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街市“社会化表皮”研究

东亚地区街市“社会化表皮”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地域性的讨论逐步转移到自发性建造上,对立面附属物现象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由使用者自发建造的立面附属物(牌匾、招幌、户外广告牌等)被认为是最具东亚特色的城市景观。它们与东亚现代地域性的联系愈加被人重视。本文在对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日本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化表皮”的概念。以东亚商业街道——街市为切入点,介绍了“社会化表皮”现象。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分析了它对东亚街市的影响:精神方面,首先分析了“社会化表皮”所包含的各种指向意义和其形成的“街市信息图示”。然后通过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构建出“社会化表皮”与公众心理、个体行为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动机制。物质方面,首先从形态学角度分析了“社会化表皮”在东亚建筑形态演化中的线索意义。然后,从界定、使用和塑造三方面,指出它们对于街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大量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社会化表皮”打破了城市、建筑、社会和时代的界限,将四者联系到了一起,成为东亚城市传承“地域性”特征的重要载体。“社会化表皮”现象作为一种“程式的地域性”包含着特定区域人们的空间观念,空间认知模式和空间利用模式。它应当取代“符号的地域性”,成为东亚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重点。如果这一现象在我们来得及尚未了解之前,便被错误的规划和整治而削弱了活力。我们将很难寻觅到东亚城市自发现代化的典型模式。本文最后呼吁各界去重视和研究这一特殊的建筑现象。通过存续和保护“社会化表皮”,延续东亚城市独特的空间模式和生活氛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建筑表皮研究的新方向
  • 1.1.2 “自发性建造”现象被重视
  • 1.1.3 建筑地域性研究的新趋势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初步认识阶段
  • 1.3.2 深入认识阶段
  • 1.3.3 综合认识阶段
  • 1.4 课题研究创新性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社会化表皮”的提出
  • 2.1 建筑视觉结果与建筑表皮的层次
  • 2.1.1 具象表皮概念的抽出
  • 2.1.2 四维空间中的“表皮”
  • 2.1.3 具象表皮与“第二次轮廓线”
  • 2.2 从“第二次轮廓线”到“社会化表皮”
  • 2.2.1 作为媒介的“边界”
  • 2.2.2 “社会化表皮”定义的确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亚街市与街市“社会化表皮”
  • 3.1 东亚城市中的特殊场所——街市
  • 3.1.1 东亚城市中的街道
  • 3.1.2 由“街道”到“街市”
  • 3.1.3 “街市”兴起与东亚城市形态转型
  • 3.1.4 “街市”—东亚城市的核心公共区域
  • 3.2 街市“社会化表皮”现象
  • 3.2.1 诞生期
  • 3.2.2 发展期
  • 3.2.3 成熟期
  • 3.2.4 多元化期
  • 3.3 街市“社会化表皮”的物质构成
  • 3.3.1 标识
  • 3.3.2 非正式构筑物
  • 3.4 成因分析
  • 3.4.1 特殊的建筑传统
  • 3.4.2 对信息符号的偏爱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社会化表皮”与东亚街市社会
  • 4.1 “社会化表皮”与街市“信息图示”
  • 4.1.1 标识的个体指向
  • 4.1.2 标识的组合指向
  • 4.1.3 街市“信息图示”中的信息内涵
  • 4.2 “社会化表皮”与街市社会的互动
  • 4.2.1 “社会化表皮”与象征互动模式
  • 4.2.2 “社会化表皮”对街市行为的诱发
  • 4.2.3 “社会化表皮”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会化表皮”与东亚街市的物质形态
  • 5.1 “社会化表皮”对东亚街市建筑形态的影响
  • 5.1.1 “社会化表皮”影响下的街市建筑(1)—以近代北京为例
  • 5.1.2 “社会化表皮”影响下的街市建筑(2)—以当代台北为例
  • 5.1.3 “社会化表皮”成为街市建筑形态演变的线索
  • 5.2 “社会化表皮”对街市空间的影响
  • 5.2.1 空间界定的意义
  • 5.2.2 空间利用的意义
  • 5.2.3 空间塑造的意义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化表皮”——被忽略的地域性表达
  • 6.1 东亚街市“社会化表皮”的生存危机
  • 6.1.1 街市的危机
  • 6.1.2 现代主义建筑观的影响
  • 6.2 东亚街市“社会化表皮”的存在意义
  • 6.2.1 从街市“社会化表皮”到“程式的地域性”
  • 6.2.2 “程式的地域性”对东亚现代地域性探索的意义
  • 6.3 东亚街市“社会化表皮”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3.1 不足
  • 6.3.2 展望——延续“社会化表皮”在聚落中的积极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炸花生米先用开水烫[J]. 老同志之友 2010(01)
    • [2].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与表皮CD44表达关系的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07)
    • [3].老年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皮肤科学通报 2017(04)
    • [4].玻璃建筑盛行的缘由[J]. 山西建筑 2009(24)
    • [5].德国住宅的复合生态表皮[J]. 现代装饰(家居) 2011(06)
    • [6].双层表皮建筑的常见类型与案例分析[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8)
    • [7].住宅可变表皮研究[J]. 华中建筑 2011(01)
    • [8].在表皮中运动——在表皮设计中体现公共建筑的公共性[J]. 中外建筑 2013(10)
    • [9].表皮覆盖下的空间情感释放[J]. 山西建筑 2009(29)
    • [10].材料在住宅表皮中的运用趋势[J]. 城市建筑 2011(05)
    • [11].妹岛建筑中的传统特质和极少主义特征——以S住宅为例[J]. 广东科技 2009(24)
    • [12].基于逻辑性建造的玻璃表皮形态表现[J]. 建筑与文化 2017(08)
    • [13].让情节再丰富一些——基于透明性理论下的表皮空间实践[J]. 中外建筑 2013(12)
    • [14].图案,肌理,原型,镶嵌[J]. 时代建筑 2014(02)
    • [15].建构理念引导下的旧工业建筑表皮的更新设计[J]. 城市问题 2013(05)
    • [16].建筑材料与城市风貌——从住宅的表皮谈重庆城市风貌问题[J]. 安徽建筑 2011(03)
    • [17].半透明性与时间-影像[J]. 建筑师 2008(06)
    • [18].表皮建筑的材料表现形式[J]. 城市建筑 2014(02)
    • [19].海洋冷表皮模型仿真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 2012(11)
    • [20].浅析现代建筑中的结构与表皮一体化[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 [21].“动态表皮”专题毕业设计教学实践[J]. 中国建筑教育 2017(01)
    • [22].表皮,表层,表面:一个建筑学主题的沉沦与重生[J]. 建筑学报 2013(08)
    • [23].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蚕业科学 2008(03)
    • [24].大型商业综合体表皮的视觉文化内涵[J]. 艺术科技 2019(10)
    • [25].生态建筑的表皮软化研究[J]. 工业建筑 2010(10)
    • [26].理想·实验·反思 浙江金华建筑艺术公园评析[J]. 时代建筑 2008(01)
    • [27].现代建筑的时装化倾向及其影响[J]. 世界建筑 2011(04)
    • [28].开放式通风空腔表皮初探[J]. 建筑节能 2017(10)
    • [29].表皮缝合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15)
    • [30].精神刺激降低裸鼠表皮CD44水平[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东亚地区街市“社会化表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