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诠释研究

《文选》诠释研究

论文摘要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通代诗文集。自隋唐开始选学就成为显学,虽然几经兴衰,但绵延一千四百余年不断发展。对士子科举、文学发展、学术研究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选》诠释作为选学最主要的内容产生了丰富的诠释成果,从隋唐时期字词音义训诂的兴盛、宋元时期选藻评论的出现、明朝诗文评点的繁富,到清代考据类著作的大量出现及各类诠释的全面复兴,《文选》诠释的整个发展史,呈现出不断深化、完善的趋势,使其成为文学诠释的经典性代表。因此,对《文选》诠释的研究,不仅对选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国文学诠释方法及特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对历代《文选》诠释著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文选》诠释中的文献诠释与文学性诠释研究并重,力图总结历代《文选》诠释的重要方面、重要方法及主要成就,藉以展现中国诠释学特别是文学性诠释的特色及多样性。 除《引言》外,本论文共分为八章五个部分,分别是《文选》诠释的概况特色及原因、《文选》诠释体系研究、《文选》诠释体式研究、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历代《文选》文学诠释研究。这些专题或横或纵,对历代《文选》诠释多个方面的概况、特点进行总结,在梳理《文选》诠释体系、体式、方法、方面的同时,重点揭示其文学性诠释特色。 在各个章节的论述中,宏观概括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学术探讨与历史追寻相结合,力图展现各类诠释的形成与发展轨迹。使得每一个方面的研究分类细密、资料丰富、源流分明,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论文的突破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首次对历代《文选》诠释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分别对《文选》诠释体系、诠释体式、文献诠释、文学诠释等几个方面给予梳理讨论,对全面了解和把握《文选》诠释状况提供了方便。 (二) 首次从诠释学的角度,对《文选》诠释这一古老的传统学术进行研究,主要依据中国传统训诂学和注释学理论,对《文选》文学性诠释特色给予挖掘,藉以展现中国诠释学的丰富多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历代《文选》诠释的概况、特色及其原因
  • 第一节 隋唐《文选》诠释——基础性诠释阶段
  • 一、隋唐《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 二、唐朝《文选》诠释兴盛的原因
  • 第二节 宋元《文选》诠释——文学性诠释蕴育阶段
  • 一、宋元《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 二、宋元选学衰微及选藻、评析类著作出现的原因
  • 第三节 明朝《文选》诠释——文学性诠释阶段
  • 一、明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 二、明朝《文选》评点、删注类著作兴盛的原因
  • 第四节 清朝《文选》诠释——考据类诠释兴盛阶段
  • 一、清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 二、清代选学全面复兴及考据类诠释兴盛的原因
  • 第二章 《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上)
  •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系概述
  • 一、《文选》诠释中的单一性诠释体系
  • 二、《文选》诠释中的复合性诠释体系
  • 第二节 《文选》正文诠释体系
  • 一、训释《文选》字词音义的诠释著作
  • 二、分类汇编《文选》佳词丽句的诠释著作
  • 三、追溯《文选》诗文源流的诠释著作
  • 四、评论《文选》诗文的诠释著作
  • 第三节 《文选》李善注诠释体系
  • 一、对《文选》李善注删繁就简的诠释著作
  • 二、考辨订补《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三、校勘《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四、补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五、集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六、对李善注编撰雅书体工具书的诠释著作
  • 第四节 六臣注《文选》诠释体系
  • 一、补充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
  • 二、削删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
  • 第三章 《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下)
  • 第一节 《文选》正文及李善注诠释体系
  • 一、整理《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二、疏证《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三、评点考辨《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四、训诂《文选》正文及李善注音义、典故的诠释著作
  • 五、考辨订正《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 六、研究《文选》正文及李善注古今字的诠释著作
  • 第二节 《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诠释体系
  • 一、删注评点《文选》正文及六臣注的诠释著作
  • 二、纂集《文选》正文及六臣注删注评点内容的诠释著作
  • 三、融会发明《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评释内容的诠释著作
  • 第四章 《文选》诠释体式研究
  •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式概论
  • 第二节 基础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 第三节 文学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 一、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
  • 二、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
  • 第四节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 一、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
  • 二、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
