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

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

论文题目: 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苏东晓

导师: 郑元者

关键词: 审美关系,人类学,话语,情境,基源性普遍性,特殊性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蒋孔阳先生在其《美学新论》中把审美关系研究作为美学研究的起点,显示了审美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审美关系”内涵复杂,关于它的具体阐释极其丰富,本文从本土的问题情境出发,从审美关系问题与审美无利害说之间的纠缠关系切入,试图在人类学的视野下对这种功利-审美二元划分话语下的审美关系理论进行分析批评,从而突破此种话语囿限而获得对审美关系的一种更宽容博大的理解。 本文提出了对审美关系的核心理解:审美关系是一种人与现实相互建构中的谐和关系。这个对审美关系的核心的理解是与对功利-审美二元划分话语中的审美关系的理解相对的,也即是说,本文主要是在建构中批评,也是在批评中建构。本文提出了审美关系的层次论,在这样的理论构架中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既试图在起源论的逻辑构架中阐明人与现实相互建构中的审美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又试图以此理论构架形成一种体系建构的开放性来包容以往理论的合理性和我们自己所提倡的宽容性。 本文试图用文化的全景式眼光、有利于更好地切入情境的主客位转换、跨文化的比较等人类学研究的理念,以及具体的个案和丰富的事实性材料来重新阐释、表述审美关系的基源性(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试图将功利-审美的二元对立消解于人与现实的谐和关系中,将审美对象的客体性消融为一种具体存在性,将审美主体的主观性消融为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超越。同时,我们对审美关系问题的探讨是从发生学和起源学的角度进行的,所谓审美关系的“基源性”,我们实际上想通过“审美关系的起源环”来阐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有其生物延续性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并且试图勾勒出审美关系发生的基本机制的大体构架——通过“隐喻”构成对象化,通过“仪式”实现当下的审美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审美关系是普遍的;而所谓审美关系的特殊性则是承续审美关系的基源性的,它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基源性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文化中的呈现,但这种呈现是必然的,审美关系的基源性只有在这个个特殊性中才得以真正的存在,在这里我们仍然强调发生学性质的作用,即审美关系的特殊性也是不断地发生的,在过程中才存在的,这种从特殊性的角度来铺展的人与现实的谐和关系将就是一种审美关系,功利-审美二元划分所造就的审美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而已。蒋孔阳先生提出把审美关系研究作为美学研究的起点,借审美关系中人与现实的相互建构这一丰富的内涵来阐发了其人生论美学的构想,但人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如何是审美的,即如何突破功利-审美二元对立话语中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理论:哲学人类学的分析

第一节 人的不同存在与功利-审美的二元划分

第二节 感性存在的审美本质与审美的象征符号体系

第二章 审美关系的问题情境

第一节 审美关系问题与中国现代美学语境

一 审美关系:对审美问题的民族化提问方式

二 审美关系与人类学美学话语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

一 审美关系问题与起源论

二 审美关系的层次论

第三章 审美关系基源性(普遍性)问题的解读

第一节 审美关系何时产生?

第二节 审美关系何以产生?

第三节 审美关系如何产生?

一 审美对象的具体存在性

二 审美关系与隐喻

(一) 作为一种结构的隐喻

(二) 通过隐喻构成对象化:对怀尔弗雷德·范·丹姆的评述

三 审美关系与仪式

(一) 仪式的基本表述

(二) 仪式下的交流和超越

第四章 审美关系特殊性问题的解读

第一节 特殊性与基源性的关系

一 在话语权力等级系统下的“特殊性”

二 审美关系的特殊性及人与其世界的亲密关系

三 情境逻辑

第二节 特殊性与现代审美问题

一 功利与审美

二 日常审美与特殊领域的审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回返审美之源[D]. 常俊玲.南京师范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 徐迎新.复旦大学2004
  • [2].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 寇鹏程.复旦大学2004
  • [3].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 傅守祥.浙江大学2005
  • [4].批判与救赎——从存在论美学到生活诗学[D]. 张公善.浙江大学2005
  • [5].意境的现代阐释[D]. 王海铝.浙江大学2005
  • [6].回忆与存在[D]. 钟丽茜.浙江大学2005
  • [7].西方美学情感范畴论[D]. 谢勇.复旦大学2005
  • [8].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 陈元贵.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  ;  

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元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