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关系的研究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乳腺癌不同超声征像的病理学基础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对乳腺癌超声表现的影响,以提高超声影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并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从而进步提升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行外科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块137例,患者年龄26~81岁。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且均未行放、化疗治疗。回顾性观察记录术后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石蜡切片特点。超声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肿块的大小、形态、纵横比、边缘毛刺及周边高回声晕征、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血流及淋巴结转移等征像。病理学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nfi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组织学分级、病变内部及边缘部癌组织与间质成分的构成及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超声征像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的关系;对肿块内部及边缘组织特点分别就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学镜下观做对比;探讨乳腺癌超声征像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所有数据经SPSS 13.0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DC肿瘤体积(>2cm)较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及早期IDC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特殊类型癌无显著性差异(P>0.05);IDC形态不规则肿块的比例高于特殊类型癌(P<0.05),与DCIS及早期IDC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刺征在IDC的出现频率高于早期IDC、DCIS及特殊类型癌(P<0.05);肿块纵横比、周边高回声晕、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均与乳腺癌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Ⅲ级IDC形态不规则肿块的比例高于Ⅱ、Ⅰ级IDC (P>0.05);Ⅰ级IDC后方回声衰减肿块的比例高于Ⅱ、Ⅲ级IDC (P>0.05)。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及周边高回声晕征、内部回声及微钙化均与IDC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2)肿瘤超声表现为体积较大(>2cm)、后方回声增强或内部回声较低时内部组织构成分级较高、癌细胞比例高(P<(?)0.05);肿块周边有高回声晕者较无晕肿块周边组织构成分级高、癌细胞比例高(p<0.05)。肿块形态、纵横比及毛刺均与肿瘤内部成分构成无显著相关性(p>0.05)。(3)肿块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及晕征均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形态、后方回声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与ER、PR、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共对应的病理学基础,一定范围内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相关,可提示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级。(2)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技术路线图
  • 一、乳腺癌超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关系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超声诊断仪器及检查方法
  • 1.1.3 病理学方法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
  • 1.2.2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性导管癌分级
  • 1.2.3 乳腺癌镜下内部及周边组织构成特点
  • 1.2.4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 1.3 讨论
  • 1.3.1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 1.3.2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 1.4 小结
  • 二、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超声诊断仪器及检查方法
  • 2.1.3 病理学方法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病理学结果
  • 2.2.2 超声声像图结果
  • 2.2.3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表达的关系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2)
    • [2].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3].表观弥散系数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09)
    • [4].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05)
    • [5].分子生物学指标用于推断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研究进展[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6(01)
    • [6].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病理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01)
    • [7].乳腺癌弹性超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东南国防医药 2015(02)
    • [8].246例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04)
    • [9].乳腺癌患者超声钼靶X线表现及分子生物学指标临床观察[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04)
    • [10].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06)
    • [11].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特征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8)
    • [12].宫颈上皮内瘤变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6(05)
    • [13].黑色素瘤的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03)
    • [14].皮肤光老化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治疗[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1)
    • [15].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与~(18)F-FDG PET-CT SUV_(max)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3)
    • [16].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特征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12)
    • [17].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8)
    • [18].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09(01)
    • [19].不同病因脂肪肝患者生化、代谢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J]. 山东医药 2008(16)
    • [20].浸润性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0)
    • [21].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11)
    • [22].奠基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调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9)
    • [23].认知老化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6)
    • [24].生物标记检测在神经胶质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9(06)
    • [25].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残余肿瘤组织病理信息与预后分析[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03)
    • [26].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J]. 广西医学 2016(09)
    • [27].浸润性乳腺癌高频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05)
    • [28].β链蛋白和淋巴增强因子-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8)
    • [29].乳腺癌COX-2、P-gp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6)
    • [30].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