  • 第五章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上)
  • 第一节 引文为释法
  • 一、李善对引文为释法的发展
  • 二、李善引文为释法体现出的诠释理念及影响
  • 第二节 疏证训义法
  • 一、疏通训义法
  • 二、疏证通假字法
  • 第三节 拾遗补阙法
  • 一、拾遗补阙法及其在李善注中的运用
  • 二、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补遗
  • 三、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收录旧注及五臣注的补遗
  • 第四节 考辨疑误法
  • 一、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文选》正文及相关文献的考辨
  • 二、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考辨
  • 三、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五臣注及其他选学诠释的考辨
  • 第五节 校勘讹误法
  • 一、校勘讹误法在历代《文选》诠释中的运用
  • 二、《文选》诠释中所常用的四种校勘法
  • 第六节 揭示意旨法
  • 第六章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下)
  • 第一节 节略为注法
  • 第二节 分类编纂法
  • 第三节 汇证法
  • 第四节 汇证法在清代《文选》诠释著作中的不同表现
  • 一、孙志祖《文选考异》、《文选李注补正》
  • 二、张云璈《选学胶言》
  • 三、梁章钜《文选旁证》
  • 四、朱珔《文选集释》
  • 第七章 历代《文选》文学诠释研究(上)
  •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一——源流追溯
  • 一、唐宋时期——源流追溯诠释的开启阶段
  • 二、元明至清前期——源流追溯诠释的蕴育阶段
  • 三、晚清时期——源流追溯诠释的成熟阶段
  • 第二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二——佳词丽句汇纂
  • 一、选藻类
  • 二、选句类
  • 第三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三——总论有关内容
  • 第八章 历代《文选》文学诠释研究(下)
  • 第一节 《文选》诗文艺术手法分析研究
  • 一、章法结构分析
  • 二、文法、笔法、修辞等艺术手法分析
  • 三、指点瑕疵
  • 第二节 代表诠释著作的《文选》艺术手法赏评研究
  • 第三节 《文选》诗文艺术风格评析研究
  • 第四节 《文选》诗文佳词丽句点评及圈点研究
  • 一、佳词丽句点评
  • 二、圈点
  • 第五节 较量《文选》诗文同异内容研究
  • 第六节 《文选》诗文的重新删选及编排研究
  • 第七节 《文选》诗文评点中杂议内容研究
  • 第八节 《文选》诗文评点形式研究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文”与“明理”——论明代《广文选》《广广文选》对《文选》的承变[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2].《文选》编者传统派意见述评[J]. 今古文创 2020(11)
    • [3].略谈《文选》[J]. 台州学院学报 2019(01)
    • [4].“骚”“七”兼体与《文选》之“由诗渐文”——《文选》序“体”研究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清代《文选》校勘述略[J]. 殷都学刊 2016(04)
    • [6].《文选》文体分类再议[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7(01)
    • [7].南朝的总集编纂与文学观念之辨——兼论《文选》与《弘明集》的选录理念[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北宋国子监《文选》版本考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9].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J]. 古典文学知识 2016(01)
    • [10].杨慎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J]. 宜宾学院学报 2016(05)
    • [11].从“文话”视域看《文选》的品评——以《历代文话》为中心[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2].百年《文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8(02)
    • [13].1992年以来欧美《文选》学研究一瞥[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8(02)
    • [14].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作为古典范本的《文选》及其当代意义[J]. 文史知识 2018(09)
    • [15].宋赣州州学刻本《文选》六十卷[J]. 吉林画报 2016(12)
    • [16].《文选》“游览”类诗歌中的山水因素[J]. 山西青年 2017(04)
    • [17].鲍参军诗注补正(四)[J]. 古籍研究 2016(02)
    • [18].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6)
    • [19].《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J]. 月读 2017(02)
    • [20].从《文选》所录碑志看其编选特色[J]. 古籍研究 2017(01)
    • [21].《文选》诗选类作品体现的对汉代诗歌审美的倾向性[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22].《文选》“咏史诗”情感的转向——论颜延之对《秋胡诗》的转变[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3].选学 文学 儒学——三论《文选》之根是儒学元典[J]. 厦大中文学报 2017(00)
    • [24].《文选》“两收”简论[J]. 厦大中文学报 2017(00)
    • [25].《文选》相关论文读书笔记[J]. 报刊荟萃 2017(10)
    • [26].《文选》阅读与阐释循环[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4(02)
    • [27].吴棫《韵补》所引《文选》音注考——兼论尤刻本及两宋之交的《文选》版本[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8].《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J]. 中国音乐学 2020(03)
    • [29].《文选》在古代日本的流传与影响[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0].王运熙的《文选》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标签:;  ;  ;  ;  ;  ;  

    《文选》诠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