盖层发育史3.6.1 储层发育史3.6.2 盖层发育史第四章 成藏史参数选取与概念模型建立4.1 研究流程4.2 埋藏史参数选取4.3 地热史参数选取4.4 生、排烃史参数选取第五章 研究区成藏史模拟结果与分析5.1 葛2井单井模拟5.1.1 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模拟5.1.2 有机质成熟史及生排烃分析5.2 典型剖面构造发育史和地热史、生、排烃史5.2.1 构造发育史5.2.2 地热史、成熟史和生烃史5.3 研究区构造发育史和地热史、生、排烃史5.3.1 埋藏史5.3.2 地温史5.3.3 成熟史5.3.4 生烃史5.4 成藏年代学研究5.4.1 葛2 井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1)岩相学特征(2)均一温度和盐度5.4.2 苏50井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5.5 大城凸起成藏史5.5.1 晚古生代5.5.2 中生代5.5.3 古近纪5.5.4 新近纪至今5.6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城凸起论文; 煤成气论文; 烃源岩评价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 成藏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