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张量成像中梯度编码方向的数目对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影响

扩散张量成像中梯度编码方向的数目对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数目的扩散梯度编码方向(Diffusion Gradients-encoding Directions,DGDs)进行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同一梯度方向在不同时间段重复扫描对FA值和ADC值的变异程度的影响,验证其可重复性;研究DGDs对于有各向异性差异的各部位脑白质在FA值、ADC值及SNR方面的影响;不同数目DGDs的扩散张量成像对不同走行、不同大小及走行复杂的纤维束的显示能力的影响。探讨扩散张量成像较为优化的DGDs,增加脑白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数目DGDs(20、30、64、256)的扩散张量成像,计算获得FA图、ADC图、Trace图及脑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测量在不同时间段重复扫描时的FA值、ADC值;测量不同数目的DGDs在胼胝体压部、膝部、小脑中脚、内囊、胼旁额叶、枕叶、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的FA值、ADC值及SNR值;测量在胼胝体、皮质脊髓束、小脑中脚、胼旁额叶四种不同走行的白质纤维束的纤维束数目和长度。比较同一梯度方向在不同时间段重复扫描的FA值及ADC值的变异程度;在激励次数和采集时间相同的两种情况下,比较不同数目的DGDs对各部位脑白质在FA值、ADC值及SNR方面的差异;在不同走行的白质纤维束的纤维束数目和长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同一梯度方向三个时间段重复扫描得到的各部位脑白质的FA值和ADC值的变异系数在三个时间段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激励次数和采集时间相同两种情况下,各部位脑白质的SNR,在不同数目的DGDs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激励次数相同时,胼胝体压部、膝部、小脑中脚、内囊、胼旁额叶、枕叶各部位的FA值和ADC值,DGDs=20、30、64、256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这些部位的FA值和ADC值,20、30、64、256个方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20个方向与30个方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个方向与256个方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个方向、30个方向与64个方向、256个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集时间相同时,脑白质各部的FA值和ADC值在DGDs= 20(NEX=3)、30(NEX=2)、64(NEX=1)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激励次数相同时,计算胼胝体,皮质脊髓束、胼旁额叶和小脑中脚的纤维束数目和长度,DGDs=20、30、64、2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20个方向与30个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个方向>20个方向;30个方向与64个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个方向>30个方向;64个方向与256个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个方向>64个方向。在采集时间相同时,四个纤维束的纤维束数目和长度,在DGDs=20(NEX=3).30(NEX=2).64(NEX=1)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及以上的梯度编码方向所获得的张量的信息的可重复性均较好。(2)20及以上的梯度编码方向的DTI原始图像的噪声水平没有增加,可以忽略20及以上的梯度编码方向对SNR的影响。(3)64个方向能比较兼顾地表达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扩散能力和纤维束的显示能力,提高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4)随着DGDs数目的增多,DTI能提高对不同走行、不同大小及走行复杂的纤维束的显示能力。另外,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扩散梯度编码方向,以提高DTI检查的成功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脑部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长板扩散张量成像:一种骨骼生长的可能生物标记——来自151例儿童的经验[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5)
    • [2].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检测长跑后肌肉的变化[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02)
    • [3].扩散张量成像评估肾小球肾炎病人的疾病分期与肾脏组织学的相关性[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02)
    • [4].针对颈椎扩散张量成像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J]. 电子测量技术 2013(11)
    • [5].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价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临床特征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06)
    • [6].扩散张量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病例对照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5)
    • [7].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8].颈椎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系统构建[J]. 电子测量技术 2012(10)
    • [9].卒中后抑郁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5(06)
    • [10].正常女性盆底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04)
    • [11].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6)
    • [12].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8)
    • [13].自由呼吸加速多层激发成像技术在全左心室扩散张量成像的应用[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3)
    • [14].乳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02)
    • [15].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 2020(02)
    • [16].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评价不同社会支持度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4)
    • [17].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9)
    • [18].扩散张量成像对慢性肾脏病早期肾损害的评价[J]. 放射学实践 2018(07)
    • [19].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8)
    • [20].长骨生长端扩散张量成像:膝关节骺板与干骺端柱状结构的试验示范[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01)
    • [2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视神经疾病上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1)
    • [22].不同扫描层厚对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估的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12)
    • [23].扩散张量成像评估帕金森患者早期病理改变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1)
    • [2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8(09)
    • [25].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统的应用进展[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11)
    • [26].扩散张量成像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02)
    • [27].视神经萎缩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12)
    • [28].兔急性脊髓损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与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关系[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11)
    • [29].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院 2017(11)
    • [30].扩散张量成像中脑胼胝体结构图像的分割算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  ;  

    扩散张量成像中梯度编码方向的数目对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